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辅助性T细胞(Th)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95例结直肠癌术后合并感染性并发症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7 d晨起空腹外周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验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含量及Th1/Th2比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PCT和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3 d、7 d,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外周血Th2细胞含量、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Th1/Th2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 ROC曲线显示,术后3 d、7 d,PCT、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AUC均>0.80。PCT联合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指标单独诊断相近。结论 PCT和Th1/Th2比值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快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肝胆手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菌操作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全部行肝胆外科手术的218例患者中,22例(10.09%)患者出现术后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组),196例(89.91%)未发生术后腹腔感染,其中150例(68.81%)无任何感染(未感染组),46例(21.10%)为其他感染(其他感染组)。术后1 d、3 d、5 d和7 d,腹腔感染组、其他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3 d、5 d,三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1天PCT诊断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腹腔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41,选取3.3μg/L作为阈值(最佳截断值),其诊断灵敏度为0.836和特异度为0.803。结论术后监测血清PCT水平有助于早期预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腹腔感染的发生,术后第3天PCT>1.22μg/L诊断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贾弢 《现代预防医学》2015,(4):751-752,768
目的 通过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发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急腹症患者感染的关系,从而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在急腹症感染的诊断及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某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间,腹部外科急诊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将研究对象分为急腹症感染组38例及非感染组40例。对调查对象分别于入院时、入院d 3、入院7 d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分析感染组、对照组PCT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及差异。结果 感染组入院时血清PCT值为(1.78±1.12)ng/ml,入院d 3为(1.41±0.77)ng/ml,入院d 7为(1.03±0.48)ng/ml;非感染组入院时血清PCT值为(0.74±0.22)ng/ml,入院d 3为(0.65±0.12)ng/ml,入院d 7为(0.59±0.11)ng/ml。在各时点感染组血清PCT值均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PC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12,P<0.01)。结论 监测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急腹症患者感染的预测及判断指标,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内毒素(ET)及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1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sTREM-1)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四个指标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为依据,将23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9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CRP、ET及sTREM-1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67.6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32.35%,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术后1 d、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低于术后1 d,血清中CRP水平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1 d、术后3 d未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sTREM-1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分别为(2.51±0.87)ng/ml、(58.36±12.35)mg/L、(0.53±0.21)EU/ml、(42.19±18.28)pg/ml,术后3 d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2±0.76)ng/ml、(63.54±9.48)mg/L、(0.45±0.18)EU/ml、(41.47±13.36)p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T、PCT、sTREM-1、CRP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依次降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61、0.794、0.743。结论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上升,四指标对肺部细菌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T和PCT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检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并研究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水平差异,分析感染组患者中死亡和存活患者血清PCT的差异,研究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感染组脑出血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18±1.04)、(5.72±1.54)、(4.92±1.36)和(2.21±0.95)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01)。感染组脑出血中死亡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40±1.02)、(7.11±1.50)、(6.81±1.25)和(4.01±0.91)ng/ml高于存活脑出血患者(P均0.05)。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临界值为6.50ng/ml,特异性为0.620,灵敏度为0.840。结论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升高较明显,血清PCT在预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6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0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同期术后未发生感染的40例患者为未感染组,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 d、3 d和5 d和对照组体检当日血清PCT和PA水平,及两种指标对术后肺部感染诊断的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5 d,感染组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依次分别为(1.51±0.46)、(3.48±1.15)、(6.82±3.49)ng/ml,两组各时点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PA水平均较低,感染组为(123.67±32.15)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PCT、PA阳性率分别为65.00%、22.50%高于未感染组,但两组P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诊断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为65.00%,特异度为77.50%,曲线下面积为0.809;PA诊断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为47.50%,特异度为22.50%,曲线下面积为0.382。结论肺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可呈现出PCT水平持续升高的特点,对临床诊断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而肺部感染患者PA水平虽然相比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降低,但在诊断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差,不具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检测早期诊断腹膜透析患者感染性腹膜炎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进行腹膜透析患者共99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腹膜炎分为感染组33例和未感染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IL-6、CRP、PCT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IL-6(31.17±14.95)ng/ml、CRP(25.33±7.48)mg/L、PCT(1.57±0.84)ng/m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IL-6、CRP和PCT联合检测诊断感染性腹膜炎的特异度为90.43%、灵敏度为94.7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均显著优于单个指标;治疗后好转组患者的血清IL-6(12.05±7.88)ng/ml、CRP(19.32±8.26)mg/L、PCT(0.43±0.22)ng/ml水平显著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 IL-6、CRP和PCT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感染性腹膜炎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并且血清IL-6、CRP、PCT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发生感染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阳性表达情况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55.47±12.58)ng/ml、(2.18±0.4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5.23)ng/ml、(0.76±0.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阳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4、7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d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d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的骨科肿瘤患者300例,将28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272例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10、14d的CRP、PCT、ESR水平。结果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骨科肿瘤患者术前CRP、PCT、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CRP、PCT、ESR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感染组患者术后1、3、7、10、14d的CRP、PCT、ES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46.43%,革兰阴性菌11株占39.29%,真菌4株占14.29%。结论血清CRP、PCT与ESR在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病原特点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改变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9例,纳入感染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未感染者35例,纳入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细菌病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及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MGB1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HMGB1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4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2.73%,革兰阳性菌26株,占47.27%;以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3.57±6.21)mg/L、(1.34±0.62)ng/ml、(19.21±3.20)ng/ml、(1 224.51±231.27)pg/ml高于非感染组(P均<0.001);重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9.27±8.18)mg/L、(1.65±0.32)ng/ml、(22.35±2.18)ng/ml、(1 483.82±235.60)pg/ml高于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P均<0.001);中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水平对于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对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姜琦  姜利  朱波  李春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90-2593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的肺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连续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患者中,临床诊断肺炎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测定入选患者d1~7的血清PCT水平。结果共有111名患者入选,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3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9例。CAP组患者的基线PCT水平高于VAP组(P﹤0.05)。入选患者的28d病死率为27%,平均ICU住院天数为16d,变化范围(1~135d)。死亡组的PCT水平持续升高,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基线PCT水平和最高PCT水平与最高SOFA评分具有相关性(r2分别为0.51和0.58)。对于基线PCT水平、最高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预测患者的28d病死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4、0.69。基线PCT预测病死率的截断值为1.3ng/ml,最高PCT预测病死率的截断值为5.1ng/ml。结论在ICU中的因重症肺炎(CAP,HAP,VAP)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PCT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T水平可以预测患者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以尽快诊断并治疗感染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28例扩张性心肌病中发生感染的67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未感染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和分布、血清PCT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109例好转出院,19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4.8%,感染组患者的病死率16.4%与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13.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10.9±3.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CT>2.0ng/ml作为阳性诊断标准,血清PCT诊断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发生感染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90.2%。结论血清PCT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放射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330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归纳肝癌患者TACE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TACE术后感染率为8.33%(30/36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软组织为主。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IL-8分别为(2.12±0.61)ng/ml、(57.67±20.12)ng/ml、(188.27±24.31)ng/ml,高于未感染组(P<0.001)。肝癌TACE术后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CRP、IL-8水平、介入操作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术中出血量对肝癌TACE患者术后感染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2 ng/ml、CRP>25 ng/ml、IL-8>160 pg/ml是肝癌TACE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ACE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CT、CRP、IL-8水平呈高表达状态,血清PCT>2 ng/ml、CRP>25 ng/ml、IL-8>160 pg/ml为肝癌TACE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通过检测血清学指标以尽早判断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及时予以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余修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42-3943,395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病例组,分为水肿组40例、无菌坏死组34例和感染性坏死组24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d3、d7和离院前1 d(Out)采集标本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入院后d3血清PCT水平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离院时达到最低;同一时段,血清PCT水平表现为感染性坏死组>无菌坏死组>水肿组.结论 降钙素原是一项早期、快速、安全、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与临床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急性胰腺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计数检测表征老年重症肺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血清PCT水平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5月诊断为重症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78例,在入院第1 d、第3 d、第5 d、第7 d测定WBC、hs-CRP、PCT,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死亡组在第3 d、5 d、7 d 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hs-CRP在第5 d、7 d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WBC死亡组在1 d、3 d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7 d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随着病情的好转,PCT、hs-CRP明显下降。PCT水平变化率的截断点为55.98 ng/ml时,敏感度为88.23%,特异度为90.70%。结论 PCT值与患者病情呈正比,动态监测降钙素原有助于老年重症肺炎的病情评估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鉴别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的临床意义,快速鉴别感染与肿瘤热,指导临床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10例肿瘤晚期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热类型分为3组,其中无发热患者为对照组24例、肿瘤性发热为肿瘤热组32例、细菌感染性发热为感染组5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结果感染组患者PCT为(1.63±1.91)ng/ml,显著高于肿瘤热组的(0.16±0.10)ng/ml及对照组的(0.11±0.13)ng/ml(P0.001),3组患者的hs-CRP、WBC、NEUT、NE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2周后复查,40例治愈者PCT均值为(0.27±0.23)ng/ml,14例死亡者PCT均值为(16.8±13.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败血症患者PCT水平(3.71±2.80)ng/ml,显著高于肺部感染患者(1.24±1.16)ng/ml、泌尿系感染患者(0.61±0.22)ng/ml及腹腔感染患者(0.54±0.19)ng/ml(P=0.015)。结论 PCT在鉴别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中有重要意义,且在败血症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hs-CRP、WBC、NEUT、NEUT%在鉴别肿瘤晚期患者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中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分析,旨在提高对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诊断能力。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医院接收救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5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5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集静脉血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浓度,将收集结果进行比较,对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CT浓度感染组为(18.31±22.13)ng/ml、对照组为(0.29±0.15)ng/ml,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患者PCT<0.5ng/ml有4例、0.5~2.0ng/ml10例、2.0~10.0ng/ml 20例、>10.0ng/ml 16例,检测呈阳性患者46例,阳性率92.0%,对照组患者PCT<0.5ng/ml 48例、0.5~2.0ng/ml 2例、PCT检测呈阳性患者2例,阳性率4.0%,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可作为早期识别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实验室指标,PCT检测对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早期预测价值,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术后1 d的血清降钙素原(PLT)、C-反应蛋白(CRP)检测诊断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156例BPH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感染率为17.95%;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PCT(1.81±0.94)ng/ml、CRP(34.07±11.58)m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PCT、CRP水平预测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719,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0.992和0.607、0.727。结论 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及导尿相关操作有关,尿源性感染患者术后早期可出现PCT、CRP水平的升高,两指标可用于感染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炎症相关指标对急性骨关节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骨关节术后患儿10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骨关节感染分为感染组(n=43)和未感染组(n=62)。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统计术前和术后3 d、7 d的血沉(ESR)、全血白细胞(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和不同感染类型患儿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分析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对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3 d、7 d与术前比较,两组患儿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均升高(P0.05),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 d,混合感染患儿ESR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均高于骨髓炎患儿和化脓感染患儿(P0.05)。PCT对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对急性骨关节感染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PCT对急性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