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院,年龄60a或以上老年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175份,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对精神药物的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使用频率居首位,其次为奋乃静;抗抑郁药中舍曲林居首位,其次为帕罗西汀;在联合用药方面,抗精神病药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抗抑郁药与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和情感稳定剂、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联用较多。在使用的33种精神药物中除舒必利、丙戊酸钠、阿普唑仑、三唑仑外,其余药物的DUI均≤1.0。结论:我院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抑郁药的使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老年精神障碍特点及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障碍特点及临床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的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使用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多存在各种躯体疾病。10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4.5%,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结论老年精神障碍以睡眠障碍、妄想、幻觉为主要症状表现,同时伴有多种躯体疾病。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发挥着更为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在丹东三院2004~2006年的住院高龄患者患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所使用的精神药物进行调查.结果:220例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经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4.5%;并且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结论:高龄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精神病性和行为障碍,大多数患者还同时出现多系统的躯体疾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逐步代替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在高龄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366例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查1日住院患者处方,统计所有精神药物的用量及用药频率。分病种按限定日剂量(DDD)进行分析,病种以临床诊断为依据。结果住院患者精神分裂症占70%,情感障碍占18%,器质性精神障碍占5%,其它占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占69%,传统抗精神病药使用占31%。新型抗抑郁药占94%,传统抗抑郁药占6%。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用量大,副作用多,使用逐渐减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肯定,副作用轻,患者依从性强,在使用中逐步占主导地位。新型抗抑郁药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有显著优势。精神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UI)均未大于1,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均使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其中50(66.67%)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痊愈达到68(90.67%)例,6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用药记录。结果: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89例(64.96%)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83例(60.58%),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54例(39.42%);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78.53%;用药频度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常用治疗剂量低端;在联合其他精神科药物方面,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联用较多。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躯体情况个体化用药,用药品种宜少,选择疗效高、不良反应小、药物间互相作用少的抗精神病药物,低剂量使用,慎用对心脏毒性大、抗胆碱作用强和锥体外系反应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状况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7月16日我院〉60岁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全部用药记录,比较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的差异性,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用药剂量合理性。结果: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仍占主导位置:奥氮平100例(30.3%)占第一位;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患者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的平均日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I均〈1。抗精神病药物以单一应用为主。结论: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程呈斌  陈剑华 《中国医药》2013,(11):1578-1580
目的分析2011-2013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2013年4月1日住院精神障碍患者1371例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并与2012年4月1日和2011年4月1日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典型抗精神病药用量稳定,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利培酮使用频率由2011年的21.1%降到至2013年的17.1%,而阿立派唑由2011年的11.2%升到至2013年的14.9%。②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仍占据抗抑郁剂首位(61.5%),而新型抗抑郁剂米氮平用量逐年上升。③佐匹克隆在镇静催眠药使用中排名第一。结论新型药物临床应用比例正逐年上升,多样性、安全性已成为目前精神疾病临床用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6日60岁以上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情况及用药记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的431例患者中,单一用药355例,联合用药76例,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的是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奋乃静。结论: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且药物剂量相对较低,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促进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合理化、规范化。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67例老年(年龄≥60岁)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23例合并有躯体疾病而合用了其他内科药物。86例使用两种或以上抗精神病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达到173例,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153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114例。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特殊的一些躯体生理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引起药物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单一,低剂量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住院精神疾病种类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②氯氮平处方量第一,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正在逐步扩大;③联合用药治疗在住院患者中非常多见;④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内。结论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其疗效的同时也要兼顾到不良反应的影响。药物选择多样化、新型化、安全使用精神药物已成为目前临床用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中心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60岁的135例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者53例(39.26%),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者82例(50.74%)其中单独用1种精神药物60例(73.17%),联用2种者22例(26.83%),未发现联用3种或以上的情况。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日剂量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慢性乙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男患者平均日剂量为(6.80±7.28)mg,女患者平均日剂量为(7.01±5.61)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应谨慎,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必需,定期对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有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药物时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妹军 《上海医药》2011,32(10):487-490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日法对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处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本院住院患者相对集中于40~69岁的中老年患者;2)精神疾病联合用药现象比较普遍;3)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排列居前五位的依次为: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氯丙嗪、奥氮平,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更多地应用于临床,且以单一用药的治疗方案为主;4)苯二氮类在合并用药中的使用频率较大,阿普唑仑的用量位居所有精神药物首位;5)精神药物类的平均使用剂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结论:本院精神药物类使用总体情况合理。对于联合用药和苯二氮类的选择上应更多地兼顾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影响和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力求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断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方法通过我院病案室出院登记系统,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精神科出院的2883本住院病例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包括60岁)住院患者病例215本进行调查,占调查总数7.46%,对每本病例的疾病诊断、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统计。结果按(CCMD-3)进行诊断:215名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当中,精神分裂症54例(25.12%),情感性精神障碍50例(23.26%),神经症52例(24.19%),急性应激障碍11例(5.12%),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2例(5.58%),器质性精神障碍36例(16.74%),按药物使用频度排名顺序: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奋乃静、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抗抑郁药,氟西汀、文拉法辛、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其他: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合并用药178例(82.79%),单一用药37例(17.21%)。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中,功能性精神病占83.26%,器质性精神障碍16.74%,说明老年精神疾病当中,仍以功能性精神疾病为主。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精神药物,应以低剂量为主。  相似文献   

15.
58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老年患者全部用药记录进行调查。结果: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正在逐步扩大,精神疾病首选单药治疗,对于部分难治性病例可使用合并治疗的用药原则基本保持不变;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我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基本合理,药物选择多样化,新型化,安全使用精神病药已成为目前临床用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精神药物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因为患各种精神障碍常需使用精神药物,为了安全有效地用药,需结合老年人临床药理学特点和药物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原则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和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300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老年组和青壮年组,各150例,观察两组用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老年组单一用药比例明显高于青壮年组(P<0.05)。2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中,青壮年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中,青壮年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使用精神药物宜单一用药,剂量宜偏小。  相似文献   

18.
叶天扬  焦娟  曾干 《北方药学》2021,18(4):117-118
目的:探究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是否合理.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老年科和心理治疗科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整理240例患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剂量.结果:本组240例患者中有196例患者使用到抗精神病药物,其中129例应用1种药物,67例应用2种药物;在药物的使用方面,喹硫平和利培酮的使用频率最高,为32.50% 和31.25%.其中药物使用率比较: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高,抑郁症的药物使用率较低.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药物使用日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平均剂量均低于精神分裂症,P<0.05;不同类型精神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药物使用率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性别患者的药物使用日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中需严格把控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身体素质等,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为指标对我院精神药品分析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我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量增长迅速,每年呈上升趋势.结论 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有逐步取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李海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96-198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特点及干预措施,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以来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48例诊断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分析并给与干预。结果感染、高血压、内分泌代谢异常等是老年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及康复等干预措施,患者的精神症状均能得以控制。结论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预防和干预对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