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汉代建筑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建筑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向合院式的发展、高台建筑向高层建筑的变化上。汉画像石、汉墓壁画、汉画像砖中以建筑为描写对象非常之多,涉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形象地再现了东汉庄园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结合文献记载,为复原展示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更为可信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2.
建筑能耗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发展高效低耗建筑已刻不容缓。文章从高效低耗建筑的发展途径进仃论述,提出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建筑形式是追求舒适、健康、高效、低耗的绿色建筑,是高效低耗建筑最理想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3.
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建筑设计中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讨,利用建筑美学的理论来指导现代建筑设计实践.文章从美学角度分别阐释了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的含义,指出了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都是偏重于以实显虚,都在于情景交融,在艺术表现上都表现为含蓄隽永,虚实结合.但由于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因此,从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的渊源分别、涵义及内在联系辩析等方面入手,结合大量的建筑实例来分析其各自的独特内涵和审美特征,指出了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虚拟建筑企业的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大量被使用,由一家企业来完成一个大的建筑项目的操作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单一企业的技术资源、管理资源、设备资源等方面的不足,松散的建筑联合体——虚拟建筑企业应运而生,虚拟建筑企业的管理不同于其它的建筑企业管理,它在任务分解、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一般企业不具备的内容。同时,虚拟建筑企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操作模式和“动态联盟”的形式,根据虚拟建筑企业的运行方式,提出虚拟建筑企业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中要求设置集中空调的单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些建筑大多是高档餐厅、商场、营业厅、宾馆、酒楼等,这些建筑也大多设在那些地处闹市区的黄金地段,建筑用地实属寸土寸金.在设计布置中总感到建筑面积紧张,用于为空调建筑服务的集中制冷加热机房面积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单独设置机房的建筑位置几乎被全部挤占,建筑地下部分也很难利用,大多被用于作为汽车库或作它用.因此,如何利用屋面的有效面积,作为空调建筑的集中制冷加热机房就成为我们首选的设备布置位置. 由于风冷热…  相似文献   

6.
依据建设部发布的信息,我国建筑能耗惊人,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而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运行能耗则占总能耗的30%左右。我国为了降低建筑能耗,正在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建筑防火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古建筑防火设计方面成就的研究,提出在现代建筑防火设计理念中,可汲取古建筑防火设计思想的精髓。针对建筑自身特点,从建筑类别、建筑形式、建筑规模和建筑用途等方面进行建筑防火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高台、木构架、大屋顶的外观形式、庭院的组合模式,以及园林崇尚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未曾间断,这表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通过建筑与传统文化中潜在的相似性分析,尝试用“同构”这个概念,结合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传统,从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等3个方面,来解释中国古代建筑何以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模式及其建筑组织关系结构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往往局限于建筑思想、建筑风格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中型城市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的巨大影响,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风格演变中的重要驱动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范式,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地域建筑文化的三种技术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是通过技术手段构筑的、人与自然的“介质”,建筑文化无法脱离开技术而独立存在.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如此密切的相关性,不同的地域建筑技术才赋予了建筑文化各自鲜明的地域特征.对建筑文化地域性与建筑技术的三种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设计者应很好地利用技术基因的文化遗传特性,并通过对地域建筑技术“基因”的把握和在地域建筑设计中的“基因”埋嵌,保持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不断发展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低多层轻型钢结构住宅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多层轻钢结构住宅具有性能好、自重轻、工厂预制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等优点。它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系包括:冷弯薄壁型钢体系、纯钢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周围抗侧力体系等。应用时应注意房柱、楼盖、支撑体系、墙体结构、节点抗震等关键部位或部位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确保住宅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量调节分区分时供暖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校区不同建筑物在使用时间上的特点,分析了采用连续供暖的某高校校区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分区分时供暖的可行性.在保证冬季室内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建筑物在无人停留时段采取值班采暖模式.分析表明,建筑供暖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30%左右,供暖节能势在必行.当区域集中供暖热用户时间上存在差异时,对不同性质用户采用分时供暖,能获取显著的节能效果,从而,提高了整个集中供暖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笔者对某高校校区不同热用户的工作时间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对该校区不同用户采用分时供暖,可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高层建筑供暖设计中,常会遇到建筑内的热水供暖系统与低温供热管网的连接问题;静水压力高直接连接低区系统超压;热网供水温度低间接连接不经济.该文通过实例介绍高低层建筑直连装置,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并详细介绍了其组成、工作原理及安装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某电厂热泵房冬季施工临时供暖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送风系统将汽机房上部热空气送入热泵房以满足热泵房施工调试期冬季防冻、防寒问题,结果表明:该热风供暖方案不仅供暖效果好,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太阳能采暖建筑热工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且冬季温度低,该地区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太阳能采暖系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是由于实际大部分太阳能采暖工程,忽略了建筑围护对太阳能主动式采暖系统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的影响,造成了太阳能主动式采暖系统初投资过高、太阳能保证率低。为了分析建筑热工性能对太阳能主动式采暖系统的影响,笔者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将建筑热工性能与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初投资费用最低与全寿命周期总费用最低两个目标函数,对主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热工性能的保温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仅可以降低太阳能采暖建筑的采暖运行费用,而且可降低整个系统的初投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冲裁工件受力特点的深入分析,引入一个质量曲面的概念,建立曲面的质量和重心与冲裁力和压力中心之间的联系,将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转化为曲面质量和重心的求解,借助于通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N-GINEER的分析功能,获得了一个可同时计算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新方法。并以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栋5029m~2的公共建筑21周实测数据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关于严寒地区建筑采暖负荷的CARMA 系统辨识模型.由此,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预报值及室内温度的期望值估计建筑采暖系统供热量.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45,从而说明了该种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城市小区供热量及小供热锅炉房的供热量预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在建筑物供暖设计中应用的特点及方法,可供工程实际应用及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幢长10m,宽8m,高10m的三层民用徽派建筑为对象,进行采暖季太阳能贡献率分析.该建筑采用了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等两种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在采暖季利用太阳能来辅助采暖.其中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的平均集热效率可以达到50%和30%,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能达到59%,结果表明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可节约大量的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20.
土壤源热泵技术对温室气体(GHG)减排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热泵耗煤当量的概念.以邯郸地区为例,分析了电力驱动热泵供热技术(以土壤源热泵为例)替代锅炉房供热后,供暖季单位住宅建筑面积锅炉房的耗煤量与土壤源热泵耗煤当量的差别.计算出供暖季单位住宅建筑面积温室气体CO2排放的减少量.分析了影响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