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普罗布考促进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普罗布考干预后小鼠血清脂质,血清、肝脏及粪便中3H-胆固醇占经腹腔注射3H-胆固醇总量的百分比,探讨普罗布考对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剂量普罗布考(0,0.1%,0.5%,1%W/W)添加饲料饲养4wk后,腹腔注射经ac-LDL及3H-胆固醇处理过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悬液(0.5ml/鼠,细胞数达5.0×106,放射活性达6.2×106cpm),单笼喂养24h后取血,酶法测定血清脂质;收集血清、肝组织、0~24h粪便,分别用液闪计数仪测定3H-胆固醇含量(均以占注射总量百分比计);结果0.1%普罗布考干预4wk后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降低34.3%,52.8%,(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降低20%,22%,(P<0.05);0.5%和1%普罗布考降低TC,HDL-C47%,55%,(P<0.01);降低LDL-C和TG为32%,30%,(P<0.05)。腹腔注射巨噬细胞悬液24h后血清中3H-胆固醇含量呈剂量依赖性轻度降低,而肝脏和粪便中3H-胆固醇含量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升高,分别为20%~48%(P<0.05)和20%~84%(P<0.01)。结论普罗布考虽然降低HDL-C血浆水平,但是明显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加速了胆固醇经粪便的清除,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中新靶点及其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最主要机制在于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RCT)过程。近年来,将RCT过程中几个重要蛋白质和酶类,包括apoAⅠ,ABCA1,CETP等作为新的用药靶点进行了药物干预的尝试,在调节血脂和预防AS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治疗该类疾病的新局面,对下一步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健宇 《贵州医药》2013,37(2):171-17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联系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过去十年研究表明:它可能还具有抗糖尿病保护作用。HDL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代谢清除,常被看作是HDL抗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HDL还表现出其他保护作用,包括抑制炎症、氧  相似文献   

4.
机体接触各种潜在毒性有机阴离子,包括内源性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代谢产物;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多种药物、农药和动植物毒素等。快速有效地清除其中的毒性物质是机体最好的防御方式。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介导的跨上皮主动转运通常是其中的限速过程。因此,研究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种类、分布及其转运与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脂质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巨噬细胞泡沫化。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关键环节。oxLDL的过度摄取、过多胆固醇酯的聚集导致巨噬细胞中形成脂滴,是巨噬细胞泡沫化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从中药调控胆固醇摄取及胆固醇逆转运的相关机制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中药抗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HLP)是血脂水平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亦称脂代谢异常,临床常见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国血脂水平异常患者高达40.4%,预计2010-2030年期间心血管疾病事件将增加920万,其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已经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基础之一就是体内脂质水平异常造成大量的脂质沉积于动脉内皮下基质,被平滑肌、巨噬细胞等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脂代谢异常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机体内主要通过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代谢,包括乙酰CoA合成甲羟甲基戊酸(MVA)、MVA经十五碳化合物转变为三十碳鲨稀、鲨稀转变为羊毛固醇再转变为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2/3经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1/3经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胆固醇的逆转运(RCT)等途径调节体内血脂水平,从而达到体内脂质水平的稳定,防止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就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脂代谢相互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B族I型清道夫受体 (SR BI)是惟一确认的高密度脂蛋白 (HDL)受体 ,介导胆固醇逆转运的起始和终止步骤 ,即外周组织中胆固醇的流出和肝脏及类固醇激素生成组织中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 ,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组织中SR BI的表达调控研究表明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可以作为筛选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新型分子靶位或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血浆中的HDL水平与AS呈现高度负相关性。ABCA1是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能介导转运胆固醇至细胞膜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HDL,从而从外周细胞转运胆固醇至肝脏,再从胆汁分泌中清除,防止胆固醇在巨噬细胞中沉积,防止AS的发生。有ABCA1基因突变引起的tangier病纯合子发生AS的几率几乎比正常人高6倍。由此可见,ABCA1在胆固醇转运,HDL代谢和防动脉粥样硬化中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现阶段,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仍然是减少冠心病风险的一个主要治疗策略。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有着正常的LDL-C以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小于35mg/dL)。研究发现,HDL-C具有多方面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中包括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抗氧化、抗炎(如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以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临床意义及其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通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冠心病的发生,是最近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抗炎、抗血栓、促纤溶、减轻内皮功能不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升高前列环素、清除毒性磷脂等功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在胆固醇逆转运中的作用,并对目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方法及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问题,本实验期望通过制备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提高难透过BBB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早期诊断药物的治疗作用,并对其经过BBB进入脑组织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评价。(1)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体内药动学及脑组织分布研究:实验前12小时大鼠进行颈静脉插管手术。实验时于插管处给予原药溶液,胆固醇单修饰及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200μL,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液中香豆素-6的含量。大鼠尾静脉分别给予原药溶液、胆固醇单修饰及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香豆素-6的含量。(2)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体外细胞摄取及转运机制研究:采用b End.3细胞模型(永生化小鼠脑内皮细胞株)评价了载体及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同时选用了巨胞饮介导的内吞作用(细胞松弛素D),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氯丙嗪),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染料木素),胆固醇耗竭(MβCD和制霉菌素),高尔基体抑制剂(布雷菲德菌素A)和耗能(叠氮钠)等七种细胞摄取抑制剂来研究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摄取及转运机制。结果 (1)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91.1±1.22)nm、载药量约为1.97%,包封率大于98%。同时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在体外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2)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在体内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及缓释效果,能持续释放12 h,而胆固醇单修饰纳米粒仅释放8 h,原药溶液仅4 h内能检测到药物。脑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静脉给药后脑组织中药物含量显著增高且成缓慢释放的过程,说明具有成为脑靶向制剂的研究潜力。(3)载体及载药纳米粒细胞安全性良好,纳米粒在实验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选择不同类型的摄取和转运抑制剂研究了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摄取及转运机制。结果表明,参与细胞转运和摄取的机制可以是不同的,而胆固醇-PEG双修饰PBCA纳米粒在b End.3细胞中的转运机制,是一个包括巨胞饮介导、耗能、同时需要胆固醇参与等多种机制介导的复杂过程。结论本实验制备的PEG20000-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可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诊断药物体内BBB通透率低、安全性差、缓释性差等瓶颈问题,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及巨噬细胞RAW264.7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LDLR-/-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给予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养12周。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丹参酮ⅡA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丹参酮ⅡA溶液、阿托伐他汀溶液干预12周。RAW264.7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100 mg·L^(-1)诱导24 h,并同时给予含有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10、20、40μmol·L^(-1))的培养基。检测小鼠血清TC、TG、LDL-C、HDL-C值。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RAW264.7细胞内脂质积聚。Western blot测定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组织、RAW264.7细胞ABCA1、ABCG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阿托伐他汀降低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减小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相对管腔面积比值,上调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组织ABCA1、ABCG1蛋白水平(P<0.05);丹参酮ⅡA减少RAW264.7细胞内的脂滴累积,ABCA1、ABCG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改善脂代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变化以及花青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采用MTT法观察花青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mplex Red荧光法和Filipin染色检测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胆固醇蓄积,细胞上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高糖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相比较高糖组,ABCA1的蛋白和RNA表达均明显提高,胆固醇胞内蓄积明显减少。结论高糖可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A1表达降低,导致胆固醇外流减少,从而造成胆固醇胞内蓄积;花青素减少胆固醇胞内蓄积部分可能是通过上调ABCA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HDL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介导了由外周细胞到肝脏的逆向胆固醇转运,抑制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单核细胞向内皮的粘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及血小板的活化,刺激了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HDL代谢的修饰和逆向胆固醇转运的改善是开发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有吸引力的靶点。本文叙述了贝特类、他汀类、烟酸和性激素等药物的临床效应,以及在调节HDL代谢中颇有前景的新型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依泽替米贝是一种新型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它是由先灵-葆雅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于2002年底经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Zetia,目前所知其作用靶点是NPC1L1蛋白、膜联蛋白-2-小窝蛋白-1(annexin-2-caveolin-1)复合物和氨肽酶N(aminopeptidaseNCD13,APN),该药物的几个作用靶点与胆固醇的跨膜转运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抑制剂、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7.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位——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RI)是惟一确认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介导胆固醇逆转运的起始和终止步骤,即外周组织中胆固醇的流出和肝脏及类固醇激素生成组织中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组织中SR-BI的表达调控研究表明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筛选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新型分子靶位或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血脂为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血液中脂类含量与全身脂类总量相比只占极少的一部分,但它转运于各组织之间,往往可以反映出体内脂类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胶束在单层上皮细胞的转运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包载荧光探针香豆素6的PEG-DSPE胶束,建立测定香豆素6含量的荧光分析法,考察马丁达比犬肾单层上皮细胞(Madin Darby canine kindey,MDCK)对香豆素6胶束的摄取和吸附作用,考察温度、不同内吞抑制剂对胶束在单层MDCK细胞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香豆素6 PEG-DSPE胶束可以很快被细胞吸附和摄取,随时间增加,吸附和摄取达动态平衡。胶束在单层细胞上的跨膜转运受温度的影响,4℃下,跨膜转运受到明显抑制;甲基-β-环糊精、高渗蔗糖、氯丙嗪及制霉菌素对胶束的内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甲基-β-环糊精的抑制率高达88%。阿米洛利对胶束的内吞无影响。结论:胶束在MDCK单层细胞上的跨膜转运是主动的、能量依赖性的过程,跨膜转运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了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过程和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高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ouse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mTECs)观察中药糖肾方颗粒及Smad3抑制剂SIS3对于TGF-β1/Smad3通路及细胞胆固醇流出通路的影响。方法:25 mmol/L高糖诱导mTECs细胞后,分别给予糖肾方及Smad3抑制剂SIS3干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脂质含量,利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TGF-β1/Smad3通路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的表达。结果:糖肾方可以降低高糖诱导mTECs细胞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酸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上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P<0.05);糖肾方及Smad3抑制剂SIS3可下调高糖诱导mTECs细胞中TGF-β1、Smad3、CollagenⅠ和Fibronectin的表达,上调PGC-1α、LXR、ABCA1、ABCG1的表达(P<0.05)。结论:糖肾方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胆固醇流出,减轻肾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