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底,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浦东干部学院和上海市高教学会协办的"2005国际教育论坛"在沪举行。会议吸引了3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和博士生。论坛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全球化形势下,以及它在国内的超常发展态势下,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把握驾驭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走向?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从观念、理论、政策到路径,作了深入探讨。会上著名专家学者周远清、张力、杨福家、纪宝成等作了精彩报告,媒体已相继披露;尚有硕果颇丰的两厚册论文集,同样真知灼见,给人启迪和深思。现先撷取部分大学校长、书记对高校发展的精辟见解之一、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9—1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协办的2006年上海教育论坛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现代城市: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各地的幼教代表参与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3.
特约主持人: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资深专家——邬大光教授 主持人话语: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土壤,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工作的共同责任。《黑龙江高教研究》开辟“博士生论坛”其目的就在于有针对性地、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可谓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举措,作为该论坛的一名主持人,我愿与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这个论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十分复杂。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种种矛盾在扩招的大背景下不约而同地暴露出来,其中既展示了改革的成功,也有改革的艰辛,有的甚至影响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期论坛,我们将视角放在了我们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民办高等教育上来,是因为民办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 虽然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对较快。从1993年10月原国家教委审批的4所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以来,到2005年民办高等学校已经达到252所,在校生达到105.17万人;另有独立学院295所,在校生107.46万人;还有助学性质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077所,各类注册学生109.15万人。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民办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产权问题、倒闭问题、盈利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期论坛的几篇章,在确定主题时我们就没有给作任何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目的就在于让作有更大的思维空间,从而形成了关注点不同、视野各异的风格。也恰恰缘于此,本期论坛的结论显得有些松散,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也显得不那么深入,这是我们今后应努力克服的.当然,我们不可能期望通过一次两次论坛就把什么事情都搞清楚,论坛如果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也就知足了。 作为主持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博士生来参与?今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等专题。[编按]  相似文献   

4.
高校贷款中的公平与和谐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N Li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2):61-65
从经济学受益公平原则来看,适度、规范的高校贷款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高校贷款拉大了我国本已悬殊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不利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了公有产权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垄断地位,挤占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我们应特别关注高校贷款中的公平与和谐发展问题,它们不仅关系到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高校贷款,而且对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宣海 《上海教育》2007,(9B):10-11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上海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聚焦高校内涵建设,以改革为动力增强高校办学活力,促进上海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马新华 《河南教育》2007,(10):28-30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各高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积极推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上海数学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18-19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在上海市金山举办了“上海市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上海市教委张伟江主任、中国科学院李大潜院士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报告.作大会报告的还有本刊主编张奠宙先生、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本文是唐盛昌校长在“上海市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上的报告提纲.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主题为"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提交论坛的论文围绕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相关理论问题,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笔者对此进行了归纳提炼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9—1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协办的2006年上海教育论坛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现代城市: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各地的幼教代表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瞿钧主持。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澳大利亚南澳洲洲长与内阁部早期儿童教育主任Stephanie Page、教育部代表姜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作了题为“中国…  相似文献   

10.
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日益显现出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相适应,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客观上要求高校管理的精细化,只有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促进和实现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保障高校管理到位、实现健康、整体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脉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访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教授长期关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前不久,潘教授应邀到南京审计学院作了题为“高校的定位、特色、质量及质量保障”的学术报告,语言平实,见解独到,富有新意。本刊记者在南京审计学院阮星光.刘海燕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毛勇三位同志的协助下,有幸就此命题对潘教授进行了专访,现刊登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10、11日,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台湾淡江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在台湾淡江大学举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以罗伟其为团长、刘树道为副团长的24位大学校长和高教研究专家代表团,共携19篇论赴台研讨。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共100余人,围绕市场经济、区域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及其民办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挑战、世界一流大学与大学竞争力、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办学特色、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现代化及评鉴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协办的“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现在开幕了。我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论坛组委会再一次向各位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长期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17—18日,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和昆明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高校管理者论坛”在昆明市滇池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领导干部和来宾共聚一堂,在相互交流各地、各高校改革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以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深入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些重要问题、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有利于启发思想,凝聚智慧,促进共识,对于积极应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促进高校进一步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下.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历届论坛主题都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中国特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积极探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推动了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丰富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在跨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神奇的网络正在融入现代社会,这一场信息革命对未来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改变正与日俱增,网络将成为人们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工具,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使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高等教育正朝着打破时空界限、多向选择、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的教育模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其发展又有何影响?我们又如何利用它来整合现代在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7.
乘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的东风,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力促民办高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再上一个台阶?11月4日,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和上海建桥学院联合举办“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就此进行超前思考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周子健 《山东电大学报》2007,(1):F0002-F00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一项战略任务。高校作为肩负着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完善,是时代赋予其责无旁贷的使命。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发展来讲,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在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也成为高等教育自身发犀的必然诜柽。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以相应的资金投入作支撑,目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筹资思路应相应拓宽,本文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通过扩大办学,利用外资融通资金和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大众化理论准备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盲目和从众的传统社会心态以及不正确的政绩观等原因,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的诟诘,高层在总结反思,大学举办者和管理者也开始反思,扩招的势头开始减缓,并逐步回归理性。处于这一态性下的地方性大学需要尽快梳理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促质量,以特色创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