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颖  张磊 《全科护理》2011,9(19):1752-1753
从护理管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特殊环境、护理人员等方面分析影响PICU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应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注重护士的专业与技能的培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PICU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建设,以保证PICU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Delphi法对27名专家完成3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定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结果 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96.4%、100%,权威系数为0.899、0.900、0.910,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38、0.392,0.4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选择意见逐步趋同。结论 建立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可用于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护理程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科学方法,是用于解决所有问题的一种框架。作把护理程序应用于PICU安全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1年多来安全护理管理的实践,认为只有采用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管理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4.
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制定PICU各项护理工作程序和各项规范的护理流程,对PICU的护理人员、仪器设备、药品、护理操作、护理制度实施程序化管理。结果实施程序化管理1午多来,PICU护士接收急诊患儿的时间由实施前的(15±4.8)min,缩短到实施后的(5±1.2)min,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由85%上升到98%,护理质量改进有效率由90%上升到98%。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加强,杜绝了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在PICU实施程序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PICU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PICU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的分值指导责任组长进行人力资源调整,进行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方案满意度对比。结果在2015年度使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动态调整PICU的护理人力资源后,6项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得分及医生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其中在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儿护理质量及感染管理质量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工作忙碌程度、护理人力资源调整方案、绩效考核、工作氛围满意度问卷调查4个条目得分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指导PICU的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据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在P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结果判断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及护理需求情况,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对实施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患儿或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结果使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动态调整PICU的护理人力资源后,护理安全管理、基础护理、危重患儿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药品和物品、医院感染管理等各项质量指标及医生、护士、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充分、有效的指导PICU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可提高危重症患儿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镇静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 )中的应用价值,为儿科重症监护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PICU患儿随机分为镇静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比较两组镇静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第3、6、9天镇静护理组的镇静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镇静组患儿镇静程度适宜;镇静护理组患儿PICU住院治疗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镇静护理对于PICU患儿的抢救十分重要,能够改善患儿的医疗救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于2009年10月15日后相继收治7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对7例患儿加强了呼吸道管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传染病防护、神经系统监护五方面工作,为护理重症甲型H1N1流感留下了宝贵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干预效果,为提升PICU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2019年1~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观察与统计,观察组患儿在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U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护理依从性,并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2例新生儿行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调特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12例新生儿均在全麻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手术室内注意保暖.备好手术所需的精细器械、针线等物品.体外循环结束后.配合麻醉医生将所要输入的新鲜冰冻血泉、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等适度保暖后再输入新生儿体内.曩后安全、平稳地将忘儿送入重症监护室.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顺利.除1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行关胸术返回PICU.且于3d后再次返回手术室内行关胸术,其余患儿均一次安全返回PICU.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熟悉新生儿生理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张婷 《当代护士》2018,(2):113-114
归纳俯卧位通气的作用原理、实施步骤和护理要点,指导PICU护士正确运用俯卧位通气。主要包括护理评估,严密监护、俯卧位护理、俯卧位后护理、气道护理等。认为在俯卧位通气实施过程中,PICU护理人员需严格掌握其实施方法,密切监测。尽早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俯卧位通气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并讨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医院PICU转出的102例重症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儿及家长信息,采用ICU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评价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量表评分为37.42±7.62分,其中迁移应激低水平组54例,中高水平组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相关因素有患儿年龄、入住PICU时间、疾病预后、家属文化水平、家属与患儿关系、相关护理宣教、照顾者准备度、Feetham家庭功能、社会比较倾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有入住PICU时间>7 d、疾病预后较差、未接受护理宣教、照顾者准备度、Feetham家庭功能、社会比较倾向(P<0.05)。结论 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水平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临床应加强护理宣教,并及时给...  相似文献   

13.
陈莎 《全科护理》2021,19(27):3825-3827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辅助呼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医院PICU收治使用机械辅助呼吸的138例患儿为调查对象,划分重症监护病区,对照组分布在A区,观察组分布在B区,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升高,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且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VAP发生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的42.03%(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相关措施能有效预防VAP感染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更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急重症病区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精神科急重症病区(PICU)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07年3月PICU作为研究对象,将PICU分为2003年4月-2005年3月与2005年4月-2007年3月两组垂直对照,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护理人员按常规排班制及实施常规工作制度。研究组实施常规排班与弹性排班制相结合的方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在原有基础上制订和健全与PICU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上升了4.39%;护理差错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了40%;患者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发生例次研究组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42.48%和46.07%。结论制订和实施与PICU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符合PICU的需求,能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率,降低护理风险,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ICU病房是抢救危重患儿的特殊场所,患儿病情处于危重状态,心理、生理上受到严重的挑战。PICU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被隔离的患儿和家属都处于极度焦虑中,所以优化护理服务、贯彻落实人性化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级谵妄护理程序联合细节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100例PICU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细节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三级谵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干预后谵妄发生率、监护室谵妄(DICU...  相似文献   

17.
陈洁 《妇幼护理》2021,1(2):409-411
目的 分析 PICU 住院患儿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院内收治 PICU 住院患儿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患儿感染事件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观察 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对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感染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 著降低(P<0.05)。结论 PICU 住院患儿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可降低患儿感染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提升患儿 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10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采取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堵管、误吸、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和堵管率、误吸率、胃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饲管遵医行为,减少饲管非计划拔管、堵管、误吸、胃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许艳华 《全科护理》2013,11(8):728-729
2010年12月—2012年8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612例患儿,为了治疗与康复的需要,通过对PICU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分别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1临床资料2010年12月—2012年8月我院PICU共收治612例患儿,年龄36d至12岁,其中男247例,女365例。医护人员通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在反复人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中应用的效果和护理法,以利于反复入住PICU患儿的救治,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方法经外科医生行锁骨下静脉植入上腔静脉,做好治疗期和非治疗期的维护。结果2例患儿目前顺利应用中,无并发症。结论植入式输液港作为永久性静脉通道使用方便、安全,不影响生活,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