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两对半指标与HBV DNA含量的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状态下HBV DNA表达的水平不同[1].我们于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以分析慢性乙肝中生化检测的敏感指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功能部分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19例急性乙型肝炎,8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44例HBV携带者血清HBV-DNA,同时测定肝功能,结果:血清HBV-DNA含量水平分别与天门冬 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STB)指标的数值大小无显著判别,结果表明,肝功能受损程度并不取决于病毒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水平与肝功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功能关系。方法 收集传染科同日测定HBV DNA水平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的274例乙肝患者的资料,比较各型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和阳性率,比较HBV DNA阴性和阳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分析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各型乙肝病例的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急性和慢性病例DNA阳性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各组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者ALB、TBIL、PT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病例HBV DNA水平与TBIL、PT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多种类型患者HBV DNA阳性者AIT水平高于阴性者,且HBV DNA水平与ALT有一定相关性,另外慢性重度患者HBV DNA水平与ALB有一定相关。结论 HBV复制水平与肝功能状态无明显相关性,但在部分患者HBV复制水平对肝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感染杂志》2001,1(2):102-104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不同时期HBV DNA多聚酶区耐药突变的变化规律和主要耐药突变的分布情况。方法将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98例患者根据治疗时间进行分组,采用PCR方法对其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并对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10^4copies/ml的患者中,治疗时间〈6个月6例,其中1例发生突变;6~12个月13例,其中7例发生突变;12~24个月19例,其中13例发生突变;24~36个月20例,其中19例发生突变,各组之间耐药突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患者中有10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M204I突变最多见,为14例(35.0%),其次为rtL180M/M204V(17.5%)、rtL180M/M2041(12.5%)。结论对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而没有达到病毒学完全应答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对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9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sAg和HBV DNA,并对HBV DNA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对不同临床类型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V D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重肝组与肝硬化组HBsAg和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34、-85.05~29.20和0.510、0.59~1.17;慢重肝组HBsAg水平低于慢乙肝组,HBV DNA水平高于慢乙肝组,P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0、163.21~-56.40和0.020、-1.81~-0.16;肝硬化组HbsAg水平低于慢乙肝组,HBV DNA水平高于慢乙肝组,P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6、-139.76~-24.00和-0.005、-2.17~-0.39。结论从HBsAg和HBV DNA水平看,HBsAg和HBV DNA的水平在慢乙肝组的均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而肝硬化组又高于慢重肝组;提示慢性乙肝不同临床类型对HBsAg和HBV DNA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许多  马牧松  李丹丹 《吉林医学》2010,31(23):3842-3843
目的:探讨化疗对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乳腺癌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的影响。方法:91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标准剂量强度进行化疗,其中单纯乳腺癌患者34例,合并HBV携带者57例。将57例HBV携带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为对照组;一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观察各组患者化疗期间肝功能、HBV DNA水平变化以及HBV再激活发生率。结果:化疗2周期、4周期时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乳腺癌组,比较P值均<0.05。对照组化疗6周期后HBVDNA阳性率及HBV DNA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前;而拉米夫定组化疗后HBV DNA阳性率明显降低,仅为9.5%,HBV DNA平均水平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对照组HBV DNA再激活率为47.4%,而拉米夫定组无1例患者出现HBV再激活,两组比较P值<0.05。结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时易出现肝功能损害,预防应用拉米夫定可预防HBV DNA再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抗体阳性模式与HBV DNA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乙肝患者入院时第一份血清,同步进行HBV标志物(HBVM)、HBV DNA含量和肝功能检测,对其中96例HB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sAb/HBeAb/HBcAb组和HBcAb组(P<0.01)。按临床分型,HBV DNA阳性率为HLC(85.0%)>CH(76.5%)>AH(12.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HBV抗体阳性并不表示体内病毒复制停止而无传染性,多数患者体内HBV DNA呈低水平持续复制,部分患者仍保持较高的复制水平。本文结果提示,慢性持续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功能低下,不能清除病毒有关。部分HBeAb阳性患者HBV DNA持续复制,可能与HBV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50例体检的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乙肝标志物[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功能指标[血清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大三阳组HBV DNA阳性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eAg(+)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80.6%(58/72),HBeAg(-)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46.2%(3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AST、ALT水平随HBV DNA水平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BV DNA水平升高,CHE水平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有助于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的评估,可部分反映患者肝功能情况,但不能反映患者肝损伤及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含量与HBeAg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感染杂志》2004,4(4):376-377
  相似文献   

11.
李生  陈钦艳 《广西医学》2012,34(10):1279-128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血清HBV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4.5%; 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得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 Pre-S1Ag)、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急、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57例乙肝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HBV Pre-S1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 DNA,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乙肝患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和ALT、AST值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急性乙肝患者ALT、AST值较慢性乙肝患者高(P<0.05),而两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BV Pre-S1Ag和HBV DNA能准确反映HBV感染情况;ALT、AST对急、慢性乙肝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eAg、HBeAb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 (乙肝 )患者血清HBVDNA与HBeAg、HBeAb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0 7例乙肝患者采用微粒子免疫荧光法 (MEIA)检测血清HBV标志物 (HBV M ) ,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 :HBeAg阳性组的HBVDNA为 10 6 .53± 1 .0 7copies·ml- 1 ;e系统双阳组的e抗原均为低水平 ,HBVDNA含量为 10 4 .89± 1 .0 3copies·ml- 1 ,与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82例HBeAg阴性患者有 5 3 .7%HBVDNA为阳性 ,与前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BeAg含量与HBVDNA含量成正比 ;e系统双阳组e抗原与HBVDNA含量均明显降低 ,提示抗原抗体正处于转换期 ;有部分HBeAg阴性患者的HBVDNA呈低水平复制 ,具有一定传染性 ;少数HBeAg阴性和e系统双阳者HBVDNA呈高水平提示可能与病毒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Ⅵ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拷贝/ml 2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DNA与HA、PCⅢ、Ⅳ-C、LN间呈直线相关(r=0.537,P=0.033;r=0.764,P=0.002;r=1.120,P=0.001;r=1.014,P=0.001),2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有相关性,随着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高,肝纤维化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病理与血清HBV DNA及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穿病理分期、分级与乙肝病毒(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肝功能及肝穿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总胆汁酸(TBA)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对肝脏炎症程度的评估有意义(P<0.05),HBV病毒载量和肝细胞炎症相关(P<0.05)。结论TBA、ALT是评价肝脏炎症的有用指标;TBA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价值。病毒载量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水平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 FQ- 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 ( CHB)、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 CSHB)、乙型肝炎性肝硬化 ( HBC)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结果 :HBV DNA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下降 ,CSHB组与 CHB、HB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慢性乙型肝病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 ;动态观察 HBV DNA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肝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HBV-M含量,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传染科收治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18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血清含量,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TBil、ALT、AST。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而不同HBV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的水平变化,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及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0例、抗病毒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拉米夫定药物及血浆置换;抗病毒组给予内科常规加拉米夫定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前后检测3组患者TBIL、Alb、PTA及HBV-DNA含量,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和抗病毒组患者TBIL降低、Alb和PTA水平升高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中TBIL、Alb、PT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抗病毒组相比, TBIL、PT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能降低TBIL,升高Alb、PTA水平和HBV-DNA转阴率,即能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病毒复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