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UV)又称血管炎性荨麻疹,是一种皮损似荨麻疹但组织病理上呈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的临床病理症候群,以单个皮损持续超过24 h,消退后留下出血点或色素沉着斑为特征。严重者伴关节痛、低补体血症,甚至多系统受累[1]。1分类按血清补体水平分为正常补体血症性UV  相似文献   

2.
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红斑、风团伴瘙痒为特征,也可出现呼吸道、胃肠道症状。除荨麻疹外,其他一些皮肤病或皮肤综合征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皮损,易被误诊为荨麻疹,但抗组胺药物常规治疗无效。本文主要综述了色素性荨麻疹、大疱性类天疱疮、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和斑块、荨麻疹性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中性荨麻疹性皮病等具有荨麻疹样皮肤改变的皮肤病,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荨麻疹性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或复发性荨麻诊性损害在临床较为常见,多被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其中30%患者是由IgG型抗IgE受体或IgE自身抗体所致,只有少数(约10%)患者可诊断为荨麻疹性血管炎、此病还可作为其他疾病的表现之一,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疹、低补体血症性荨麻疹性荨麻疹性血管炎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及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等。本文就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慢性或复发性荨麻疹性损害在临床较为常见 ,多被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其中 30 %患者是由IgG型抗IgE受体或IgE自身抗体所致 ,只有少数 (约 10 % )患者可诊断为荨麻疹性血管炎 ,此病还可作为其他疾病的表现之一 ,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低补体血症性荨麻疹性血管炎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及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等。本文就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皮损类似于荨麻疹而病理显示有血管炎的独特的疾病综合征。本文复习了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相关疾病、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皮损类似于荨麻疹而病理显示有血管炎的独特的疾病综合征。本文复习了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相关疾病、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手掌形荨麻疹性血管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疹性血管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而皮损类似手掌形荨麻疹性血管炎更为少见,笔者遇见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皮肤症状,其出现率多少不等。坏死性血管炎可出现荨麻疹样损害,而绝大多数荨麻疹样血管炎的患者,并无红斑性狼疮的血清学证据。然而,近来 O′Loughlin等报告 SLE 患者可出现荨麻疹样血管炎皮损。本文报告10例具有荨麻疹样皮损的 SLE 患者,其病期都在8年以上。作者对143例 SLE 患者及35例盘状 LE 进行研究,在143例 SLE 中有10例有荨麻疹样皮损,这些患者的 ANA 都为阳性(滴度>30)。无1例 DLE 患者有荨麻疹样皮损。还对上述 SLE 及 DLE 患者作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例运动诱发的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上进行了观察。 患者运动前后的临床、组织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为:运动后3小时内出现荨麻疹性损害,10小时后增加并部分变为紫癜,紫癜延至72小时后消失留有色素沉着;运动前及24小时后白细胞分类变化不大。组织病理学显示运动后3小时真皮血管周围主要为嗜酸粒细胞,10小时则以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为主,且一直维  相似文献   

10.
血管炎的实验室检查,不仅对肯定血管炎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在分析病因和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分类诊断以及治疗均有较重要的意义。1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等。1.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不仅见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血管炎,更多可见于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白塞病、荨麻疹性血管炎等。嗜酸粒细胞升高见于嗜酸性蜂窝织炎、面部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贫血见于严重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白塞病等。在各种类型的血管炎中血小板的质和量均基本正常或暂时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组织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对该40例患者检查结果以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该种疾病多半以中年妇女为主要发病群体,主要症状为荨麻疹样皮损,全部伴有瘙痒等现象,部分伴有烧灼感、疼痛或触痛,皮疹消退后大多遗留色素沉着,该症状均超过24小时,经过系统检查患者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其中中性粒细胞为主型患者15例,淋巴细胞为主型患者25例,25例中8例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患者7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例,淋巴细胞浸润5例。结论荨麻疹性血管炎能够从患者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到白细胞,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碎裂性血管炎症状,并且该种疾病病理组织呈谱系性改变,主要临床症状为水肿性红斑以及风团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着重讨论红斑狼疮(LE)患者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血管炎,强调在LE中有关荨麻疹样血管炎的新资料。血管炎有不同的皮肤表现。它可以是指尖和甲床小的紫癜样损害,也可以是大面积梗死、继之溃疡。已知的SLE患者血管炎的皮肤表现有■触知的紫癜性损害、大疱形成、多形红斑■疹样损害。一般来说,血管炎性损害发生于严重的LE患者。  相似文献   

13.
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及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对16例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病符合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复合物疾病,IgG和补体C3在发病和皮损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局部组织低垂或受压至组织液体静压增大与皮损的形成亦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本病好发于成年女性,皮损以风团和环状红斑样损害为特征,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和眼结膜充血为常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对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eukocytoclasticvasculitis,LV)的治疗,过去应用强的松,近年来应用秋水仙硷。而环磷酰胺类细胞毒剂多应用于有内脏损害者。文献上有过砜类药物治疗持久隆起性红斑和荨麻疹性血管炎的报道。作者应用100~150mg/d 氨苯砜(DDS)治疗3例 LV,获得良效。例1.56岁女性,因左腿下部痛性丘疹结痂/糜烂3周,于1983年10月就诊。2年半期间曾有类似发作4次。检查,左腿下部有3cm 区域的红斑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5例低补体血症血管炎荨麻疹综合征(hypocomplementemic vasculitic urticarial syndrom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50岁.其中3例原诊断为SLE、1例胶原病、1例慢性荨麻疹.5例患者均有荨麻疹样损害及血管炎表现,伴有血管性水肿,其中2例有威胁生命的喉头水肿.5例患者均有游走性关节痛,2例有哮喘,4例有神经系症状,如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以固有免疫失衡、周期性发热以及反复炎症发作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自身炎症性疾病中常见的皮疹表现有痤疮、坏疽性脓皮病、丹毒、荨麻疹、鱼鳞病、脓疱病等,而血管炎少见。本文对可伴有血管炎表现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做一简要概述。其中,家族性地中海热主要以过敏性紫癜和结节性多动脉炎两种中等及小血管炎为主,Blau综合征以大血管炎更常见,腺苷脱氨酶2缺陷患者也可伴有中等大小及小动脉受累,临床上需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相鉴别,干扰素刺激基因突变相关的婴幼儿血管病以皮肤小血管炎及血管病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荨麻疹性血管炎(UV)、过敏性紫癜(HSP)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LCV)患者血清抗Galectin-3抗体的水平。方法:ELISA法检测15例伴发皮肤血管炎表现的SLE、13例UV、15例HSP和8例LCV患者血清及15例正常人血清(阴性对照)抗Galectin-3抗体水平。结果:SLE和UV患者血清中抗Galectin-3抗体吸光度值分别为:0.89±0.08、0.71±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0.02(P0.05);HSP和LCV患者中分别为0.60±0.05和0.60±0.04,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有皮损的荨麻疹性血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可能与血清中抗Galectin-3抗体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荨麻疹的分类方法繁多混乱,致使临床上对荨麻疹的诊断往往未能细化,大部分医生只笼统诊断荨麻疹,不利于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本文将人工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迟发压力性荨麻疹、振动性血管性水肿、水源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以及接触性荨麻疹等可诱发性荨麻疹(以往多数归类为物理性荨麻疹)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皮肤血管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1年来于本单位皮肤科就诊的过敏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共84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为对照,比较不同皮肤血管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1)84例皮肤血管炎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53.6%。(2)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荨麻疹性血管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余各组皮肤血管炎患者(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所有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出现临床观察指标阳性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P0.05)。(5)临床观察指标阳性的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67.7%,A组(发热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D组(ESR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皮肤血管炎,尤其是荨麻疹性血管炎,且在合并系统损害的皮肤血管炎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2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对不同刺激(免疫性或非免疫性)产生的一种反应型。血管炎如同荨麻疹一样,也是由很多物质、不同机制包括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型。过去数年有报告提示有些患者可能临床表现为荨麻疹,病理变化为白细胞碎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