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的要求,推进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切实促进武汉区级科技创新工作,强化各区科技创新的领导责任,形成科学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武汉市  相似文献   

2.
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华 《太原科技》2006,(11):2-3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必要前提,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必将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新体系建设是临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青山湖科技城在创新体系的建立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但仍然面临着诸如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结合科技城实际,建立青山湖科技城创新体系,本文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依托地方的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培育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5.
建设西部创新中心是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吸引和集聚更多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重庆已具备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但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依然缺乏。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是加快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区域创新体系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竞争机制的重要创新,是我国未来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主导战略,是推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实现根本性的突破的有效途径。深圳的成功实践证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层视点     
李学勇:自主创新要加强创新的能力、体系和环境建设国家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学勇日前在四川进行推进自主创新专题调研中指出,推进自主创新要着重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第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自主创新的核心,要通过激励创新人才、塑造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大力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第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体系建设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层面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五大战略”,引领“和谐创业”,加快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在这一时期显得更为重要。一、十一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⒈科技创新管理系统加强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领导,建立从市、区(县市)到街道(乡镇)三级科技管理网络。以党政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和科技进步监测为抓手,建立科学的决策与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积极调整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思路,强调计划的公共财政性质和科技创新的目的,着重投向“两大创新、两大…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国家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根据我国现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特征,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评价指标,不断提高和优化创新水平,建立系统、完整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优化模型,运用相关检测方法,针对我国创新型优化指数,通过评价分析,研究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优化程度以及建设中所存在的缺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化国家创新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我国创新能力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国家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根据我国现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特征,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评价指标,不断提高和优化创新水平,建立系统、完整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优化模型,运用相关检测方法,针对我国创新型优化指数,通过评价分析,研究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优化程度以及建设中所存在的缺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化国家创新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我国创新能力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快建设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甘肃的科技、文化、产业和金融力量高度集中于兰白都市圈,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化基础、战略条件和战略地位。建设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路径: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解决诸多制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问题,将区域长期积累的特色产业基础、潜在科技"势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动能",打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具有完整的一、二、三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现有创新评价指标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基层政府考核指标,在我国现有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4个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为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创新活动、创新组织和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确保"十二五"末江苏省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创新体系是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源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区域经济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整合省城科技资源和创新要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清洁能源示范和推广,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中介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太原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泉州制造业2004-2010年的8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泉州制造业产业安全近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潜在不安全风险在增加的结论,提出提升泉州制造业安全若干对策:应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以品牌企业为龙头建设产业集群;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增强泉州制造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挥集群的优势必须实现集群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提出了创新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等两个角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路径基础上,分析了这两个驱动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取向,而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很难建立起颇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作为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只有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通过产业的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永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才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抢得先机,跟上全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与武汉城市圈特色产业的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形态转型,区域竞争加剧、地区合作需求上升,基于创新的特色产业发展将主导区域竞争格局.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创新和空间基础.以钢铁及新材料等8个特色产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网络兼容的空间组织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加速区域发展、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ets up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city by analyzing the personal nature, organization, knowledge and market demand. An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city should be based on knowledge grasped by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enterprise. Whether the profit can be brought by innovation is mainly decided by competition advantage from innovat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19.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支撑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在现实条件下探讨贵州科学院的基础条件平台构建,并以贵州科学院高技术新兴产业创新基地构建为例,探讨在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过程中的相关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20.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荷兰ASML公司案例研究,阐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路径及特点。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协作、“路线图”的创新协同及核心企业的统领作用是ASML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ASML作为光刻装备产业的核心企业,根据路线图作为总纲统领包括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一个广泛参与的基于协作的创新网络体系。这种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框架对于中国区域产业创新的生态建设以及如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