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秉康 《江苏化工》2002,30(6):51-52
应用液膜萃取法处理含酚工业废水 ,萃取与反萃取能同时完成 ,省时简便。且脱酚率高 ,应用该法优于传统萃取法  相似文献   

2.
3.
蒋淇忠  马紫峰 《化工学报》2004,55(8):1324-1328
研究了直接涂膜过程中,催化剂液组成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异丙醇在催化剂墨水中起到溶剂和造孔剂的作用,当催化剂墨水中催化剂、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10时电池性能最好.Nafion是催化剂层中良好的黏结剂和质子传导载体.由于直接涂膜,使Nafion液与Nafion膜直接接触,从而增加了质子传导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Nafion含量(干基)为NFP=33%.通过对不同金属含量的Pt/C催化剂的研究发现,金属含量不同,异丙醇和Nafion的最优含量亦随之改变.考察了催化剂层不同制备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表明催化剂层数越多电池性能越好,但是差异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4.
复合支撑液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复合支撑液膜,复合膜由超薄层层,经涂复的方法附载到憎水的微孔支撑体膜复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邱立勤  马少峰 《化工学报》1996,47(3):319-323
基于载体Ag~+与丙烯发生瞬时可逆反应的事实,根据传质理论,推出了简化的促进传递液膜分离丙烯的传质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回归,得出了两种不同支撑体时的模型参数,所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唐永良 《杭州化工》2004,34(3):12-13
对近年来液膜萃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对乳状液膜、支撑液膜、包容液膜、大块液膜、静电式准液膜、内耦合萃反交替分离过程6大类当前研究、使用较多的液膜分离过程分别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王子镐  傅兴孚 《化工学报》1995,46(3):268-273
探讨了抑制乳液溶胀的途径。着重研究了迄今尚未充分讨论的外水溶质对乳液溶胀的影响。结果证实,外水相中的电解质或葡萄糖能抑制夹带溶胀,并使渗透溶胀率降低。研究了溶剂和温度对溶胀的影响。提出了计算渗透溶胀的修正数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支撑液膜分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综述了支撑液膜的渗透机理、不稳定的解释、解决不稳定的方法,最后对支撑液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支撑液膜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彩玲  张立志 《化工进展》2007,26(7):949-956
分析了导致支撑液膜不稳定的因素及其机理。主要提出了近年来各国学者在改进支撑液膜稳定性方面所作的努力,包括对支撑液膜的结构、液膜相组成和制备工艺、膜支撑体以及膜组件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最后对支撑液膜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为流动载体,研究了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Cd(Ⅱ)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pH、膜溶液与解析剂体积比、解析相中HCl浓度以及Cd(Ⅱ)的起始浓度对Cd(Ⅱ)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Cl为解析剂,料液pH=5.0、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为160:40、解析相中HCl浓度为4.0 mol·L-1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cd(Ⅱ)具有良好的传输作用.在最优条件下,料液相中Cd(Ⅱ)的初始浓度为3.00×104mol·L-1时,传输190min,传榆率可达82.65%.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四种新型支撑液膜组件的型式和特点。它们分别是:中空纤维夹芯型膜组件、管式-中空纤维混合式膜组件,板式夹芯型膜组件和框式隔板夹芯型膜组件。  相似文献   

12.
13.
三正辛胺-煤油支撑液膜萃取Cd(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d(Ⅱ)在三正辛胺- 煤油支撑液膜体系中影响Cd(Ⅱ)迁移的各种因素,并测定了有关条件下Cd(Ⅱ)跨越膜的渗透系数P。结果表明,膜相载体三正辛胺浓度适度增加,Cd(Ⅱ)迁移的渗透系数P增加。三正辛胺浓度增至0.8m ol/L时,P值下降。搅拌转速、料液中H+ 浓度和Cd(Ⅱ)浓度、温度均影响Cd(Ⅱ)的迁移。反萃剂醋酸铵比氢氧化钠好,煤油比四氧化碳更适宜作膜溶剂。三正辛胺- 煤油支撑液膜体系能快速地迁移Cd(Ⅱ)。  相似文献   

14.
王子镐  傅举孚 《化工学报》1989,40(4):395-401
提出渗透溶胀的溶解-扩散机理,由球体扩散微分方程导出了渗透溶胀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突出优点是不含任何可调参数且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对数种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的加溶水率进行了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Ⅱ型促进迁移液膜传质渐进前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伟  邓修 《化工学报》1997,48(6):667-672
提出了改进的Ⅱ型促进迁移液膜传质渐进前沿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滴内外扩散阻力、外界面反应,还同时引进了乳液渗透溶胀和液膜破损效应。用间歇式液膜提取苯丙氨酸进行了定量验证。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谭斌  骆广生  亓喧  汪家鼎 《现代化工》2005,25(Z1):13-15
随着人们对于单一手性物质尤其是手性药物需求的日益增长,手性物质的拆分技术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液膜及膜萃取拆分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和易于工业放大的手性拆分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着重介绍了用于对映体分离的支撑液膜、乳化液膜、厚体液膜、中空纤维膜等技术在手性物质分离方面的近期研究成果和应用开发现状,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中空纤维膜具有稳定性较好、传质面积大、传质高度低等优点,具有更大的工业应用前景,同时分析了手性物质膜萃取分离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液膜技术原理及中空纤维更新液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液膜技术可以实现萃取和反萃的耦合,具有独特的分离优势。因为具有非平衡传质的特性,液膜技术传质推动力大,萃取相用量很少。回顾了液膜技术的原理,指出液膜技术的关键在于形成一层厚度薄且相当稳定的液膜相。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液膜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技术,其体积传质系数比传统萃取塔的大530倍。  相似文献   

18.
黄国峰  李伟锋  屠功毅  王辅臣 《化工学报》2014,65(10):3789-3797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两液柱撞击产生液膜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撞击液膜的破裂过程及表面波产生和传播过程,考察了射流直径、喷嘴间距和射流Weber数(We)对撞击液膜破裂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液膜表面波频率的变化及液膜破裂后的粒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液膜表面波传播频率随We的增大而增大,并沿液膜径向方向逐渐减小;随着射流We的增加,液膜边缘的液滴脱落频率增加;当We>1000时,液膜表面产生大量液滴团,且液滴团对液膜破裂具有促进作用;液柱撞击液膜发生破裂后90%以上的量纲1液滴粒径分布在0~1之间。  相似文献   

19.
铸膜液流体力学特性与膜形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  王世昌 《化工学报》1995,46(4):471-479
通过对铸膜液的流体力学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了与铸膜液流体力学特性相关的膜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会导致膜面周期性地出现凹凸不平、聚集体和孔洞等结构。还探讨了过量分子作用势梯度、重力、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因素对这些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消除这些不良结构的原则,用纹影仪观察了铸膜液的蒸发过程,证实铸膜液蒸发过程中出现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所致的不均匀结构和对流结构。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了成膜后的形态结构,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