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59例X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9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 ,其中肠旋转不良 2 7例 ,十二指肠闭锁 2 2例 ,十二指肠狭窄 5例 ,环状胰腺 1例 ,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 4例。结果 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 (2 /5 9)、双泡 (48/5 9)、三泡 (5 /5 9)征 ,4 8例双泡征中 14例Dd/Ds(十二指肠泡直径 /胃泡直径 )≥ 1.0 ,其中完全性梗阻 13例 ,与不全性梗阻 1例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 32例 ,鸟嘴状 2例 ,束腰状 6例 ,不规则状 19例 ;14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 7例 (7/10 )。结论 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最常见的X线征象 ;Dd/Ds≥ 1.0时 ,提示完全性梗阻 ;梗阻端形态对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2.
王昶  胡克非 《放射学实践》2006,21(6):617-6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CT资料。9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显示膜状狭窄段2例,“乳头征”2例,胰头下方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3例,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异常3例。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3例,十二指肠闭锁1例,十二指肠狭窄5例。结论:作为消化道造影的重要补充,CT增强前后可了解血管走行情况、与周围器官的毗邻情况及其他伴发病变如肠扭转、环状胰腺等,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新生儿气胸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辅助通气的广泛应用,使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群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然而气胸的发病率也从0.05~3%上升到5~35%。其中肺透明膜病并发气胸可高达18%。一旦并发气胸死亡率达20~24%。因此气胸已成为新生儿监护病室(NICU)威胁生命的潜在并发症而受到重视。床旁胸片被列为NICU迅速确诊气胸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包括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形胰腺、肠旋转不良及肠系膜上A压迫等,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及新生儿急腹症。本文报告了我院10年中收治的十二指肠先天性梗阻的44例,现就其X线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自纤维内窥镜应用于临床后,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日趋减少,目前,对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的诊断价值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随着新的影象学方法的开展和介入放射学应用的不断增加,在大医院和教学医院则成了补偿上消化道X线作用的新重点。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在小医院和临床X线诊断中仍为日常工作的重点。较大医院的放射科,从培训的理由来看,尤其是对外科医师说来常常要求作一些基本的胃、十二指肠X线的诊断,它是不能废除的。从我们对一所拥有15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多年来与外科内窥镜室密切合作以及近十二年来Mann-heim临床医院对上消化道X线检查的统计结果来看,似乎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仍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和CT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CT表现。结果:骨膜下血肿在X线平片上未见骨化21例、边缘骨化25例、完整骨壳和完全骨化22例。CT显示血肿骨化明显早于X线平片。血肿骨化广基底与颅骨外板相接、与颅板呈钝角相交,不跨越颅缝。结论: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有其特征性的X线和CT表现,并可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3例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和体征:气促173例,发绀128例,咳嗽137例,口吐白沫121例,发热86例,三凹征97例,肺部呼吸音粗87例,肺部闻及干湿啰音92例,黄疸95例。(2)病原学:痰培养阳性82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4例。(3)感染指标:白细胞(WBC)升高108例,C反应蛋白升高40例,降钙素原升高87例。(4) 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门影模糊137例,小点片状影31例。(5)心脏彩超检查有先心病116例。结论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痰培养阳性率较低,感染指标特异性不高,X线胸片大多有改变,合并先心病的患儿患社区感染性肺炎的比例明显较高,因此诊断和治疗时需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1例经手术证实的蛔虫性绞窄性肠梗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1)蛔虫团影与扩张肠曲解剖位置异常(2)蛔虫团的虫腔内呈细线状秀明影;(3)蛔虫团影较大。X线与临床相结合,对诊断蛔虫性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着重描述了蛔虫团影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致争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的X线更平片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致急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的X线平片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33例曾于术前作腹部X线平片检查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大肠癌致急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病例,就以下X线表现进行分析:⑴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⑵梗阻部位改变;⑶全并症X线征象。结果:梗阻发生于盲肠及回盲部平面3例,仅表现为小肠梗阻改变;升结肠及结肠肝曲平面6例,其中5例现现盲袢综合征;左半结肠及直肠平面24例,均显示一般机械性肠梗阻特点,其中1例并盲袢综合征。全组33例中,14例(42.4%)于硬阻部位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肠腔狭窄或局部密度增高影,且梗阻部位征象显示与摄片体位有关;6例(18.2%)见肠穿孔或腹腔转移致腹膜炎征;4例(12.1%)可见慢性肠梗阻表现。结论:大肠癌致急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X张平片检查,不仅可判断梗阻部位,部分症例还可依据梗阻部位表现判断梗阻原因。合理的的摄片体位,有利于梗阻病因征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5.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 2 6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 ,分析其CT表现。 74例行 1~ 4次CT复查。 19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2 13例有异常CT表现 ,占 79%。其中 ,脑白质低密度区CT值 <18HU者 2 0 0例 ,占 94% ,低密度区范围扩大者 192例 ,占 90 %。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 ,占 3 .3 %。脑室内出血 4例 ,约占 2 %。脑梗塞 1例 ,约占 0 .5 %。 1月~ 1岁左右复查 5 1例 ,其中 2 7例CT有异常表现 ,轻、中度主要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重度主要表现为脑软化灶 ,脑萎缩。 2岁以后复查 2 3例 ,有 2例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1例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HIE的CT表现主要为 :①脑水肿 ,表现为脑白质出现低密度区 ,该低密度区CT值更小 (一般 <18HU) ,范围更大 ;②脑出血 ,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 ;③脑梗塞 ,少见。轻、中度HIE患儿预后较好 ,重度HIE患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致麻痹性肠梗阻的X线与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麻痹性肠梗阻的X线和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7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麻痹性肠梗阻的X线和超声检查资料,对比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符合率。47例均行立位X线腹部平片和透视检查,其中36例同时行B超检查。结果:依据其典型影像学表现判定,X线诊断符合率为87.2%(41/47),6例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30/36),6例漏诊;卡方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麻痹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超声对肠腔积液的发现具有优越性。两者结合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8例 ,其中十二指肠腺癌 3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恶性间质瘤 3例 ;十二指肠继发性恶性肿瘤 12例 ,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8例 ,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 1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肠腔局限性不规则环状狭窄伴软组织肿块 ,增强扫描肿块有中度强化 ;恶性淋巴瘤的特点是长范围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外肿块 ,增强扫描肿块有轻度强化 ;恶性间质瘤的特点是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 ,肠梗阻不明显。壶腹癌表现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的局限性肿块 ,增强有轻中度强化 ,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头癌累及十二指肠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壁凹凸不平 ,邻近的胰头部肿块 ,增强扫描不强化 ,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侵及十二指肠表现为胰头部巨大肿块伴明显强化 ,肝内外胆管不扩张 ,肿块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结论 CT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例,女15例;年龄74 ~ 91岁,平均83.5岁.16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 MSCT对全部闭孔疝和继发性小肠梗阻均做出准确诊断,而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均未能做出闭孔疝的诊断.16例闭孔疝位于右侧11例(68.8%),左侧5例(31.3%).疝内容物均为回肠并继发低位小肠梗阻,梗阻程度表现为轻度3例(18.8%),中度7例(43.8%),重度6例(37.5%).疝囊形态表现为类圆形9例(56.3%),泪珠状5例(31.3%),短管状2例(12.5%).疝囊最大径2.00~3.20 cm,平均(2.469±0.352) cm;疝囊体积2.02 ~ 9.77 cm3,平均(4.517 ±2.441) cm3.结论 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具有特征性MSCT表现,MSCT曲面重组可充分展现疝囊与继发性小肠梗阻之间的解剖关系,能为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