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人体内的分散情况进行调查,然后讨论它和感染临床表型是否有关系。方法:对PCR进行测序,测序之前先对其进行扩增,然后分析3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对HBV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用t检验法和X^2检验法分析。结果:在300例的病毒感染者中,含有B基因型的患者180例,占60%,含有C基因型的患者120例,占40%。B基因型患者年龄(29.5±9.8)岁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35.2±11.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些男女受访患者中,HBV的基因型分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比例是31.2%,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比例为30.2%,明显低于肝癌患者的58.6%和肝硬化患者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HBeAg阳性率55.6%明显低于C基因型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5.62±0.92)log值明显低于C基因型患者的(5.98±0.76)lo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HBV的基因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患者的年纪、HBeAg阳性比例和病毒水平来看,C基因型患者明显比B基因型多,因此C基因型患者的病情很可能进一步转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相似文献   

2.
黄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黄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黄石地区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表面抗原携带者38例、慢性肝炎42例、重型肝炎26例、肝硬化24例和原发性肝癌23例。病人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153例病人中,B基因型63例(41.2%),C基因型46例(30.1%),D基因型25例(16.3%),BC混合型8例(5.2%),BD混合型7例(4.6%),CD混合型4例(2.6%),未发现A、E和F基因型;HBV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病人的HBVDNA复制水平明显高于B型(P〈0.01);C基因型在重型肝炎和肝癌病人中的比例(分别为42.3%和43.5%)明显高于B基因型(分别为19.2%和17.4%)(P〈0.01);C基因型病人血清HBeAb阳性率(51.5%)显著高于B基因型(22.7%)(P〈0.01)。结论黄石地区存在HBV的B、C、D基因型,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基因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与HBVDNA高复制水平,以及肝脏疾病的活动性和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江苏省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15例,其中HBsAg携带者3例,急性乙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66例(轻度80例、中度50例、重度36例)。肝硬化27例,原发型肝癌12例,重症肝炎4例,采用S区基因测序法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15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72例(33.5%),C基因型132例(61.4%),B+C基因犁11例(5.1%);未发现A、D、E、F、G、H型;C基因型肝癌+肝硬化+重症肝炎+慢性乙肝(中度+重度)显著高于B型与B+C型(P〈0.05),C基因型的病程明显较B基因型和B+C基因型长(F=17.615),γ-干扰素B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比C基因型和B+C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显著高(F=13.652),S2+S3+S4方面C基因型比B基因型和B+C基因型显著增多(P〈0.05),结论:江苏省存在HBV的B、C和B+C三种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江苏省优势毒株;并且C基因型病程长,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严重的肝病以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熊杰  邹东花  白生华 《四川医学》2009,30(4):578-579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乙型肝炎病毒(邶V)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大和荧光定量PCR扩增仪对98例HBV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型。结果HBV基因型在无症状携带者(ASC)组中的分布:B型60.0%(27/45),C型35.6%(16/45),BC型混合型4.4%(2/45),肝硬化、肝癌组中分布:B型26.42%(14/53);C型58.49%(31/53);BC混合型15.09%(8/53)。ASC组与肝硬化、肝癌组之间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P〈0.01)。结论成都地区HBV感染者以基因型B、C型为主,且有少量BC型分布。ASC组以B型为主。肝硬化、肝癌组以C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基因型分布特点及肝病严重程度相芙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这些患者病毒基因型。结果:沈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B、C基因型,未见其它基因型,其中C型为198例(70.7%),B型82例(29.3%)。慢性肝炎患者中C基因型(59.1%)低于B基因型(85.4%)(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9.6%)高于B基因型(1.2%)(P〈0.05);重型肝炎患者中C基因型(8.6%)高于B基因型(1.2%)(P〈0.05);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22.7%)高于B基因型(12.2%)(P〈0.05)。结论:沈阳地区存在基因型为B、C型,其中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肝癌、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与C基因型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乙肝的临床转归关系。方法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1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了解在各临床类型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阐明HBV基因型与HBeAg的关系;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的关系;HBV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16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有78例占46.43%,C基因型有90例占53.57%。在肝硬化与肝癌病人中C基因型(73.17%)明显多于B基因型(26.83%),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90例C基因型病人HBeAN阳性62例,HBeAg阴性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高年龄组病人中以C基因型为主。结论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有密切关系,C基因型是导致HBeAg持续阳性,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血清学标志物及与HBV DNA病毒复制载量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为170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乙型肝炎88例、肝硬化24例、重型肝炎18例、肝细胞癌2例和慢性无症状携带者24例。抽取其外周血,用酶免疫法(EIA法)测定其基因型,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病毒复制载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检出C基因型105例(61.76%),B基因型59例(34.71%),D基因型3例(1.76%),B+C基因型1例(0.59%)和基因型未明2例(1.18%)。B、C基因型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病人中分布存在差异(分别为22.94%、52.35%),C基因型病人的HBeAg阳性率与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基因型病人的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人的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P〈0.01).结论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毒复制活跃,C基因型与较重的肝脏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基因型。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序列测定法检测广东地区27例HBV携带者和173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结果B型105例(52.5%),C型94例(47%),D型1例,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型中ASC所占比例(18.1%)显著高于C型中ASC所占比例(8.5%),χ^2=3.89,P〈0.05。C型中肝硬化所占比例(23.4%)显著高于B型中肝硬化所占比例(7.6%),χ^2=8.46,P〈0.01。C型在ASC、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及重型肝炎、肝硬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9.6%(8/27),35.5%(11/31),44.2%(23/52),45.8%(11/24),52%(13/25),71%(23/31),提示广东地区C基因型与较重肝病有关。C型较B型年龄大。105例B型与94例C型无性别差异。结论广东地区HBV基因型有B,C,D型构成,以B型为主。C型较B型年龄大,与较重肝病有关。B,C型间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采集97例慢性乙型肝炎、72例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标本,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用STAR软件和NCBI基因分型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BV新基因型I及其他基因型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比例。结果共采集标本390份,HBV基因型I占5.90%,基因型A占0.77%,基因型B占32.05%,基因型C占61.03%,基因型G占0.26%;HBV基因型I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C高病毒量率均高于基因型B (P<0.01)。基因型B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P<0.01);基因型C的检出率则呈增加趋势(P<0.01)。基因型I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基因型C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结论 HBV 新基因型I 与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C 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HBV DNA定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定量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于膜显色结果判读的DNA芯片检测该地区147例不同HBV感染者HBV基因型,荧光定量PCR(FQ-PCR)法定量测定HBV DNA。结果B型63例(42.86%),C型80例(54.42%),B、C混合型1例(0.68%)、B、D混合型3例(2.04%)。69例慢性乙型肝炎中B型33例、C型34例,63例肝癌患者检出B型15例、C型46例,两组C基因型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组B、C型HBV DNA含量(分别为3.58±2.23log10copies/ml和4.82±1.98log10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HBV DNA含量(分别为5.92±2.38log10copies/ml和6.13±1.49log10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州地区HBV DNA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较多,降低病毒载量对治疗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收集拉米夫定治疗的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HBV基因型B型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为45.4%(10/22),C基因型的应答率为20.7%(6/29),两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B基因型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31.8%(7/22),C基因型为13.8%(4/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疗效较C基因型好,HBV基因型可能是预测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肿病毒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杭州地区11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和临床资料,用基因芯片测定HBV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病情的关系。结果B型37例,C型69例,混合型(B+C)6例,没有发现其他基因型;无症状携带者以B基因型为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以C基因型为主。C型、B型感染者的肝组织学炎症分级分别为2.11±1.44和1.59±1.02,纤维化分期分别为1.95±1.27和1.40±1.04:C型感染者HBVDNA水平(1g表示)为7.02±1.26,高于B型的5.62±1.02: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60.87%)高于B型的(32.43%),差异有显著性(P〈0.05)。B型感染者年龄小于C型感染者(p〈0.05)。结论112例乙型肝炎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型感染者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感染者,C型HBV感染所致的肝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安徽部分医院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分析仪分析检测HBV DNA和基因型。结果196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26例(64.3%),C基因型59例(30.1%),BC混合型11例(5.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江淮之间以B基因型占优势,淮河以北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8.8%和66、7%;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占62.7%(P〈0.01),C基因型感染者以肝硬化为主,占44.1%(P〈0.01),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出的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HBV C基因型的HBeAg阳性表达(68.4%)明显高于B基因型(31.6%)和BC混合型(0)。结论安徽省部分医院HBV基因型存在B、C和BC混合型,B型为该地区的优势基因型。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而HBV C基因型感染以肝硬化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有无基因型依赖。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补肾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各30例病人治疗前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有无不同。结果:B型血清ALT、HBVDNA基础水平低于C型(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B型高于C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型对补肾方和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存在潜在的影响,B型有较高的应答。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51物,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自HBV前S1基因和S基因中区域内设计出10条内外51物,并将其中8条型特异性内引物分成A、B两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然后将第2轮PCR产物以用3%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断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此法检测了154例厦门市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血清中的HBV基因型,了解厦门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分型结果为B型60例(39.0%)、C型53例(34.4%),B/C混合型41例(26.6%)。HBeAg阳性者中以B基因型占63.3%,B/C型混合感染22.0%(P〈0.005);HBeAb阳性者中以B/C型混合感染63.4%,B型25.0%(P〈0.005)。各基因型在疾病谱分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型B、C型者的患病率大致相同;B/C混合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基因型与HBV—DNA水平、HBeAg、肝损程度、抗病毒疗效、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基因片段测序的基因分型法,通过上下游引物经PCR反应体系和操作程序扩增S基因片段,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用3730双向测序技术,将130例HBV—DNA阳性患者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HBV基因分型,得出基因型。结果宝安区HBV基因型只有B型和C型,无其他型和混合型,B型占55.74%,C型占44.26%,无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P〉0.05)。B型与C型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B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c基因型高,C型肝损程度比B型重,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的几率高,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研究病例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基因型患者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值得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池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PCR技术,对广西河池地区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定量检测。结果:140例血清中,C型94例(67.2%),B型32例(22.9%),B、C混合型7例(5.1%),A型1例(1.0%),D型1例(1.0%)。B型、C型与B、C混合型患者在HBV DNA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C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所占比例(72.3%)比在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河池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次之,B、C混合型较少,A型、D型极少;各基因型患者在HBV DNA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ALT水平以及YMDD变异检测。结果170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135例(79.41%),C基因型34例(20.00%),BC混合基因型1例(0.59%)。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分别为113例与28例(x^2=0.04,P〉0.05),HBVDNA〉10^7拷贝/mL分别为106例与29例(x^2=0.77,P〉0.05),ALT〉120u/L分别为86例与10例(x^2=13.02,P〈0.05)。拉米夫定治疗24—48周时,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各为24.78%和28.57%(x^2=0.20,P〉0.05),抗-HBe阳转率各为14.55%和15.88□(=x^2=0.31,P〉0.05),HBVDNA阴转率各为73.33%和55.88%(x^2=3.93,P〈0.05),ALT复常分别为77.04%和58.82%(x^2=4.61,P〈0.05)。拉米夫定治疗32—144周时,77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5.29%,其中rtM204V型变异35例(20.59%),rtM204I型变异25例(14.71%),rtM204V/rtM20I型变异16例(9.41%),并有35例伴rtL180M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发生YMDD变异各为61例与16例(45.19□与47.06□)(x^2=0.04,P〉0.05)。结论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存在B型、C型以及BC混合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的活动性相关;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HBVDNA栽量、HBeAg表达、以及HbeAg/HBeAb的转换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B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YMDD变异发生率与基因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雁冰  谢迎春 《世界感染杂志》2006,6(4):324-325,333
目的 探讨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至2005年门诊血清HBVDNA阳性病人3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0例,急性肝炎(AH)15例,肝炎肝硬化(HC)75例,分别测定各型肝炎病人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乙型肝炎病程/〉5年与〈5年的病人中HBVC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0.9%(10/46)、3.3%(1/30),x^2=4.969,P〈0.05,有显著性意义;轻度、中度、重度CHB病人中HBVC基因型感染分别为6.3%(5/80)、15.0%(6/40)、75.0%(12/16),重度与轻度CHB比较,x^2=43.247,P〈0.05,有显著性意义;年龄≤30岁者B基因型HBV感染比例高,年龄〉30岁者C基因型比例高;基因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HBV基因型的差别与地区分布、人群、致病性、和对治疗的反应有相关性。这有益于指导我们对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利波  杨静茹 《河北医学》2010,16(3):340-341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承德地区60例PHC患者和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得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PHC患者中C基因型占68.23%,B型占18.33%,B、C混合型占18.25%,未发现A、D、E、F、G基因型。PHC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B患者(P〈0.05),B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HB患者(P〈0.05)。C基因型、B基因型与B、C混合型HCC患者的ALT及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承德地区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B型与B、C混合型比例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