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兔小肠闭袢性肠梗阻模型,通过螺旋CT多期扫描,观察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只,结扎长约10~15cm的小肠两端,形成单纯性闭袢;B组30只,除按A组形成单纯性闭袢外,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C组15只,在B组的基础上,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供血动脉。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行螺旋CT多期扫描。根据小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CT标准,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肠壁缺血所对应的缺血时间。结果:A组在随机的各时间内均表现为轻度肠缺血,缺血时间(107.11±71.65)min;B组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肠缺血,其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36.11±9.56)min、(98.77±39.12)min和(250.75±52.00)min;C组在随机的各时间内表现为中度肠缺血和重度肠缺血,其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30.50±11.91)min和(150.11±71.62)min。结论:根据小肠梗阻的类型,结合螺旋CT多期扫描,可估计小肠肠壁的缺血程度所对应的缺血时间。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的确定,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多期扫描判断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实验性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取10~15 cm长小肠结扎两端成闭袢,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于模型制成后0.5 h(A组)、1~2 h(B组)和3~5 h(C组)行螺旋CT多期扫描.采用盲法对比分析CT表现与肠壁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A组 7只及B组 4只兔闭袢肠壁增强扫描出现持续强化,C组8只的闭袢肠壁均无明显持续强化.CT值测量在增强前、增强后的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A组闭胖肠壁的CT值分别为 (56.3±4.3)HU,(139.5±17.9)HU,(145.1±12.6)HU和 (124.9±10.5)HU;B组分别为 (58.8±5.6)HU,(82.5±13.7)HU,(101.0±20.3)HU和 (95.0±16.4)HU;C组分别为 (62.1±7.8)HU,(63.9±6.6)HU,(59.5±4.40)HU和 (59.6±6.9) HU.在平扫时,A组、B组、C组闭袢肠壁之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后的同一时期内,无论是在动脉期、静脉期或是延迟期,A组闭袢肠壁的CT值最大,B组次之,C组最小,而且差意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增强后各期内,A组、B组和C组对照肠袢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组织学对照,肠壁无坏死组出现持续强化征象的发生率(11/13)明显高于肠壁坏死组 (1/11)(P<0.05).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评价肠壁不同时间的缺血,持续强化主要见于肠壁缺血的早期阶段,而已坏死的肠壁在增强各期均无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及早期的CT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 对23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粪石性小肠梗阻的64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诊断23例(100%)均正确:空肠4例,空回肠交界处5例,回肠14例;21例(91.3%)定性诊断正确,2例误诊为肿瘤.主要的CT表现有:肠腔内类圆柱形或类椭圆形相对低密度灶(21/23,91.3%),胶囊样密度增高影(18/23,78.3%),病 灶内有蜂窝状气泡 影(20/23,87.0%),邻近肠壁强化(20/20,100%),近段小肠扩张并见液气界面(23/23,100%),远端肠管正常或塌陷(23/23,100%).结论 粪石性小肠梗阻具有典型的CT表现,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SCT检查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小肠梗阻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别依据平扫图像、增强图像、增强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对是否梗阻、梗阻部位、病因及是否合并肠缺血进行分析,并对梗阻部位的诊断信心评分(分3级)及显示病变的直观性评分(分3级).结果 MSCT增强检查较单纯平扫可以提高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93.9%、80.0% vs 76.7%,P<0.05);增强轴位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明确梗阻部位的信心指数明显较高(P<0.05),同时后处理图像显示病变的直观性等级指数也较轴位图像 高(P<0.05),使病变部位显示更加清晰、直观.结论 增强MSCT检查及其后处理的应用在明确机械性小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经多层螺旋CT诊断并通过病理分析证实的3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本组38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2.2岁.其中单侧32例,双侧6例.  相似文献   

6.
MRI对实验性闭袢性小肠梗阻肠壁缺血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多序列扫描对实验性闭袢性小肠梗阻肠壁缺血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24只大白兔实验性闭袢性小肠梗阻模型分为3组,每组8只:A组(缺血1~1.5 h)、B组(缺血2~2.5 h)和C组(缺血5~6 h),对照肠壁组织病理改变分析MRI表现. 结果 A组、B组和C组测量的肠壁厚度分别是(0.135±0.033) cm、(0.185±0.030) cm、(0.383±0.060) cm,肠壁厚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只、B组5只闭袢肠壁增强扫描出现持续强化,C组闭袢肠壁均无强化.肠壁无坏死组出现持续强化征象明显高于肠壁坏死组(P<0.05). 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可评价肠壁不同时间的缺血.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5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腹部MSCT检查资料,探讨MSCT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改变、肠壁强化程度及腹水情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绞窄性肠梗阻主要征象有病变段肠管无强化和强化减弱(23/32,72%),腹腔积液(21/32,66%),系膜血管改变和网膜浑浊、密度增高(18/32,56%)。结论:肠壁强化程度减退、漩涡征、肠腔积血及腹腔积血是绞窄性肠梗阻比较可靠的征象。螺旋CT检查是诊断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盂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各型肾盂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0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根据CT表现进行分型,研究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各型肾盂癌中的使用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皮质期能更清晰显示I型及III型肾盂癌的大小、轮廓;实质期有利于观察II型肾盂癌对肾实质的侵犯深度;排泄期可细致地显示出较小的I型肾盂癌形成的充盈缺损及较早的III型肾盂癌壁的不规则增厚.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各型肾盂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老年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老年肠梗阻患者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30例行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的病例为100%.3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8例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道肿瘤15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腹外疝2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炎性作用引起的肠梗阻3例.结论:MSCT对老年肠梗阻的程度、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的诊断有重大意义,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4层螺旋CT以相同的曝光量/周及扫描范围对机器自带质量控制(QA)体模进行不同扫描方式的扫描,分别以1 s/周、0.7 s/周、2 s/周的球管旋转时间和层厚组合进行序列扫描,以不同的螺距比与层厚的组合进行螺旋扫描.辐射剂量在扫描后机器自动记录的信息中获得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射线有效率;图像质量通过在体模图像上观察伪影、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有效层厚,测量水的CT值及噪声、均匀性值等参数而得到评判.对不同扫描方式及组合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参数进行比较,并对CTDIvol、DLP进行t检验.结果 轴向扫描2 s/,周各组合的CTDIvol、DLP相应降低;螺旋扫描随螺距比的增加CTDIvol及DLP降低,随层厚的增加DLP也增加,CTDIvol相等.轴向扫描(1 s/周)的CTDIvol及DLP低于螺距比为0.75:1的螺旋扫描(1 s/周),两组间的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9,P<0.05).螺旋扫描较轴向扫描的图像有明显伪影,密度分辨率更低,有效层厚大于标称层厚且边缘模糊,其他指标比较接近.结论 在曝光量/周及扫描范围相同的条件下,MSCT轴向扫描的辐射剂量较螺旋扫描更低而图像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腹部脂肪的含量.材料与方法用猪肉及内脏器官模拟腹部成分制作模型,在管电压(kV)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管电流(mA)时,皮下、肌间、腹内脂肪的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以及CT剂量指数(CTDI)值.结果 在kV不变的条件下,mA不同时,皮下、肌间和腹内脂肪的CT值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mA时,CT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与各部脂肪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无相关性(P>0.05),mA与CTDI成正相关(P<0.01).结论 腹部脂肪CT值和脂肪体积百分率不随mA降低而发生变化,在低剂量条件下MSCT可以完成腹部脂肪含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MSCT及DSA诊断消化道出血价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云  胡道予  李震  关键  黄艳荣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65-1167
目的:探讨MSCT和DSA对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方法:取一段动物小肠做成实验模型,经导管分别以0.1、0.2、0.3、0.4和0.5 ml/min的流率将浓度为3.0%的对比剂注入模型肠道内,然后对其进行MSCT扫描;再以同样的注射参数将未稀释的对比剂注入肠道模型内行DSA检查.观察和比较MSCT和DSA对溢出到肠管内对比剂的显示情况.结果:3.0%浓度的对比剂以0.1 ml/min的流率进入肠道时MSCT即可以显示,流率为0.2 ml/min时可清晰显示,高于0.2 ml/min的流率时显示更清晰;未经稀释的对比剂以0.1和0.2 ml/min的流率注入肠道,在DSA上不能显示,注射流率达到0.3 ml/min时DSA可显示浅淡对比剂影,流率达0.4 ml/min及以上时DSA可清晰显示.结论:MSCT显示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高于D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对于肠梗阻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对87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MSCT检查表现进行分析,并与临床结果加以对比。结果:MSCT能够正确诊断肠套叠及肠扭转所致的肠梗阻,临床符合率达100%;对于肠粘连及肿瘤所致的肠梗阻,MSCT诊断正确率也很高,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0%及91.7%;对于腹内疝所致的肠梗阻,因其解剖复杂,MSCT诊断有一定难度,临床符合率为80%;对于胃石及胆石所致肠梗阻,诊断较差,临床符合率为60%。结论:MSCT对于肠梗阻有较高的病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气道重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改变电流(20、50、100和150 mA)和管电压(100和80 kV),对6只小型实验用猪进行6个序列的胸部CT扫描,并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支气管内镜(VB)等后处理技术对气道进行图像重组并评价图像质量,在MinIP和SSD重组图像上测量0~3级支气管管径并与在解剖标本上测量的0~3级支气管管径进行比较.结果:各序列重组图像上0~2级支气管管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0和50 mA组3级支气管管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100 mA、150 mA、100 kV和80 kV组图像上3级支气管管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MSCT气道重组图像能满足诊断需要,适用于诊断儿童气道疾病.  相似文献   

17.
多层CT下肢动脉扫描时间与不同准直器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下肢动脉扫描时问与两种准直器宽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临床诊断疑似下肢动脉闭塞的病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CTA检查,每组病例35例.实验组采用16×1.5 mm准直器宽度,对照组16×0.75 mm准直器宽度,两组扫描参数一致,扫描范围均为1 100~1200 mm,对两种准直器宽度的扫描时间、对比剂用量以及Z轴的覆盖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列表显示.结果:使用两种不同的准直器宽度扫描,实验组扫描时间是18.13±5.12,对照组是31.43±3.12,对比剂用量实验组是(80±10)ml,对照组是(120±20)ml,实验组的Z轴覆盖范围是24 mm,比对照组增加1倍.结论:使用16×1.5mE的准直器宽度扫描,可以大大缩短扫描时间,扩大z轴的覆盖范围,减少对比荆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重组技术对粪石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可通过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50例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根据保守治疗后粪石是否通过,分为通过组和非通过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1天内行全腹MSCT扫描,并根据MSCT图像追溯粪石梗阻的部位,测量粪石短径、粪石长径、粪石平均CT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