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玉平 《炼铁》2019,38(6):36-39
受采暖季环保限产、送风制度调整未奏效、炉缸侧壁温度高加钛矿护炉等影响,京唐1号高炉稳定性变差,炉况波动频繁。通过采取优化送风制度、调整装料制度、强化冶炼、护炉常态化等措施,1号高炉炉况开始恢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恢复至较好水平。经验表明,短期加钛矿可以控制炉缸侧壁温度,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易反复,采用常态化加钛矿护炉可以有效地对炉缸高温点进行控制,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陈奎  刘志朝  卢建光 《炼铁》2012,(2):34-37
对邯宝1号高炉炉缸因中心喉管磨漏导致炉况失常的处理进行了总结。通过堵风口、加入锰矿洗炉和循环焦模式的使用以及布料制度的调整,逐步活跃炉缸中心,炉况恢复了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6,(6)
对酒钢2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2号高炉开炉以来,存在的风量小、风温低和悬料频繁等问题,积极探索适宜的基本操作制度:一是,上下部调剂结合,逐步使高炉走出困境;二是,确定良好的热制度,改善炉缸工作。认为,高煤比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较低的燃料比。2号高炉将煤比控制在110~120kg/t,以炉况稳定顺行为前提,提高煤气利用率,在入炉品位下降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5,(3)
对迁钢3号高炉装料制度的优化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外扬中心角度、稳定中心无矿区,构建合理矿焦平台、提高煤气利用率,匹配合理的送风制度、逐步活跃炉缸等措施,从而逐步改善炉况顺行,提高了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  相似文献   

5.
对南钢新1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处理进行了总结。认为焦炭质量下降造成炉缸堆积是此次炉况失常的主要原因,通过稳定炉况、加锰矿洗炉及提高渣比、逐步压制边缘气流,炉况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宝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爱国 《宝钢技术》2001,(2):1-3,36
介绍宝钢2号高炉投产9年后,炉缸维护技术的进步。通过调整操业制度,稳定炉况顺行、完善钛矿护炉模式,强化出渣铁作业管理等,使炉缸工作稳定,炉缸长寿状态良好,一代炉龄完全可以超过1号高炉第1代炉龄。  相似文献   

7.
曹锋  霍吉祥 《中国冶金》2013,23(10):22-25
从原燃料质量、炉渣成分、炉缸状态、炉况稳定性等方面,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铁水含硫高进行了分析,原 燃料质量恶化是铁水含硫高的重要原因,渣铁温度偏低、炉缸活性较差、炉况波动是铁水含硫高的主要原因,在改 善原燃料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造渣制度,活跃炉缸,稳定煤气流,可降低铁水含硫。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钢日照公司2号高炉炉况波动的原因和相应的炉况调整措施。高炉炉况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质量劣化、燃料比控制不稳定、炉前出铁质量不佳。根据2号高炉当前炉况,遵循调整上部气流与活跃炉缸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炉况逐渐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9.
曾祥勇  雷震  黄保东 《冶金设备》2022,(S1):144-145+61
介绍柳钢3号高炉处理异常炉况过程,经分析认为炉缸不活跃,边缘气流弱及护炉生产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风口小套大面积烧损,炉缸活跃程度进一步下降,两道气流不稳定引起的炉况失常;通过调整装料制度发展边缘气流,提高炉温,在顺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增大鼓风动能,优化制度使得炉况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季文东  马祥  黄雅彬 《包钢科技》2012,38(2):9-11,42
随着自产矿比例的提高,6#高炉炉况顺行周期变短,高炉产量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较低。采取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调整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中部调剂等一系列措施,通过2年冶炼实践,自产矿比例大幅度提升、炉况趋于稳定、产量及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文强  肖洪  高冰  李晓云  贾凤娟 《炼铁》2019,38(2):13-16
唐钢不锈钢1号高炉采用镁质熔剂球团矿和镁质酸性球团矿,实现了141天60%以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球团矿比例大幅提高后,高炉炉内气流、温度场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及时调整和优化基本操作制度,保持了炉况稳定顺行。虽然受护炉措施的影响,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提升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掌握了高比例球团矿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湘钢1号高炉炉芯温度下降的原因及治理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采取精料、加强炉内操作等措施,使高炉炉缸温度逐步恢复,炉况恢复稳定,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泽海谢勤 《炼铁》2021,40(6):46-48
酒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北铁口、南铁口下方等处温度持续上升,点TE2507B最高达到923℃,威胁到安全生产。炉缸冷却壁与炭砖之间存在气隙、炉况较长时间存在异常、有害元素偏高、冶炼强度逐步增加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含钛炉料护炉、堵风口、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灌浆及加强铁口维护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缸侧壁各点温度控制在500℃以内。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罗源闽光1 250 m3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并总结了炉况的恢复过程和实际效果。认为高炉频繁加减风调整产能,慢风率高,外购焦炭质量不佳,烧结矿碱度和亚铁波动幅度大,Al2O3含量高,入炉铅、锌含量高排出率低等原因,造成了高炉炉缸不活、堆积,进而导致炉况失常难以恢复、产量低、消耗高,频繁烧小套。通过改善入炉焦炭的质量,停用高硫焦,降低入炉锌负荷,稳定烧结矿的碱度和亚铁含量,并降低Al2O3含量,调整下部送风制度,堵风口,改善炉缸初始煤气流分布,调整上部装料制度,发展边缘和中心两道气流,保证顺行,降低炉渣碱度,搭配大剂量的锰矿、萤石热洗,炉前增加铁次、换大钻头开口等措施,高炉炉况逐步恢复,炉缸中心温度逐步上升至正常水平,高炉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5.
李晓清 《炼铁》2005,24(1):32-35
对宝钢1号高炉炉缸侵蚀现状和侵蚀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缓炉缸侵蚀的措施:如调整操作制度,稳定炉况,强化冷却,加钛矿护炉等。  相似文献   

16.
武钢8号高炉近年入炉品位呈下降趋势。为克服不利因素,采取了加强原燃料管理、缩小进风面积、优化装料制度等综合措施。由于鼓风动能提高,活跃了炉缸,高炉对外围变化的抵御能力提高,维持了较好的操作炉型,炉况稳定性得到改善。煤气利用率稳步提升,有效地降低了燃料比和炼铁成本。  相似文献   

17.
陈泉 《炼铁》2019,38(5):44-47
对安钢1号高炉焖炉及复风操作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先后焖炉、复风4次,最长的1次焖炉时间为47天。通过制定安全合理的焖炉方案、落实焖炉期间管控、充分做好复风准备、严格控制恢复炉况过程的操作和管理,1号高炉在47天焖炉后安全、顺利复风,仅4天就恢复全风生产。认为,高炉炉缸区域铁口与风口的贯通是焖炉后具备送风条件的基础,合理的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和造渣制度是长期焖炉后恢复炉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总结柳钢2000 m~3高炉(3、4号高炉)2016-05炉况失常的原因和处理过程。分析认为:原燃料质量的波动,特别是入炉S负荷的上升与碱负荷升高及炉渣碱度偏高等是引起炉况波动的主要原因;在处理高炉炉况失常时,风口中小套大量漏水加剧了炉缸堆积。介绍实施的集中加净焦提高炉温、疏松边缘为主的布料制度、降低炉渣碱度、集中堵部分风口等逐步恢复风量,使高炉生产逐步恢复正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武钢5号高炉的锌负荷升至1 kg/t以上,炉型维护难度极大,炉况很难达到理想的稳定状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制度调整,最终找到了炉内煤气流的平衡点,可有效地预防炉墙粘结,保持炉况稳定顺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逐步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王洁  唐德元 《炼铁》2011,(4):46-47
针对红钢3号高炉炉缸冻结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使炉况逐步稳定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