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造因素对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支架模板体系的稳定分析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讨论了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各构造因素:步距、立杆间距、剪刀撑、扫地杆等的设置方式对架体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发现:架体稳定承载力随立杆步距及间距的增大而降低;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件的长度超过40cm时,承载力将大幅度降低;架体的稳定性几乎不受水平向剪刀撑的影响。而竖向剪刀撑及扫地杆设置则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
节点半刚性对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扣件节点半刚性试验,得到节点扭转刚度Rk与直角扣件螺栓拧紧力矩T的关系式。研究表明:在考虑扣件节点扭转刚度的前提下,采用SAP 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支架模型,并在模型的每个节点上施加稳定承载力0.1%的等效假想水平力用来模拟架体的初始缺陷,可以精确地验算架体的稳定承载力。对比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发现:考虑扣件节点的半刚性是精确计算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的前提。同时,当扣件拧紧力矩小于30 N.m时,支架稳定承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扣件的扭紧力矩进行严格检验。  相似文献   

3.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安全性研究与施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滨  刘桐  郭正兴 《建筑技术》2004,35(8):593-595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存不同连接条件下的实体试验分析表明.模板支架没计时应验算扣件抗滑承载力.复核支架稳定性.验算水平钢管挠度,并对模板支架的挠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施工时应合理配置扫地杆和剪刀撑,以增大支架整体刚度。  相似文献   

4.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剪刀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刀撑作为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造因素,对架体的整体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多起工程事故发生。本文以5个整架试验为基础,根据现场模板支架的实际构造。建立了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线性屈曲和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计算支模架稳定承载力.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水平和竖直剪刀撑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分析发现剪刀撑仅在失稳瞬间具有较大应力而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受力很小.但其对整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底层和项层水平剪刀撑的影响尤为显著.实验与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给出了水平和竖直剪刀撑的安全间距.可用于指导实际施工。  相似文献   

5.
林华强 《福建建筑》2010,(1):75-76,65
对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模板支架立柱稳定性计算的规定,结合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安全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对扣件钢管模板支架立柱稳定计算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碗扣式模板支架作为施工临时钢结构,工程中经常忽略了支架地基处理的重要性,由于温度降低及土体含水量较多等多种因素引起土体冻胀现象,造成支架地基隆起,严重危害支架施工安全。为研究支架地基隆起下碗扣式支架的实际受力性能,基于多节间连续压杆理论分析架体高度与允许隆起位移的关系,通过采用ABAQUS建立碗扣式支架模型,对支架地基隆起影响下碗扣式模板支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支架地基隆起后,碗扣式支架稳定承载力下降最大达57.92%,为单杆失稳破坏;失稳破坏时,支架稳定承载力与立杆隆起根数相关性较小,与隆起处立杆的自身刚度相关性较大;角部立杆基底地基隆起下允许隆起位移最小,中部立杆基底地基隆起下允许隆起位移最大;立杆的允许隆起位移随架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施炳华 《建筑科学》2004,20(1):55-57,61
作者认为,扣件式钢管模架整体失稳,与过去的升板建筑群柱失稳事故非常相似,值得借用过去己有的科研成果,来分析现在的钢管模架整体失稳现象。本文在学习《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一文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当前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问题。指出,在计算模架立杆的稳定性时,必须正确理解有关规范条文,以便得到全面认识,弥补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陈奖 《建筑》2008,(14):59-59
因模板支架垮塌导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而现浇水平混凝土占比例极高。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是当前国内最常用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模板支撑系统,因此其稳定承载能力是—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国内对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成果较多,而对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研究则较少。由于双排脚手架的工作状况与模板支架有显著差异,因此,必须针对模板支架的特点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旭  吴畏  汤卫斌 《江苏建筑》2002,(3):2-4,14
对高空大跨度钢筋砼桁架转换层施工中的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稳定性分析和施工技术要求作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双向荷载作用下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只考虑承受竖向荷载的情况,而在一些特殊结构施工中,模板支架除承受竖向荷载外,还要承受结构施工时的水平荷载。以某地铁工程为例,对模板支架承受双向荷载作用时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给出该工程模板支架搭设参数。对承受双向荷载和只承受竖向荷载作用时的模板支架分别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双向荷载作用下,模板支架的稳定承载力小于只承受竖向荷载时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建议用设置剪刀撑、与已有结构进行可靠连接等构造措施来保证整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技术用于普通住宅工程 ,可以实现住宅结构体系的大跨度、大空间 ,降低层高并增加建筑平面利用系数。为此 ,着重从施工技术方面论述了预应力楼板体系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力学性能,对模板支架空间结构体系进行一系列足尺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工况下模板支架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及顶层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5个工况中,工况1因未设置剪刀撑而使其承载力最小;由于步距的减小,工况4的稳定承载力较工况3提高13.8%;而横距的减小,使工况5的稳定承载力较工况4提高3%;模板支架的失稳属整体失稳,剪刀撑的布置对其失稳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后续的研究中,尚需确定模板支架的标准构造,然后对其开展一系列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模板支架属于钢结构范畴,建议在设计计算时,采用有侧移框架理论并考虑节点的半刚性对其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以前人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及模板支架的研究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深入分析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纵距、横距、步距、扫地杆高度、竖直杆伸出顶端长度、水平加强层数量等构造因素对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扣件式高支模稳定承载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式。在同时考虑各因素的几何尺寸变异性以及初始缺陷随机性的情况下,推导出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的折减系数,进而得到实际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方案设计与安全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承载力受构造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建立模板支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模板支架纵横距、步距、搭设高度、扫地杆设置、顶端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值)、剪刀撑等搭设参数对架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对高支撑模板支架进行计算时,除应注意纵横距和步距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外,还应考虑搭设高度对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并给出高度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建议模板支架的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宜超过0.4 m;模板支架应设置剪刀撑,建议水平剪刀撑设置以每4步设置一道为宜,垂直剪刀撑设置以每4跨设置一道为宜;搭设模板支架时,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值)不宜大于0.2 m,这些结论可为设计、施工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镇梁  刘柳 《建筑技术》2006,37(8):606-608
广州市嘉和苑居住小区高层住宅群位于广州市东风西路流花湖公园南侧。三期工程采用大底盘、大空间、多塔楼的结构转换层形式。地下室一层为汽车库,首层裙房为大堂和临街商店,二楼为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上呈L形排列着4幢17层的高层住宅塔楼。转换层下面的裙房、地下室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上部高层住宅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相似文献   

16.
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转换层的功能特点和要求,介绍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有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厦门市一幢有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 ,介绍了结构转换层方案的选择、转换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转换梁的试验研究、承载力计算及有关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18.
拱式转换层结构多遇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由于转换层上、下部刚度突变,引起了该结构地震剧烈反应,本文针对这种新型转换层形式,分析了上、下部等效侧向刚度比对多遇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而提出设计建议,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