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认真对待农民土地问题。处理农民土地问题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征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市场问题;农民宅基地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民合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民合作组织,阐述了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主体地位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育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实效发挥乃至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下,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尊重农民的权利,加强农村基层行政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及合理选择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是培育农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主创精神,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和本质要求.从实际情况看,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要多途径进行引导,要依靠创新形式来推动,要加强保障来维护和促进.  相似文献   

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极大的发挥了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的探讨,来说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农民增收经营体制的创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主创精神,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和本质要求.从实际情况看,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要多途径进行引导,要依靠创新形式来推动,要加强保障来维护和促进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戚中美  陈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02-10603,10609
从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要求出发,论述了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制约农民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充分、正确的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主体作用严重缺失,政府主导职能也存在诸多问题。要从政府决策意识、法制保障、职能转变和对农民的利益保障和尊重等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作用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原有的农村经营体制进行创新,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村容整洁等。  相似文献   

12.
耿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02-104
本文通过对巢湖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难点入手,详细介绍了农民学校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试从农民学校的建设来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对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国雷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26-26,45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农民素质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需要结合形势发展的需求,综合各种措施,全面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否是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的关键.作者从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强政府”和“弱农民”的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应以农民为主体,并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模式、投入机制、监督考核体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教育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农民为主体,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新农村建设应该以农民为主体,但现实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影响着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准确界定党政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权力;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改革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缺位和政府越位的问题十分普遍;我国提出的“政府主导”建设口号具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压制了“农民主体”的真正发挥。韩国的经验告知我们,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当前,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教育农民、发展农民组织,来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史短,还没形成规模。我国2007年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近些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本文从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