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集孢粉化石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述了孢粉,沟鞭藻化石与矿物颗粒相互分离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氢氟酸冷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摒弃有毒重液,提高了化石收获率。  相似文献   

2.
林深4井是林甸地区一口新钻的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法对14块岩心样品进行处理,在5块样品中发现孢粉化石,其中2块样品发现的孢粉化石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的意义,代表了2个不同的孢粉组合,为林深4井深层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地层学依据.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结合岩性、电性资料,将林深4井...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高压热模拟技术对孢粉和藻进行成烃机理的对比研究,认为松粉产油潜量、产气量和产液态烃量均高于盘星藻和蓝藻。实验表明:①在各自的模拟最高温度点时,松粉的气体产率(458.80mL/g)高于盘星藻(373.11mL/g)和蓝藻(348.00mL/g),并且松粉产出气体中的甲烷气也多于盘星藻和蓝藻;②松粉的液态烃产率高于盘星藻和蓝藻,是盘星藻的2.8倍,是蓝藻的近2倍,同时,松粉热解油的轻烃所占比例为67.25%,也要高于盘星藻和蓝藻;③松粉的产油潜量(最大为721.60mg/g)高于盘星藻(446.53mg/g)和蓝藻(541.86mg/g);④松粉的液态烃产率曲线呈双峰状,松粉内含物是早期的未熟以及低熟油的参与物,孢粉素则是孢粉中主要的成烃母质;⑤盘星藻和蓝藻的液态烃产率曲线均为单峰状,蓝藻热解烃的峰温一直较低,主要生成未熟至低熟油;盘星藻的液态烃产率曲线平而宽,模拟温度低于280℃,Tmax小于438℃时,产未熟和低熟油,280~360℃,Tmax为438~559℃时,产成熟、高成熟油。图3表6参5(金小凤摘)  相似文献   

4.
达深1井是安达地区一口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冷处理法对33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在玄武岩所夹的沉积岩中发现了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意义的孢粉化石,命名为桫椤孢Cyathidites—周壁粉Perinopollenites—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组合.其特征为裸子类花粉占绝对...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化石在油气区地层对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渤海湾、鄂、豫、苏、皖及南方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均发现有第三系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动物群性质及其与共生微体化石的关系,并根据古地磁、同位素绝对年龄、颗石藻等浮游生物化石确立了与欧美第三系标准层序的对比关系,证实哺乳动物化石在油气区地层对比乃至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胜利、辽河、江苏等油田井下第三纪地层中也发现了哺乳动物牙齿化石,有利于解决地面与井下以及各油气区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探区烃源岩生烃能力,进行了不同类型烃源岩样品的实验研究,并将实验所得结果与邻区已知烃源岩进行对比,确定杭锦旗探区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且能够为该区天然气成藏提供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层系烃源岩生烃过程的模拟,确定研究区烃源岩的主要类型为煤层,主力层系为山西组,最终计算出研究区烃源岩的生烃总量为34.054×108t油气当量.  相似文献   

7.
轮南异1井中生代地层富含孢粉、鲎虫、叶肢介和介形类等化石,证实该井存在着下三叠统和中—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阳霞组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卡普沙良群。三叠系与侏罗系的分界应位于井深4665m处。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嫩江组三段孢粉、藻类化石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孢粉、沟鞭藻外壁成分特征,建立了一个同时获得孢粉和沟鞭藻化石的方法,在已往孢粉分析方法没获得沟鞭藻的嫩三段中分析出十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自下而上发现了Cyathidite-Pinus-pollenites-Dinogymniopsis , Dinogymniopsis-Leiosphaeridia-Pinuspollenites , Cicatric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Botryoccocus , Dinogymniopsis-Chlamydophorella- Taxodiaceaepollenites , Cicatric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 Nenjiangella-Balmula spinosa-Cyathidites, Cyathidites-Trilobosporites-Botryoccocus等7个能识别水体盐度变化的化石组合。同时指出嫩江藻在松辽盆地嫩三段范围内稳定分布,是嫩三段的标准化石;丰富的藻类化石特别是葡萄藻是最好的生油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系,划分了3个地层分区、6个地层小区,建立了、牙形石、有孔虫、介形虫、孢粉5个门类的化石带或化石组分共36个,为石油地质勘探和井下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用各门类化石,结合国内外其它地区的化石资料对各地层小区进行了对比,拟订了新的地层划分方案。本文还探讨了泥盆-石炭-二叠-三叠系三个重要的系间界线。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渐新统—更新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珠江口盆地渐新统至更新统中28个重要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划分出20个超微化石带,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第三系恩平组和珠海组,上第三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等岩石地层单元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特征。NN1带内的Dictyococcites bisectus末现面,与珠海组顶界基本一致,为本区上、下第三系分界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其绝对年龄值为23.6~24.0Ma。本文还讨论了本区与邻区渐新统一上新统含超微化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渐新统—更新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虑生  钟碧珍 《石油学报》1992,13(2):170-177
依据珠江口盆地渐新统至更新统中28个重要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划分出20个超微化石带,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第三系恩平组和珠海组,上第三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等岩石地层单元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特征.NN1带内的Dictyococcites bisectus末现面,与珠海组顶界基本一致,为本区上、下第三系分界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其绝对年龄值为23.6~24.0Ma.本文还讨论了本区与邻区渐新统一上新统含超微化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三叠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下三叠统柯吐尔组(上、下段)、中三叠统阿克库勒组(上、下段)和上三叠统哈拉哈塘组,岩性、电性特征明显,柯吐尔组下段上部的"纯泥岩段"及哈拉哈塘组上部的"大泥巴"为区域对比标志层。在3个组中均获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6个化石组合,详细讨论了孢粉组合特征与时空分布。确定该区下三叠统与中三叠统、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之间均存在地层缺失,上三叠统顶部遭受严重剥蚀,缺失1~2个孢粉组合;三叠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地震层序,分别对应于3个统;钻井层序地层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划分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划分为3个地层分区、6个地层小区。建立了蜓、牙形石、有孔虫、介形虫、孢粉5个门类的化石带或化石组合共36个。用各门类化石,结合国内外的化石资料对各地层小区进行了对比,厘定了新的地层划分方案。为石油地质勘探和井下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沉积基准面在层序划分及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不同,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不同,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研究了辽东湾坳陷东营组的化石组合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东营组分为三段,即东一段、东二段和东三段,并从古生物化石组合、岩性岩相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区域对比,证明此划分方案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7.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与海相盆地相比,陆相盆地的沉积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湖平面,而是相当于河流平衡剖面的一个抽象界面。在沉积基准面旋回中,不同位置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致使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内进行体积分配,从而导致了地层堆积样式、旋回厚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层序划分对比的标志。依据沉积基准面旋回中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应当是有时岩石与岩石、有时岩石与界面、有时界面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岩性对比和等厚度对比。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大小变化的差异与不同体系域的生储盖层发育以及地层不整合面、岩性尖灭线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为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以松辽盆地为例,具体阐述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8.
石油是我国交通运输、航天等领域的能源来源,其藏量、开发情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虽然,我国石油物探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随着石油勘探条件的日益复杂化,对我国物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石油物探新技术类型及主要应用方式,以期为我国事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应用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对油层岩心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孔隙度及裂缝分布等的图象,并利用化学位移选择成象和二维傅立叶变换成象技术研究了水驱油和水驱气的动态实验过程。实验表明,该技术是一种研究岩石孔隙结构和性质,流体在孔隙介质中渗流机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冷溶烃分析技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简要介绍了冷溶烃分析新技术,叙述了冷溶烃地表地化特征;探讨了该技术在石油远景预测,油气运移,储油层评价,有机质成熟度分析,油源对比等石油地球化学勘探方面以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