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在利用方式、利益主体、形成发展机制及特殊的区位条件影响下,其空间形态多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过程和机理,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参照国外针对城市边缘区地域结构理论、演变机制及近期的研究动态,我国学者从城市边缘区空间的演变过程及机理、边缘区问题及理论的应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仍需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野开展。  相似文献   

2.
王康妮  王柱 《门窗》2013,(2):200-201
新疆城市边缘区因为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而受到众多旅游者的青睐,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符合乌鲁木齐市西山新城边缘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能够充分利用边缘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城市边缘区的内涵,分析了顺德城市边缘区的主要特征,探讨了顺德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演变模式,提出了顺德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策略,从而使顺德城市边缘区与城市核心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杰 《山西建筑》2010,36(29):24-26
根据目前哈尔滨城市边缘区规划现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松北新区开发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了松北新区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城市发展对策,有助于城市边缘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畅  刘爱华  周威 《城市规划》2016,(10):17-22
快速城镇化引起城市人口空间发生激烈变化,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中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凸显了人口空间重构的各种问题。本文以天津为例,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时空两个角度系统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的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及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并探讨由此带来的空间、社会、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而尝试从空间的多个方面及规划时序提出优化人口分布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产业转移、就业政策转变及网络化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阻碍,得出了边缘区发展条件比以往更成熟的结论,并探讨了边缘区的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其规划建设应该成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在考察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城市边缘区生态城的发展历程、内涵和发展模式的阐述,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生态城建设的原则,并对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大城市边缘区的生态城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城市边缘区生态城的发展历程、内涵和发展模式的阐述,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生态城建设的原则,并对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大城市边缘区的生态城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我国城市边缘区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构架,提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7)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对城市依附性很强的特殊区域。其住区发展会直接影响边缘区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成都市双流县住区的现状,探索适合于成都边缘区的住区发展模式,指出城市边缘住区应当是开放的、混合的、能够融入城市空间肌理和多层次城市生活的新型住区。  相似文献   

12.
综合人口密度和景观紊乱度等分析方法,叠加判定杭州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杭州市城市边缘区以大尺度的面状形态构成杭州市多中心发展格局的空间本底。由此判断,城市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过程,是城市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将对多中心的区域城市格局发挥着实质意义的支撑作用。强调城市边缘区对城乡统筹和城市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单元,进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古城西安为例,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总结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自然、历史环境特征,针对其住宅建设现状,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边缘区住宅开发模式,对科学利用边缘地区空间以及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杭州市余杭区五常地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背景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区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进而对其城镇发展中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及政策引导等核心内容进行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深入思考,对新时期城市边缘区的城镇发展规划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是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农村居民点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本文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利用2009、2014年遥感解译数据,运用ArcGIS等软件定量研究了铜山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形状、空间布局及动态变化方面的特征,并进行了综合区划。研究表明:(1)铜山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呈现明显的低值空间集聚,空间分异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农村居民点形状方面,研究发现东南部地区居民点的连接度大于西北部地区,呈现蔓延分布的状态。(3)铜山农村居民点空间整体离散,局部方面呈现"东疏西密"的分布特征。(4)铜山区农村居民点整体处于较快变化当中,并且存在着较大空间差异性。(5)以乡镇级行政单元将铜山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低密度团簇状一极速变化区、高密度小团块状一快速变化区、低密度大团块状一较快变化、高密度点状一缓慢变化区。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布局和用地调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城市边缘区的概念、特征和范围界定的认识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城市边缘区在国外发展的进程和国内研究动向,并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边缘区发展差异,以及未来我国城市边缘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实体,位于其间的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的规划也有特殊矛盾.本文从村庄的区位.农业、用地、人口及社会、工业、第三产业、景观空间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村庄的发展特征及村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莱芜市钢城边缘区永兴路的空间解读,提出了构建整体性城市设计的目标,重点通过对带形区域的功能定位、城市空间形态重新进行评估和认识,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研究确定城市边缘区城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梁晨 《城市规划》2022,(7):78-86+118
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转型期,城乡空间组织逻辑正在随之迭变。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系统交互作用中最敏感的区域,呈现了较为典型的空间分异特征,经典规划范式对其的不适应性导致其空间矛盾日渐激化。本文首先归纳了城市边缘区外缘开放化、内部空心化以及要素多元化的空间演变趋势,进而阐明空间发展表象与深层发展逻辑转换的空间映射规律,包括城乡融合引起的空间系统渗透、增长转轨带来的驱动机制重构以及资源配置推动的空间功能更新。在此基础上,针对经典规划范式的机械理性局限提出“重塑城乡关系、动态过程引导、理顺结构脉络、协调多元主体”的规划响应机制。通过知行范式的双重转型,为城市边缘区的国土资源统筹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市栖霞为例,通过社会调查与资料分析,阐述了城市边缘区社会环境的现状特征、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并就城市边缘区社会环境的发展,从制度、政策、规划、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