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 ,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 ,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 ,L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 ,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 ,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L4、5椎间盘 ,需咬除L3 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 ,显露L5S1椎间盘 ,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 ,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 ,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 ,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椎体后部结构的测量,为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结果 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b3、4,L4、5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b3、4,L4、5椎间盘,需咬除L3或L4椎板下缘小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闫伟强 《中国骨伤》2007,20(10):672-67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进一步规范其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21~69岁,平均41岁。采用后路椎间隙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分析上位椎板下缘咬除范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L5S12例咬除L5椎板下缘2.0mm,余未行椎板咬除;L4,5咬除L4椎板下缘范围5~9mm,平均7.0mm;L3,4咬除L3椎板下缘范围8~10mm,平均9.6mm。术中平均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以Macnnab标准评价:优82例,良44例,可6例,优良率95.5%。结论: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软组织骨性结构破坏小,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椎板表面剥离软组织,扩大骨窗;剥离子分离椎板下黄韧带,切开黄韧带并咬除,显露硬脊膜及神经根;有隐窝狭窄者,薄椎板咬骨钳沿神经根,潜行咬除侧方黄韧带及增生骨质,必要时用自制小骨刀小心行神经根减压,牵开神经根切开纤维环,取出髓核组织。结果 术中出血量250~700 ml,平均410 ml;手术时间25~300min,平均70 min。硬脊膜破裂1例。2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按Macnab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均行MED微创治疗.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56个月,平均18个月.96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4.45分,末次随访时14.6分,优85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7%.[结论]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包茂德  姜阳  高保国  王跃平 《中国骨伤》2002,15(11):654-655
目的 探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Ⅱ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本组 55例 ,随访 3~ 1 2个月 ,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 :优 49例 ,良 6例 ,差 0例。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适用于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7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突旁0.5 cm处做1.5~2.0cm纵行切口,适当剥离上椎板下缘肌肉,逐级套入椎旁肌扩张管,连接工作通道,安装MED系统。清理工作窗口内软组织,椎板咬骨钳切除部分上椎板,显露黄韧带附着点,剥离并咬除外侧部分黄韧带,显露神经根,髓核钳取出破裂的髓核组织,清理椎间隙和椎管内髓核组织。结果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25 m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39.61±1.92)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7.25±1.31)分(t=6.725,P=0.000)。77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及术后明显椎体滑脱。术后6个月Macnab评价标准:优56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2%(71/77);65例术后随访超过1年,按Macnab评价标准:优5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4%(62/65)。结论 MED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MED手术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随访67~88个月,平均8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52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3.6%.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15~40 ml,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创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从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发展到显微腰椎间盘摘除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我科从2004年开始在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开展微创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0.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MED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 ,测量下 3个腰椎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距离、椎板间隙外缘点与后正中线、椎间盘与椎板下缘的距离及其生理成角。结果 L3 、L4、L5的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关系及其椎间盘与相应椎板下缘关系均有位于其上方、下方和持平 3种 ,椎板间隙外缘点距后正中线平均 1 1~ 1 5cm。矢状面上 ,L3、4、L4、5和L5S1椎间盘多呈 8 5°± 4°、 11°± 6 3°和 2 7 8°± 6 9°的头倾角 ;工作通道外展角 ,L3、4为 13°± 3°,L4、5为17°± 3 5°,L5S1为 2 8 8°± 6 3°。结论 棘突下缘点可作为MED手术切口中心点 ,工作通道放置角度应与椎间盘的生理倾角相符。  相似文献   

11.
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突出间隙:L3~46例,L4~59例。手术选择后侧旁正中入路,采用MED系统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1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微创经后侧旁正中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25例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平均43岁.均行MSLD辅助下椎板开窗摘除椎间盘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术后按照Macnab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8例(72%),良5例(20%),可2例(8%),差0例.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手术间隙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SLD具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策略。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0月,对86例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28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35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23例。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VAS评分。术后优良率都在85%以上。PELD术适于年轻人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MED术适于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miTLIF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或伴有马尾综合征或术后复发的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结论临床上应依据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和传统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实用价值。方法 施行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18例,16例为单节段腰椎问盘突出症,2例为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采用单枚PDN置人单个椎间盘间隙。对照组单纯髓核摘除术30例,22例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8例为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PDN组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动功能明显好转。6例获得9~22个月的随访,9例获得3~9个月的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平均增加10.5%,无髓核假体移位突出,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DN置换术既能恢复脊柱的节段稳定性,又保持脊柱节段的活动性,适当的假体设计与材料选择也能使椎间盘与椎体后柱的负荷获得再平衡,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红羽  黄曹  张连仁 《中国骨伤》2005,18(11):663-664
目的:评价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岁。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椎板减压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前在X线机下,分别于病变节段上位棘突下缘、上位椎板下缘中点定位,置人内窥镜头。在椎间盘镜配套的监视器下咬除部分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板间隙,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结果:本组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囊破裂改为开放手术,其余14例平均手术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问86min。本组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按照Nakai评级,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常规手术方法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对策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本组优5例,良3例,优良率100%。本组病例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减压充分,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后路显微内窥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适应征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后路显微内窥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单间隙或多间隙一次手术,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结果 本组58例,随访6~16月.平均10.2月.按Nakai分级.优46例,良8例,可4例。结论 该术式较常规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适应征的合理掌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后路椎间盘镜(MED)与微创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川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将两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NAKAI评定标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常规手术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两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9.
侧卧位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均取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只切除黄韧带不切除椎板及其它结构,应用椎间盘镜及显微外科的技术摘除突出之髓核。临床应用113例。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最长时间2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其中优107例,良6例。结论 侧卧位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不影响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