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空气变形纱工艺优化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在EltexAT—HS_3空气变形机上加工PES—FDY 75D/36F×4平行纱的具体工艺参数优化,介绍了空气变形纱工艺参数优化的全过程,给出了优化程序的全部框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空气变形纱的结构特征以及变形工艺对空气变形纱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气变形纱结构可以用表面和纱芯两部分结构来表征;超喂率、空气压力、给水及加工速度与空气变形纱结构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并最终影响空气变形纱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 ATY 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之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利用我们编制的 BASIC 程序,在电子计算机上对包芯纱进行了计算与回归分析研究,打印出了各工艺参数与各质量指标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实测值与回归方程预算值的比较,说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及所编程序对 ATY 的普遍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用B-AM4空气变形机制造了变形纱。在加工过程中,聚酯长丝与再生纤维素长丝混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比较了不同组分对空气变形纱性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聚酯长丝与再生纤维素丝混纺可改善纯聚酯长丝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环锭细纱机纺包芯纱的成纱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环锭细钞机纺包芯纱的成纱机理,分析了影响包芯纱的成纱机理及影响包芯纱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加捻三角区的高度,宽度以及长丝与短纤维须条在细纱机前钳口处的相对位置,可以显著改善包芯纱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两种不同号数的有捻玻纤纱进行了空气变形加工,并对560.54tex和137tex两种纱的变形效果与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测试并分析了喂入纱线细度、超喂率、供气压力对变形纱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本研究条件下的较好工艺参数,并对玻璃纤维空气变形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经空气变形后,其强力有所降低,但纺织性能得到了改善,可以直接用于织造,其涂层织物的涂塑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研究,分析讨论了在横机上编织羊毛和氨纶添纱织物时导致跳纱现明的各种因素,包括添纱导纱嘴的结构形状和安装,羊毛纱线线密度,喂纱张力,牵拉力,织物组织结构等,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加工工艺条件对聚酯混纺空气变形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用B-AM4空气变形机制造了变形纱.在加工过程中,聚酯长丝与再生纤维素长丝(如:粘胶、醋纤和三醋纤)混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比较了不同组分对空气变形纱性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聚酯长丝与再生纤维素长丝混纺可改善纯聚酯长丝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用多元线性回归与线性规划的方法对空变平行纱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阐述了基本理论与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竹/涤包芯纱(竹浆纤维作外包纤维、涤纶FDY长丝作芯丝)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工艺参数的选配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环锭细纱机短纤维包芯纱的研制在国内尚属首次。短纤维包芯纱可以开发不同规格,不同原料各具特色的若干产品.同时,可以对老机进行挖潜改造,避免购置新机而大量投资,节约外汇及资金。本文就棉涤短纤维包芯纱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进行了研制,并对其某些特性与棉涤混纺纱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21S涤棉普梳的纺纱工艺流程,对生产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给出了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研究认为,要提高涤棉普梳纱质量,应重视机械维修,减少锭差,采用新型纺专器材,严格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新型浆料与浆纱技术的现状及在纺织行业的应用,论述了目前新型浆料的研制生产与纺织浆纱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纱线分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该技术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这种技术的纱线检测分析系统的框架和流程图,探讨了该系统的工作方法、功能、组成和基本原理。指出目前基于该技术的两家著名公司纱线测试仪器系统的优缺点,展望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混纺纱中Modal/棉纤维的混纺比依次为:20/80、30/70、35/65、40/60、47/53、50/50、60/40和80/20八种规格.研究了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的关系,Modal/棉混纺纱的强度随着Modal纤维混纺比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再增加,曲线存在下凹点,Modal/棉混纺纱的临界混纺比为51/49.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避开出现条干恶化和毛羽恶化的混纺比.综合条干、强度、毛羽几个方面,Modal/棉混纺纱较合适的混纺比在60/40左右,最不宜采用的混纺比为50/50.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氨纶包芯纱的加工原理 ,提出改善包芯纱的质量的工艺措施 .重点分析并探讨了包芯纱的质量指标的控制与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针对棉纺厂的棉纱毛羽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控制纱线毛羽的8项措施:合理配棉,改善前纺的纤维平行伸直度,增加粗纱捻系数,合理选择细纱锭速,放大细纱后区罗拉中心距,精选胶辊胶圈,严格控制络筒的纱线张力,选用金属槽筒.实践证明,控制棉纱毛羽的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汉密尔顿纤维转移指数方法分析涤纶/Viloft混纺纱的纤维径向分布规律,对影响涤/Viloft混纺纱截面中纤维径向分布规律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强伸性、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混纺纱中的分布及混纺纱的抗弯刚度等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优化混纺比,优化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中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质量分数达到40%左右时,即为最优混纺比,该混纺比可以保证混纺纱线性能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