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的一生很不顺心,仕途不满意,可以说是在坎坷中度过的。但他坦荡无忧,并活到86岁高龄,这是与他平时注意养生之道分不开的。陆游的养生思想平实朴素,但贴近生活,很实用。现录其几首养生诗,并说明其养生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内丹大师吕洞宾(755-?),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生于唐末,原籍山西蒲州蒲坂(今陕西蒲城县)人,自幼聪慧过人,能日诵万言,出口成章。祖父吕谓是礼部侍郎,父亲吕让是元和进士,官至海州刺吏,世代官宦,荣耀门第。但吕祖生逢乱世,累举进士不第,直到年四十有二仍举业无为,失望之余,退而做个“逍遥碧嶂青松下,坐看残花逐水流”的隐士。  相似文献   

3.
沈尔安 《长寿》2005,(1):43-43
颜之推(公元531—590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字学家。他编著的治家宝典《颜氏家训》20篇,不仅对社会、家庭教育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还有5篇涉及养生的内容。下面简介他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4.
《健康大视野》2009,(16):40-43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的长寿诗人之一。虽生活困顿,竞享有85岁遐龄,这在当时文人中确不多见。据说他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板硬朗,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回家。能享有如此高寿,自然与他的养生有道密不可分。今存陆游诗约九千三百余首,养生诗俯拾皆是。他曾说“养生如艺树,培养要得宜。常使无天伤,自有干云时。”  相似文献   

5.
梁浩 《现代养生》2008,(6):11-12
钟离权,号云房,唐末五代京兆咸阳(今属陕西)人,著名丹道养生家,传说为八仙之一,人称"汉钟离",是据杜子美"近闻韦氏妹,远在汉钟离"的诗句.汉,乃五代时的"后汉"而言.因避战乱而入终南山修道,后入蜀,金堂道姑李真多授以<太乙刀圭火符诀>,于是钟离权对内丹造诣极深,著有<破迷正道歌>、<灵宝篇>、<指玄篇>、<肘后三成篇>等丹道炼养专著.吕洞宾拜他为师,五代内丹家陈朴亦在蜀中青城山受道于钟离权.  相似文献   

6.
周贻谋 《现代养生》2006,(12):42-43
仲长统(公元179——220年),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平西南)人,东汉著名学者和哲学家。他善于分析事理和观察人物,撰有《昌言》一书,共收文章三十四 篇,其中在养生方面也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可惜书中大部分文章已经失传。他的文章(包括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古月 《药物与人》2009,(7):48-49
陆游(1125-1210)是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坎坷,历尽磨难,但却享寿85岁,除了修身养性外,与他注意养生不无关系。撷读陆游的诗文,可以发现他写过不少论养生的诗文,捧读这些诗文,可以探寻其长寿的秘诀。  相似文献   

8.
周贻谋 《现代养生》2003,(10):16-16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些是养生名篇,如魏武帝曹操的《龟虽寿》就是其中之一。该诗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成死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是一首为历代人们广为传诵的养生可以长寿的名诗。笔者在此不打算谈曹操的养生诗,只想谈谈大体与曹操同时而略晚的应璩(qu音渠)所写《三叟诗》。应璩(公元190-252年),三国时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官至侍中,博学工文,善为书记。诗歌有《百一诗》等一百数十篇传世,其中有《三叟诗》一首,用通俗的语言概括了三位百岁老人的养生长寿之道,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黄根柱 《家庭医学》2006,(11):49-49
李东垣,名果,字明云,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公元1261年。他是金元时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因世居东垣地区,故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医术高明,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总结了一套养生方法,其中《远欲》之说,巧妙的运用比喻方法,述说养生之道,对于世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贺毅 《长寿》2006,(3):39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长期为官,政绩卓著;写诗作文不辍,留下一部七十一卷的《长庆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一部分吟咏心性修养即养生的诗,至今读来仍有浓厚兴味和启迪作用。白氏养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养心,他在养心中突出一个“乐”字。无论在任何境遇  相似文献   

11.
陈立夫晚年谈得较多的是他在美国如何养鸡、如何出售零食点心及赋闲积累的心得体会。他三十多年在美国总结出的养生经验,就是一个字“韧”。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富裕安逸的环境中,肯定不会长寿。  相似文献   

12.
王维,字摩诘,山西祁县人,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能诗善画,还精通音律,擅长书法。今传他的诗歌四百多首,其中优美的作品甚多。晚年的山水诗画情调清新,色彩匀润,精致地描绘山林静美景物和生活在静美境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名杲,字明云,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公元 1261年。他是金元时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因世居东垣地区,故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医术高明,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总结了一套养生方法,其中《远欲》之说,巧妙的运用比喻方法,述说养生之道,对于世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字永叔,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多才多艺,对琴、棋、书、诗、画无所不通,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经验,深知文娱自乐有益于养生。  相似文献   

15.
王永珍 《长寿》2009,(8):14-15
注重养生的人没有不知道孙思邈的。孙思邈(约581—682)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聪颖好学,但身体不好,于是便"屡  相似文献   

16.
颜之推(531年-590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字学家。他编著的治家宝典《颜氏家训》20篇,不仅对社会、家庭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还有5篇涉及养生的内容。据记载,颜氏将近古稀之年,仍目看细字,须发犹黑,足见他养生造诣之深,现初探如下。  一、摒弃修道成仙:颜氏所处的时代,正是求仙炼丹成风之时,但他反对陷入“遁迹山林,超然沉滓”的养生误区,指出所谓的“修道成仙”,只会带来“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华山之下,白骨如莽”的后果,并大胆提出了“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宁关天命,在我人力” 柳宗元,唐代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著有《柳河东集》。他是我国占代倡导民众养生健身的先驱。 柳宗元利用改编秦医缓给晋景公治病之事大力宣扬人定胜天,痛斥“天命论”等迷信思想。他公开地喊出了“宁关天命,在我人力”的  相似文献   

18.
仲长统(公元179~220年),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平西南)人。他虽然只活了41岁,却是东汉时期享有盛名的学者,也是一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不但在学术上颇具成就,而且对养生保健亦有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9.
时习之 《现代养生》2005,(11):28-29
三、解答“五谷与上药”养生嵇康崇道尊儒,笃信养生。在《养生论》中是谈了不少上药养生的重要作用,从他例举的“区种”、“漫种”农作物中,完全可以证实,他也是注重五谷养生的,只是相对上药而言,论述时是偏轻了一点。因此,当《诘难》质疑他信奉上药养生为“绝五谷,去滋味”时,他在《答难》中立即作了如下回应。 1.赞同上药与五谷并存文中说:“今不言五谷非神农所倡也。既言上药又倡五谷者,以上药希寡,艰而难致;五谷易殖,农而可久,所以济百姓而继天阏  相似文献   

20.
贺毅 《长寿》2006,(7):39-39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无疑是长寿老人,即便在“人生百岁已不稀”的今天,也算得上名副其实的高龄老人。他的一生写作了大量的诗歌,同时也写了不少有关养生保健的诗,在其《剑南诗稿》中就有不少颇具养生价值的诗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