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金秋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03-203,239
目的通过对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探讨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个月~3岁小儿050例进行BALP测定,同时进行血钙、磷测定,对家长进行询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异常检出率为6:3.65%。②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小儿易惊、睡眠不安、多汗、鸡胸、串珠肋、挑食、未曾吃母乳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健康。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了钙磷代谢紊乱及骨骼发育障碍。为了解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在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114名佝偻病患儿进行了诊疗前后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及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年龄5~14岁,均有间歇性下肢疼痛,经检测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左腕X线片,其中7例进一步经测定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后均诊断为晚发性佝偻病.应用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1个月后疼痛消失39例,血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17例,血骨碱性磷酸酶异常7例均恢复正常.2个月后所有患儿症状均失,血碱性磷酸酶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以间歇性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血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应用维生素D及钙剂完全可治愈.  相似文献   

4.
骨型碱性磷酸酶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张树人,冯剑飞,贾天明,王晓阳,邱华豪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内科郑州450052关键词佝偻病,小儿,碱性磷酸酶佝偻病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健康,被卫生部列为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友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88-989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在儿童迟发性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诊断为迟发性佝偻病的患儿96例进行微量血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和四肢长骨及腕关节X线摄片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96例,男51例,女45例;BALP的检出异常者为87例,占90.63%,其中BALP在200 ̄250U/L之间者72例,占82.76%,BALP大于250U/L者15例,占17.24%。X线表现异常者17例,检出率为17.71%。结论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佝偻病的可靠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运凤 《中原医刊》2007,34(13):52-52
目的通过骨碱性磷酸酶(BACP)的检测,为提高佝偻病的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46例佝偻病后遗症期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结果46例佝偻病后遗症期的学龄前儿童中,BALP〉250U/L者19例,为41.3%。活力正常者27例,占58.7%。结论在防治佝偻病时,对临床诊断佝偻病后遗症期病例需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王友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988-989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在儿童迟发性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诊断为迟发性佝偻病的患儿96例进行微量血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和四肢长骨及腕关节X线摄片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96例,男51例,女45例;BALP的检出异常者为87例,占90.63%,其中BALP在200~250U/L之间者72例,占82.76%,BALP大于250U/L者15例,占17.24%。X线表现异常者17例,检出率为17.71%。结论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佝偻病的可靠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儿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大疾病之一.佝偻病不仅使儿童骨发育迟缓、骨质软化、骨骼畸形,同时引起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防治佝偻病有重要意义.2001年我科进行了微量血骨碱性磷酸酶测定123例,并且与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及钙、磷测定进行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碱性磷酸酶是碱性磷酸酶的一种同工酶,小儿佝偻病时,血清中钙降低,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并且优于血钙测定。1 材 料1.1 钙红指示剂滴定法,北化试剂厂生产试剂盒。北京协和医学科学技术开发总公司提供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1.2 儿科门诊初诊佝偻病儿童50例,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期间,年龄在10岁以下儿童,男32例女18例。2 方 法2.1 钙测定用EDTA———Na2盐滴定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正常值为11~12mg%(2.8~3.06mmol/L)2.2骨碱性磷酸酶(B…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进行检测,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61例0~3岁婴幼儿分别按照年龄和佝偻病期分组,对其进行传统方法的佝偻病检测和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0~1岁组及~2岁组骨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高于~3岁组(P〈0.01);不同佝偻病期婴幼儿检测结果中,初期组和激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1)。结论:BALP检测方法简单,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雪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37-2238
目的分析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临床上的检测意义,探讨其与儿童佝偻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渗滤和全血干化学技术方法,检测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0岁-3岁婴幼儿1137例骨碱性磷酸酶,对不同年龄BALP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血BALP与佝偻病发病的关系。结果BALP-200U/L390例,占34.30%;225-250U/L522例,占45.91%;275U/L189例,占16.62-6;≥300U/L36例,占3.17%。年龄越小,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越高。结论小儿骨碱性磷酸酶测定是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楼方  肖强 《四川医学》2008,29(4):446-447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与佝偻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98例哮喘儿童与235例非哮喘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判断佝楼病的发生在两组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哮喘组与非哮喘组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儿易患佝偻病,同时佝楼病患儿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儿,年龄5~14岁,均有间歇性下肢疼痛,曾被误诊为生长痛。经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确诊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本组应用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总异常率分别为86%(74/86)和54%(4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3,P〈0.01),有效率为100%。结论 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以间歇性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炬光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33-1234
目的评价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66例婴幼儿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 966例婴幼儿中检出佝偻病治疗水平132例,阳性检出率为13.66%。其中,男孩检测617例,检出佝偻病治疗水平70例,阳性检出率为11.35%;女孩检测349例,检出佝偻病治疗水平62例,阳性检出率为17.77%。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测方法简单,能够为佝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5羟维生素D3与骨碱性磷酸酶诊断佝偻病的临床价值,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佝偻病的患者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儿童进行检测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比较临床差异。结果佝偻病患儿的25(OH)D3水平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BALP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经过临床治疗后佝偻病患儿的以上两个测定指标的水平值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25(OH)D3与BALP测定对于早期判断佝偻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用全血干化学骨碱性磷酸酶免疫浓缩法测定102例佝瘘病患儿BALP活性,与同时测定的血Ca^2 、ALP、X线摄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A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Ca^2 、ALP、X线阳性检出率,其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结论 BALP检测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一种特异、敏感及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对小儿佝偻病诊断的作用(附126例分析)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朱旭梁秀云佝偻病是我国小儿常见病,它不仅使患儿骨发育迟缓,骨骼变形,同时引起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异常。骨碱性磷酸酶(BALP)由成骨细胞合成,佝偻病患儿体内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与预后。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住院的年龄、性别匹配的无佝偻病症状的小儿40例对照组,都进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中性缓冲磷酸盐溶液与维生素D制剂、钙剂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为234.12±18.32 U/L,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0.0%。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为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采用综合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都匀市3 ~18月儿童佝偻病发生情况,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儿童佝偻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免疫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活性.结果:2 010例婴幼儿中,临床症状诊断佝偻病患儿391例,占19.45%,NBAP检测诊断佝偻病阳性率为43.68%,血清NBAP≤200 U/L 1 132例,占56.32%;201 ~250 U/L 731例,占39.40%;>250 U/L 147例,占7.3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逐渐减低.结论:血清NBAP测定与临床体征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同时,定期开展婴幼儿群体血清NBAP水平普查,可为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以1996年8月至1998年6月我们对86例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儿童及42例正常儿童进行BALP活性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KP)及左腕关节X线摄片以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