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诊断前列腺疾病应用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对象,随机选出56例前列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及动态扫描,并针对感兴趣区记录DWI信号强度与表面扩散系数ADC值。结果:研究组患者ADC值和DWI信号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化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意义确切,能够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的分期准确率,便于对病变部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梁爽  萧惠欢  万芸 《影像技术》2014,26(4):12-13
目的:观察分析MR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占位病变80例患者的MR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MR增强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4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60.4%),浸润性小叶癌15例(31.25%),导管原位癌4例(8.3%),良性病变32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乳腺囊肿10例(31.25%),乳腺囊性增生2例(6.25%)。MR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7.5%、89.6%、88.75%。结论:MR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多方位的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对于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在进行此次研究的时候,主要选择了84例患有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符合此次诊断标准,而且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同意进行此次研究,且都签署了我院自制的同意书,在此基础上,主要按照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分为了两组,其中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观察组,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所给予的诊断方式是相同的,均是高频B超诊断方式。我院进行此次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对象均是收治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的,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和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可以表明,两组患者虽然应用了相同的疾病诊断措施,但是所获得的结果不同,观察组在诊断效果方面要优于对照组,相对来说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点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312例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均开展高频彩超(观察组)与X线钼靶检查(对照组),术后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果:高频彩超病灶诊断符合率97.76%(305/312),X线钼靶符合率为91.03%(284/31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对其采用高频彩超进行检查,诊断效果好于X线钼靶检查,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8例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Ca)患者以及2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MRI资料,以18例正常前列腺MRI为对照。在DWI序列ADC图中分别选取肿瘤病灶、增生病灶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的ADC值,并比较其差异。ROC曲线分析ADC值对于PCa的最佳诊断界值和诊断效能。结果:PCa组病灶ADC值低于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均P0.05),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织AD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ADC值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最佳诊断界值为1.26×10-3mm2/s,对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和86.7%。结论:ADC值有利于PCa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孔祥海 《影像技术》2014,26(4):38-40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在诊断乳腺肿瘤定性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为后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并经病理学检验确诊。结果:检验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阳性肿瘤79例,阴性21例,误诊5例;常规超声成像诊断阳性75例,阴性25例,误诊13例。两种检验方式在准确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效果显著,尤其在常规超声诊断的基础上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BI-RADS分级诊断为3-5级的患者95例,结节127个进行分析,随访患者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其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病理检查相比,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结节诊断的敏感度为88.2%(30/34),特异度为95.3%(81/85),准确度为87.4%(111/127),阳性预测值为71.4%(30/42),阴性预测值为87.1%(81/93)。结论:应用超声BI-RADS分级可有效鉴别乳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乳腺病患进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分析图像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MRI平扫能够得出具体的病症数,使用增强扫描能够将显示模糊病症的具体表征。结论:在乳腺癌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应用MRI技术,能够提高病症的鉴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形态学改变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为时间节点,选取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非哺乳期单发良性乳腺炎病变患者78例,开展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将患者分成急性化脓性乳腺炎(ASM)组、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组、导管周围乳腺炎(PDM)组,对各病变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准确记录;用逻辑分析单向ANOVA法就ADC值以及其他参数进行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下面积,对比DWI所具有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三组之间PDM与GLM、PDM与ASM、GLM与ASM的ADC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动态增强MRI上,三组间非肿块增强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肿块强化的分布及ADC值,有助于乳腺炎亚型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的40例(55个病灶)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DWI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方式诊断肝囊肿均为100%,DWI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肝癌、肝脏转移瘤准确率均明显高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应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确有较高敏感性与特异性,通过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肝脏肿瘤类型,增强诊断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接受超声波引导下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之前任意时间同等条件下采用普通手术方式进行乳腺肿瘤切除的58例患者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超声波引导下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相比普通手术方式来说手术时间短,病灶切除彻底,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波引导下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瘤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创口愈合快,几乎不留疤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存在乳腺肿块(简称BN病症)女性患者实施钼靶X线以及MRI技术诊断,研究患者病症良性以及恶性的实际影像学表现以及对MRI联合钼靶X线的实际诊断价值给于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之间患有BN病症的122例患者相关病理结果资料作为实际研究对象。该122例患者均进行了MRI以及钼靶X线检查方式。其中41例患者实施MRI检查方式,40例患者实施钼靶X线检查方式,还有41例患者则实施MRI联合钼靶X线的综合检查方式。结果:行MRI诊断方式的41例BN病症患者中34例诊断与其实际病理一致,准确率是82.9%;行钼靶X线诊断方式的40例BN病症患者中有28例诊断与其实际病理一致,准确率是70.0%;而行MRI联合钼靶X线的综合诊断方式的41例BN病症患者中40例诊断与其实际病理一致,准确率高达97.5%。三种不同诊断检查方式统计数据对比较为明显。结论:对患有BN病症的女性患者实施MRI联合钼靶X线的综合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对良性以及恶性病灶的诊断效果,因而可以将该种综合诊断检查方式实际的应用在现今以及后续的BN病症临床治疗中,使更多的BN病症女性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重点探索超声应用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初至2013年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经过检查,将患者分成恶性淋巴结组和良性淋巴结组,分析两组的超声图像差异。结果:超声检查中,良性淋巴结有24例,诊断准确性为96.0%;恶性淋巴结有37例,诊断准确性为100%;62例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中,良性的总共有25例,比率是40.3%;恶性的总共有37例,比率是59.7%。恶性组的良性组在大小、边界、L/S2、血流类型、淋巴结门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正确鉴别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影技术(CDFI)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79例共126个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几种检查技术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与常规超声相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不高,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没有太多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常规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进行综合性诊断,基本上可见代替穿刺活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对比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诊断方法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6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分别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诊断,以术后病理检验结果为准,对两种诊断方法总体诊断情况做出比较。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8.89%、87.30%、88.89%,常规超声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69.84%、73.01%、76.19%,两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超声诊断方法相比,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方法在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上更具使用优势。若能将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联合使用,则会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接受手术治疗并切除病灶后送病理科检测,经手术病理检测确诊为宫颈癌。对所有患者术前的3.0T MRI检查图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检查对宫颈癌分期等指标的评估意义。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为宫颈癌诊断分期的金标准,术前3.0T MRI平扫联合DWI检测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为90.00%;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3.0T MRI平扫联合DWI检测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宫颈癌Ⅲ期、宫颈癌Ⅳ期的灵敏度为72.73%、93.33%、93.75%、100.00%。结论:3.0T MRI平扫联合DWI检测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评估意义较大,分期越高,意义越大,对于分期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以60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对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的诊断,对诊断价值进行探究分析。结果:3D-CPA诊断与病检结果总符合率(90.00%)、敏感性(90.00%)、特异性(85.00%)均高于DWI检测的总符合率(63.33%)、敏感性(65.00%)、特异性(6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中采用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的效果更佳,可对疾病做出准确诊断,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彩超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对照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147例(良/恶性结节133/38个,合计171个)分别经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常规彩超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出良/恶性结节125/46个、140/31个;二者联用检出良/恶性结节135/36个。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均可在甲状腺结节检查诊断方面产生良好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脑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脑肿瘤患者均经CT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并对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均高于CT诊断,且MRI诊断脑部肿瘤符合率的95%明显高于CT诊断的80%(P0.05)。结论 :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明显好于CT诊断,其具有多方位成像、图像清晰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采用CT灌注成像的手段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评价的医学手段,探讨其与动态增强相结合,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过程的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SPN患者进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后,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G),统计分析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等。结果:PS值方面,恶性结节明显偏低,区别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结节间BF值及MTT值各数据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运用螺旋CT灌注成像的同时,结合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的手段,对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