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渭河上游长期设施种植对土壤盐渍化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采样方法,以不同种植年限的温室和露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连作蔬菜对温室土壤p H、全盐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温室菜地土壤(0~20 cm)p H都明显低于露地,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p H逐渐降低,p H与种植年限显著负相关,年均降低0.05个单位;土壤全盐含量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年均增加0.18百分点。连续14 a种植蔬菜的温室,土壤已出现轻微的盐渍化现象,土壤全盐含量达到3.4 g/kg,是露地土壤的6.35倍,应考虑采用深翻、覆盖及灌溉排盐等措施控制盐渍化。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设施菜地CO_2、CH_4和N_2O 3种温室气体排放对种植年限的响应趋势及影响因素,在北京大兴选取管理措施相同的种植5 a(5Y)、10 a(10Y)、15 a(15Y)、20 a(20Y)的4个日光温室和棚间露天菜地(CK)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等因子变化。结果表明:设施菜地3种温室气体对种植年限的响应有所差异,CO_2、N_2O排放通量与排放总量均表现为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逐渐增加;与CK相比,种植年限显著增加CO_2、N_2O排放通量和总量(P0.05),且N_2O排放通量受种植年限的影响更明显;种植年限对CH_4排放通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种植年限显著增加了设施菜地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P0.05),且N_2O对GWP贡献率也呈现出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SOC)和NO_3~--N含量、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及土壤pH是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子。设施菜地长期种植通过增加土壤SOC、NO_3~--N含量,提高NAG、NRA酶活性及降低土壤pH而促进了设施土壤CO_2、N_2O排放。研究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菜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总量、GWP、GHGI均逐渐增加,因而采取合理措施,适度降低土壤NO_3~--N含量和提高土壤pH,有助于长期种植设施土壤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土壤基本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江苏省昆山市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土壤基本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菜地土壤酸化明显,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酸化加剧,其中又以上层土壤酸化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CEC略有升高,土壤中,<0.005mm,<0.01mm,<0.05mm颗粒含量呈上升趋势。从重金属全量看,菜地土壤以Hg污染最为严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菜地土壤Hg,As,Cr和Ni含量呈下降趋势,以Hg在种植10年后下降明显,而Cu,Pb,Zn和Cd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总的趋势是菜地种植的前5年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而10年后相对较低,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菜地所种蔬菜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上海松江浦南地区典型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中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逐年上升,各种养分不均衡;土壤pH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种植年限在5年以上设施菜地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耕层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盐分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种植第3年达到最高峰;设施菜地中的盐分主要在耕层富集,存在向下运移的现象;该地区主要两种作物类型中,茄果类比叶菜类耕层土壤更容易富集盐分。  相似文献   

5.
专业菜地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和一般农田,分析研究菜地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P、速效K。结果表明:菜地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逐渐酸化。3 a以后菜地土壤已明显出现N、P严重富集,K含量降低,7 a以后专业菜地土壤已大部分出现肥力障碍。  相似文献   

6.
选取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露天菜地和一般农田,测定了土壤pH值、微量元素(B、Mn、Zn、Fe、Cu)等主要元素。结果表明:大棚菜地土壤pH值小于露天菜地和一般农田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逐渐酸化。大棚菜地土壤B、Cu的有效性随种植时间延长有升高的趋势,而Zn、Fe的有效性随种植时间延长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为木  高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34-6435,6553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表层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2年在河海大学节水园区温室大棚内栽培番茄小区试验,对滴灌、渗灌和常规灌溉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施肥量对土壤表层的盐分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0~20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以滴灌最低,渗灌次之,常规灌溉最高;滴灌对降低土壤SO42-和Na+效果最显著。[结论]节水灌溉方式对改变土壤离子组成、防止温室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棚土壤盐渍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棚土壤盐分动态变化,为合理利用大棚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测定了土壤pH值、盐分总量及主要盐分含量。[结果]大棚菜地土壤pH值低于露天菜地和一般农田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逐渐酸化。大棚菜地土壤盐分含量比相邻农田、露天菜地分别增加324.12%和253.33%,大棚菜地土壤Cl-与NO3-含量比相邻农田和露天菜地分别增加22.85%和109.56%,226.67%和318.76%。[结论]随着大棚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尤以Cl-、NO3-含量增加最多,土壤发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9.
<正>滦南县蔬菜种植占地面积1.57万hm2。菜地土壤由于连年种植、盲目施肥等原因,导致酸化及次生盐渍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在生产上表现为蔬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滦南县土肥站对全县菜地土壤确定398个调查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温室大棚栽培蔬菜作物推广速度很快,长期使用温室大棚会产生土壤板结、土壤次生盐渍化、重金属污染、酸化、根结线虫为害、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在这里特提出设施菜地的土壤改良技术,以改善设施蔬菜生产条件,达到周年均衡供应、提高产量、实现连年丰收和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理化分析、微生物培养方法及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和PCR\|DGGE手段分析了瑞安市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多样性和遗传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探讨长期大棚设施栽培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大棚蔬菜地土壤全盐量及pH显著升高,土壤有机质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群落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土壤中总细菌的遗传功能多样性未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氨氧化细菌(AOB)优势种群发生了显著改变,且多样性从丰富变为较单一;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受施肥、植被及土壤pH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当大棚种植年限足够长时其多样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时空尺度下露天菜地及设施菜地种植模式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Moran''s I空间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肥东县2017年采集的375个表层土样数据、2016年的露天菜地数据及2019年的设施菜地数据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露天菜地种植时间越短,土壤全氮、速效钾的平均值越高,设施菜地种植时间越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 5种土壤属性平均值越高。除速效钾外,露天蔬菜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pH指标值均低于设施菜地。距离城镇越近,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pH越高。两种菜地分布密度与有机质、全氮空间分布呈高高空间正相关,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低高空间负相关,与pH在土壤中呈高低空间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菜地土壤属性指标值因受到种植时间与城镇距离因素的影响而差异明显。因经济利益驱动,设施菜地种植时间较短但土壤养分累积较快。菜地分布密度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明显,菜地种植与土壤酸化、养分累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Moran''s I空间分析,可实现对蔬菜生产区域的管理,为进一步分析土壤属性扩散演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探索高度集约利用下土壤质量退化的根本原因和机理,为设施菜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6 a和10 a等3个不同年限0-20 cm表层土壤,以周围种植水稻/小麦的农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养分含量较高;种植6 a后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速效养分含量积累。种植年限从3 a到10 a,速效氮含量升高66.1%,速效磷含量升高97.2%。种植3 a以内pH接近中性,而种植6 a以上pH降低至酸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在种植3 a均最高,种植6 a和10 a后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指纹(BIOLOG)分析表明,种植3 a平均吸光值(AWCD)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均最大,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种植6 a和10 a明显降低,其中AWCD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种植3 a降低了96.1%、15.4%和89.7%、17.6%。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表明,种植3 a 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均最大,而种植6 a和10 a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种植10 a土壤的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分别比种植3 a降低27.4%、21.8%、42.7%、49.4%(P<0.05)。【结论】随着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设施菜地种植3 a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种植6 a以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降低,土壤生物质量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14.
设施栽培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设施栽培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对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不同使用年限(1、5、10、15 a)的12个日光温室的不同深度0~20 cm、20~40 cm的土壤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与邻近露地菜田相比,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菜田土壤肥力、盐渍化及酸碱度的影响,采集西安市8个涉农区县露地、大棚和日光温室全部菜田共422个样本0~20 cm土样进行了土壤养分及盐分和p H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棚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露地和大棚蔬菜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大棚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大棚和日光温室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总的来看,随种植年限增长,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养分富集十分明显,这与设施蔬菜化肥投入过高有关,必须控制设施蔬菜化肥用量,从而避免肥料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盐分均无显著变化,但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是露地蔬菜的2.2~2.3倍,土壤电导率是露地的2.0~3.3倍,说明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和盐分累积十分明显,对蔬菜生产形成潜在不良影响,应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加以防控。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p H值均无显著变化,两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栽培已成为京郊地区瓜菜的主要栽培模式。在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土肥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与策略,并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京郊地区设施瓜菜种植的生态施肥技术体系,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种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离石区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小琴 《农学学报》2014,4(8):43-47
摘要:以离石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0~20cm),并以相邻露天农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变化范围为7.51~8.07;电导率(EC)与pH值呈相反趋势, 5年大棚土壤的电导率(0.53 mS/cm)已超过作物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20年大棚土壤的电导率(1.03mS/cm),接近黄瓜的生育障碍临界点(1.2 mS/c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氮磷钾富集现象较为明显;当大棚使用到一定年限(5年)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趋于稳定状态,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其变化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年限大棚土壤盐分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明杨凌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演变特性。[方法]以露天菜地为对照,运用相关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杨凌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性。[结果]大棚土壤中水溶性总盐含量与电导率(EC)比露地蔬菜土壤明显增高,且随栽培年限的延长总盐含量与EC值逐渐升高,水溶性总盐与EC值在0-10cm土层呈线性正相关,R2=0.9106。对不同棚龄土壤总盐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F=16.977>F0.01=5.06,3、5年大棚土壤含盐量与其他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3年大棚土壤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0-40cm土层,大棚土壤pH值随土壤层次加深而增高。8大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分别占总盐的24.42%和21.46%。大棚土壤盐渍化趋势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越来越明显。[结论]确定了杨凌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演变规律,为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壤障碍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高明  杨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55-6257,6259
在滇池流域斗南村选取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的25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氮、磷和有机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和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差别:蔬菜花卉地上的含量都是最高的;其次是抛荒的蔬菜花卉地;作为粮食作物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小麦地和林地,因为其经济价值较低,投入较少,养分的含量是最低的;流入滇池的旁沟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综上所述,确定距离滇池最近的蔬菜花卉地和抛荒地是滇池的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从而为滇池污染的治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苏南通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对大棚蔬菜高效茬口布局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批设施蔬菜多元多熟的高效种植模式,其中"大棚蚕豆—厚皮甜瓜"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效益,适宜其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