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调节手术应激的生物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1]。以往的研究发现,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血浆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6浓度上升,TNF-α无明显改变[2]。本研究拟观察开胸手术病人血浆TNF-α、IL-6、IL-10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3种麻醉方法对应激性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I组),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Ⅲ组)。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前,手术1h,术毕,术后1d,术后5d血清IL-6、皮质醇浓度及T细胞亚群。结果 Ⅰ及Ⅱ组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Ⅲ组术中、术后血清IL-6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30例病  相似文献   

4.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血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L-6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与病人的预后有密切关系。不同麻醉方法影响IL-6的产生,但对其产生的机理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拟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静脉血IL-6,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IL-6mRNA含量的的影响。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4例因腹部良性疾患而行腹部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人,异丙酚静脉麻醉(P组)及异氟醚吸入麻醉(Ⅰ组)。一般情况见表1。所有病人均无内分泌、免疫系统疾患,未服用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药物,两组病人的手术类…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功能的缺损,异常的免疫调节功能不仅与麻醉方法、手术创伤的应激有关,而且与细胞因子平衡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II-1、IL-6、TNF-α、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以探索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围术期手术、麻醉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1] ,而IL 2、IL 6是重要的免疫分子 ,其在手术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麻醉、手术诸因素对其影响亦日益受到重视。为此 ,我们观察了吸入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诱导时上腹部手术病人血清IL 2、IL 6水平的变化 ,以探讨两种吸入麻醉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表 1 IL 2水平的变化 (μg·L-1,x±s)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前手术后 5min异氟烷组 3 77± 1 5 3 2 19±1 41 1 97±1 18 七氟烷组 3 5 2± 1 412 67± 1 3 81 82±0 69   与麻醉前相比 , P <0 0 5  P <0 0 1表 2…  相似文献   

7.
麻醉和术后镇痛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观察上腹部胆囊切除术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以及术后有无镇痛,对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以了解不同麻醉方法和有无术后镇痛对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实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成二组,Ⅰ组吸入1%~2%异氟醚全麻+2%利多卡因6~7ml/h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5~6ml/h连续72h止痛;Ⅱ组静脉注入1~2mg@kg-1.h-1氯胺酮加连续硬膜外(药物及方法同Ⅰ组)维持麻醉,术后采用0.1%布比卡因+0.0003%芬太尼5~6ml/h连续72h止痛.6例肺癌为Ⅲ组,麻醉同Ⅱ组,术后镇痛应用硬膜外连续注入0.1%氯胺酮4~5ml/h.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h及术后第1d、第3d、第5d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三组SIL-2R、IL-6和TNF-α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2hⅠ、Ⅱ组SIL-2R明显降低(P<0.05),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IL-6无明显变化,TNF-α仅Ⅰ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d血清中SIL-2R明显上升达峰值(P<0.01),IL-6Ⅰ仅Ⅱ组明显升高(P<0.01),TNF-α无明显变化;术后第5d仅Ⅲ组SIL-2R仍高于手术前水平(P<0.05).结论手术创伤是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因素,不同的麻醉方法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时间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的数量及术后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第1组为全麻组,第2组为硬外麻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小时、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CD56+的数值。随访他们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手术开始后1小时NK细胞值上升;CD3+、CD4+、CD4+/CD8+值下降,但只在第一组发现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两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两组CD3+、CD4+、CD4+/CD8+和CD56+值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CD8+在各测定点变化不明显。术后随访,其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过性抑制,全麻抑制程度相对较严重。但是通过随访表明这种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TNF,IL—1和IL—6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关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炎症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为代表的细胞因子(cytokine,CK)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初步的研究表明[1~3],AP时伴有血中某些CK的升高,其中部分指标可作为判断AP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依据。AP时大量CK的释放与胰腺局部炎症的恶化和胰外器官损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它们在AP患者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与病情演变的关系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筛选了发病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黄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作用机理。 方法 :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去氧胆酸钠法制作大鼠SAP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大黄素治疗组 ,动态测定术后 0h、6h、12h各组血清TNFα及IL - 6浓度 ,并取胰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同时应用TUNEL技术分析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 结果 :发现大黄素给药后 6h及 12h时血清TNFα、IL - 6水平明显降低 ,腹水量减少 ,胰组织病变程度改善 ;术后 6hSAP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为 (3 92± 0 94 ) ,大黄素治疗组为(2 6 5 0± 6 72 ) ,两组比较 ,P <0 0 5。 结论 :大黄素可明显抑制大鼠胰酶及TNFα、IL - 6的释放 ,并且诱导已受损的不可恢复的腺泡细胞凋亡 ,从而改善大鼠重症胰腺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对腹腔镜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麻醉选择以快速、短效、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避免CO2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同时要求一定的麻醉深度。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4例硬膜外或全麻方法,监测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测定不同时期的血糖、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的变化,来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该类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腹腔镜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减少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MAP、HR相对平稳;B组病人麻醉后MAP下降(P<0.05)、HR减慢(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麻醉后呼吸抑制发生较重,SpO2在麻醉后、切皮时及切皮后10min均低于基础值。B组麻醉后亦有呼吸抑制,特别在切除腋窝淋巴结时由于静注氯胺酮而引起一过性SpO2下降。B组病人的术中知晓率及麻黄素和阿托品的应用率均高于A组(P<0.05或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避免了由气管插管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注意呼吸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IL-1、IL-6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风湿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 ,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特点。我们曾用外用中药治疗临床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良效 ,推测其治疗所起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与某些炎症因子有关。参照现代炎症机理 ,通过对动物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治疗后检测局部关节组织IL - 1、IL- 6 ,来探讨其抗炎作用的机理。材料与方法1 动物 Wistar雄性大鼠 40只 ,体重 (180± 30 )g ,由北京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于浙江中医学院…  相似文献   

15.
张群华  陈晓方 《外科》1997,2(2):99-101
目的:紫用醇是治疗乳腺癌的抗微管解聚药。本文探讨紫杉醇对巨噬细胞分泌IL-6和TNF-α的影响,作为紫杉醇抗癌效应的另一机制。方法:正常鼠和乳腺癌瘤鼠腹腔巨噬细胞(PEM)与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分别或混合培养。在24h和48用ELSA及Western blot分析PEM分泌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用紫杉醇处理瘤鼠PEM24h、IL-6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鼠PEM比较有非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及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及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化疗组,术前接受过三个疗程的化疗;B组为非化疗组,术前未给予化疗。A组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每组15例:AI为单纯全麻组;AⅡ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所有病例均于麻醉前,A组再于麻醉后1小时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置入密封试管中送做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A组麻醉前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刚性指数及全血粘度升高。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Ⅱ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麻醉前下降(P<0.01);而A I组只有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结论:乳腺癌患术前化疗后存在红细胞变形力下降为特征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是此类患者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方式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静脉全麻组(P组)和吸入全麻组(S组)。E组术中硬膜外间断推注1%利多卡因+0.3%甲磺酸罗哌卡因维持麻醉;P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维持麻醉;S组术中吸入1.6%~2.0%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根据患者需要使用芬太尼镇痛和昂丹司琼止吐。记录术后24h内患者PONV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2hE组PONV发生率[2例(4%)]显著低于P组[14例(28%)]和S组[25例(50%)](P<0.01),P组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2~6hE组PONV发生率[3例(6%)]亦显著低于P组[16例(32%)]和S组[26例(52%)](P<0.01),P组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6~24h三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纯硬膜外麻醉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对大鼠松质骨BMP、TNF-α及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对局部骨组织中BMP、IL -6、TNF -α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横断大鼠胸髓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 ,对脊髓损伤后 1、6周时股骨近段松质骨中BMP ,IL -6,TNF -α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脊髓损伤后 1周时TNF α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表达在 1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周时表达增强显著 (P <0 .0 5 ) ,IL -6表达在伤后 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伤后 6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TNF -α早期增加 ,BMP和IL -6在晚期增加。BMP、IL -6、TNF -α是影响脊髓损伤后骨代谢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XGD-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GD—l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不同浓度的XGD—l作用于植物血凝索(PHA)和刀豆索A(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48h和72h,用改良MTT法观察XGD—l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GD—l对T淋巴细胞表面IL—2R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联合应用CsA和XGD—l对细胞增殖及IL—2R表达的影响。结果 XGD—l对PHA和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抑制作用随XGD—l剂量的递增而加强;XGD—l对PHA和ConA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阳性率从正常对照活化细胞的47.67%降为25.03%;联合应用CsA,上述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XGD-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IL-2R表达,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只雌性大鼠分为切除双侧卵巢组(去势组)和假性切除对照组(假去势组)。术后第26周末,取各组大鼠脾脏制备巨噬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在细细菌脂多糖刺激下IL-1、TNF,和IL-6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大鼠去势后第26周末,脾脏巨噬细胞的IL-1分泌水平显高于假去势对照组(P<0.05)、TNF6和IL-6分泌水平亦较假去势对照组增加,但无显性差异,此提示脾脏巨噬细胞IL-1、TNF。和IL-6分泌水平的改变与雌激素减少密切相关,有可能在骨质疏松的骨丢失相对缓慢时期以IL-1分泌增多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