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电渗析技术脱除头孢氨苄酶法母液废水中的盐分,研究了操作电压、浓缩室与淡化室流速比、温度等因素对电渗析脱盐过程的影响,并研究了反渗透膜法处理脱盐母液废水的膜通量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当淡化室、浓缩室流量均为500 L/h(流速比1∶1),操作电压为25 V,温度30℃时,电渗析在高效脱盐的同时具有理想的有机物截留率达99.50%以上,能耗3.65 kW.h/kg;反渗透膜法在处理脱盐母液废水时,膜通量衰减较慢,水回收率达到75.67%。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电渗析、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头孢氨苄酶法母液废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膜分离法(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第 5期 )3 毫微滤孔径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 (平均 2nm )的膜称为毫微滤膜。与水分离的溶质的粒径和操作压力的范围也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毫微滤有时亦称为“松散反渗透” ,特别适用于因粒径排拒作用截留无电荷的分子或因静电相互作用截留荷电成分的用途。毫微滤膜极适用于截留分子量 >2 0 0的有机物(例如乳糖、蔗糖和葡萄糖 )和多价离子。这类膜比反渗膜通量更高 ,操作压力低得多。例如前者在70 psig压力下的通量为 2 5gal/ft2 day ,后者在2 2 5psig压力下通量亦为 2 5gal/ft2 day。3 1 毫微滤膜目前…  相似文献   

3.
应用碟管式反渗透(DTRO)技术对杨梅汁进行浓缩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三倍浓缩(以体积计),杨梅汁总酸含量(质量分数)由10.23%增大到30.05%;波美度由4.3°Be增大到11.7°Be;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7.35%增大到19.5%.另外,采用2%C531+NaOH(pH 11~11.5)对膜进行碱洗,膜通量可以得到有效恢复.验证了DTRO技术可用于杨梅汁浓缩工艺.并确定了合理的清洗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滤膜、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对含锰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纳滤膜的操作压力、纯水/浓水比值、Mn2+浓缩倍数、Mn2+截留率及膜通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含锰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一级纳滤膜对Mn2+离子的平均截留率大于98%;浓缩倍数和膜通量随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升高,2.0 MPa时,浓缩倍数可以达到8.2倍,膜通量可达到28~32 L/(m2·h).一级纳滤产生的纯水用反渗透膜进一步处理,反渗透膜对Mn2+离子的截留率在97%以上,纯水Mn2+离子浓度在0.5 mg/L以下,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高效处理已成为市政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气隙膜蒸馏”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减量化处理.我们研究了不同组合工艺对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混凝沉淀预处理对于浓缩液的减量化过程具有最佳的运维保障效果,可将膜滤浓缩液的体积减少80%以上.合适的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膜污染的程度,提高膜蒸馏膜通量的稳定性和浓缩倍数.  相似文献   

6.
传统果汁浓缩技术存在营养损失大和口感差,以及设备管理成本高等缺点.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因其可以弥补传统浓缩技术的缺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浓缩过程中由于缺乏高性能的正渗透膜,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推广.通过在聚砜支撑层背面构建碳纳米管(CNT)抗污染层,在支撑层表面界面聚合制备高性能聚酰胺复合正渗透膜,并应用于果汁浓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支撑层盐扩散系数及TFC膜的水通量和反向盐通量的测定等方法,考察了CNT层对TFC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随后考察在实际果汁浓缩时TFC膜的通量衰减和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当抽滤CNT分散液的体积为20mL时,TFC膜性能最佳,浓缩果汁时膜通量显著优于未含CNT的对照膜.运行4 200min进行果汁浓缩时,膜通量衰减率和恢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膜.  相似文献   

7.
直接微滤用于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研究了直接微滤工艺用于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直接微滤预处理系统采用直接过滤20min→气水双洗30s→滤过水反洗30s→排污5s的运行条件处理高浊度海水时,滤过水淤泥密度指数(SDI)≤2.9,浊度<0.9NTU;滤膜抗污染性能较强,当系统跨膜压差≥37kPa时,采用次氯酸钠和盐酸化学清洗,跨膜压差可恢复到低压水平.直接微滤预处理系统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出水水质稳定,符合我国舰船装备研制相关标准的要求,可用于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  相似文献   

8.
探讨减压抽滤、离心、絮凝等预处理方法对一清复方水提液的溶液环境以及微滤过程中膜通量、过滤阻力分布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预处理方式都能改善膜过滤工艺,离心(5 000 /min)在改善料液环境和膜通量方面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终端陶瓷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能耗的终端过滤方式进行陶瓷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比较了"絮凝沉降 陶瓷膜"和"砂滤 陶瓷膜"两种预处理工艺.前者延长了膜再生周期,其陶瓷膜的平均渗透通量是后者的1.6倍,达到220 L/(m2·h),产水回收率大于90%.经陶瓷膜预处理后的产水水质稳定,达到反渗透膜的进水水质要求.结果表明,"絮凝沉降 陶瓷膜"预处理工艺明显优于"砂滤 陶瓷膜"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海水预处理一体化混凝-微滤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近岸海水浊度高、有机物和悬浮固体含量大等特点,开发了一体化混凝-微滤工艺对海水进行预处理.系统较长时间运行表明,出水水质好,能满足海水反渗透进水的要求.对污染的膜进行系统清洗后,膜通量基本可恢复至新膜水平;膜表面沉积物中Ca2 、Mg2 等的化合物含量较高;NaOCl溶液可有效洗脱膜表面UV254所代表的腐殖质类天然有机物.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中空纤维膜对氧气,环氧丙烷透过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定适合气-固-液三相生物反应过程膜反应器中的膜材料,采用氧电极测试了几各收集到的聚砜、聚丙烯及聚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对氧气的通透性,其中的聚丙烯中空纤维适于做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透气膜,同时还测定了聚砚、聚偏氟乙和聚丙烯腈地水溶液中环氧丙烷的通透性,在实验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对UF膜处理某厂生活污水出水时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膜过滤过程中,沉积层的形成是膜污染的主要来源.压力越大,沉积阻力所占总阻力比例越大.投加混凝剂后沉积阻力所占总阻力比例下降.同时,过滤总阻力也显著减小.膜过滤原水初期,膜污染过程不受堵塞的控制.膜过滤原水过程符合沉积过滤定律.混凝后膜过滤初期,截留分子量为3万的UF膜污染过程不受堵塞的控制,而10万和14万UF膜过滤混凝出水初期时膜污染过程虽然受堵塞的控制,但时间很短,混凝后膜过滤过程主要受沉积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综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它在石化中的四方面应用,即(1)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的脱水;(2)废水处理及溶剂回收;(3)有机混合物的分离;(4)吕溶剂的脱水。  相似文献   

14.
MsISIMs五嵌段镶嵌荷电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嵌段聚合物MsISIMs为原料,PP微孔膜为基膜制备复合膜,再经化学改性而 一种新型镶嵌荷电膜,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具有精细的微观相分离结构,由阴离子交换区域,中性区域,阳离子交换区域交替排列组成,其阴,阳离了交换区域尺寸为0.01μm,十分有利于提高离子迁移效率和分离效果,该膜的膜面电阻为9.7×10^2Ω.cm^2,电压渗析系数值β=1.4×10^-9V/Pa基膜的接触度θ=69°表明该膜具  相似文献   

15.
乳状液制备新工艺——膜乳化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膜乳化系统制备了O/W型乳状液,考察了乳化时间、平均膜孔径、壁面剪应力、膜两侧压差和乳化剂等因素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实验显示,分散相液滴平均直径不随乳化时间而变化;在此条件下,该直径约是膜平均孔径的5~12倍.随着连续相一侧壁面剪应力的增大液滴平均直径减小,但当壁面剪应力大到一定值后,减小的幅度变得很小.增大膜平均孔径和膜两侧压差都将增加分散相透过膜的通量.此外,乳化剂分子的吸附速度越快,分散相液滴平均直径越小.  相似文献   

16.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小试规模(50 L/d)外置错流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中试规模(20 t/d)浸没式厌氧旋转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食品厂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超滤膜单元提高了厌氧系统的总有机物去除率及甲烷产量,使系统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外置错流式超滤膜随运行时间的延长通量明显下降,而旋转式超滤膜可通过膜片旋转速度提高和保持膜通量;浸没式旋转膜组件的运行能耗较外置管式膜组件至少降低30%;但不同形式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氨氮和总磷去除能力有限,需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7.
无机膜及无机膜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无机膜具有耐温、耐化学腐蚀、耐细菌和强度高等优点 ,在化工、环保、生物等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膜反应器是将膜分离与催化反应结合在一个单元中同时进行的设备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膜反应器在提高可逆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及产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是化学工程学科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领域 .结合研究工作综述了无机膜技术的发展状况 ,包括无机膜的制备、无机膜反应器的形式、应用及无机膜组件结构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无机膜技术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推荐一种科研用小型平板刮膜机 .介绍了该机的开发背景及其构造和性能 .用此刮膜机进行了刮膜实验 ,所制膜的重复性好 ,能将所研制膜的参数和工艺条件准确地定量控制 ,从而为膜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过程强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过程中的流体流动方式和原位再生膜的方式与周期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旋流方式和压气反吹的原位再生方法相结合能够使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过程得到较大程度的强化,即微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较高频率的压气反吹情况下,该微滤过程的过滤通量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下降。研究结果为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的高效膜器结构与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反渗透膜的发展推动了水处理技术的进步,自从聚酰胺膜诞生,反渗透膜的发展处于瓶颈阶段,而寻求新型膜材料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文章从无机膜、杂化膜及新型有机膜三个方向叙述了近年来反渗透膜的研究状况,归纳了各种类型反渗透膜的分离性能,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为反渗透膜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