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对北川县两个羌族聚居点的中老年人群106人212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培养48~72小时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12眼中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126眼,培养阳性率59.4%;培养出菌株160株,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共46株,占28.8%,棒状杆菌45株,占28.1%,少动鞘氨醇单胞菌23株,占14.4%。结论多数羌族老年人结膜囊带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最常见的菌种。  相似文献   

2.
结膜囊正常菌群与眼部细菌性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探讨它们与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 198份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膜囊正常菌群的构成;统计同期985份结膜炎、角膜炎及眼内炎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两结果之间相关性。结果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5.7%(667/1 198),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占51.1%(341/667)且比例逐年增高。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在结膜炎、角膜炎和眼内炎的阳性结果中也占较大比例,两者在正常眼检出率与在结膜炎和角膜炎中的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在眼内炎中检出率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囊正常菌群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对2种药物同时耐药的比例较小,对临床已不常使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感染组表现出同样的耐药规律。结论结膜囊正常菌群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与眼表细菌性感染疾病密切相关,但与眼内炎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霞 《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1):36-37
目的 调查正常成人结膜囊内细菌情况.方法 对4周内未使用任何滴眼液的198例正常人,常规眼科检查排除泪囊、眼表、前节疾病后,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 正常成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9.29%,共培养出8个菌种,56个菌株.葡萄球菌属最多共30株(53.5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8株(32.14%),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21.43%).结论 正常成人结膜囊可带有细菌,并可致眼部感染.术前滴敏感抗生素眼液可减少结膜囊细菌,以防止眼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婴幼儿慢性泪囊炎菌群种类进行分析,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对132例144只眼患慢性泪囊炎的患儿进行眼部分泌物采集,分别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结膜囊pH值测定。结果 132例标本中,24h未找到细菌11例,占8.3%。致病细菌种类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81例,占61.36%,检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例,占30.5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结膜囊pH值测定结果呈弱碱性。结论对致病菌种类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药物首选左氧氟沙星,对副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抗生素药物首选利福平。冲洗液首选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1例可疑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出134株细菌,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占97.57%(131/13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8.36%(38/134);溶血葡萄球菌占20.90%(28/13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仅占14.18%和2.2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率为4.5%~36.3%,耐药性达到63.7~95.5%,对苯唑西林耐药性达到72.3%~91.9%;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且多数为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菌,故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1 896份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 1 896份结膜囊分泌物标本,检出病原菌384株,阳性率20.25%。其中革兰阳性菌286株,占74.48%;革兰氏阴性菌89株,占23.18%;真菌9株,占2.34%。分离前5位病原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35.95%)、金黄色葡萄球菌(11.08%)、肺炎链球菌(8.65%)、溶血葡萄球菌(4.86%)和铜绿假单胞菌(4.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76.0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眼科常用药物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不到20.00%和35.00%,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稍高。氯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25.00%、25.00%和16.67%。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66.67%。结论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分布存在地区及国家间的差异,表皮葡萄球菌为该院眼科中心细菌性结膜炎首要病原菌,应重视结膜囊病原菌培养,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对白内障术前205例(205眼)结膜囊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给予患者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细菌培养阳性26眼,阳性率为12.68%。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主要细菌构成为革兰阳性球菌25例(96.15%),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18例(69.23%),其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为洋葱假单胞菌。本组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肖美 《临床医学》2013,33(7):12-14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菌谱与防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桂阳县人民医院ICU气管插管并实施机械通气290例患者中发生VAP患者95例,取气管插管并实施机械通气〉48 h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据此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 95例ICU VAP患者中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82例(86.32%),单一感染者13例(13.68%)。95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286株,革兰阴性杆菌175株,占61.19%,主要为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革兰阳性球菌64株,占22.3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0.5%);真菌感染47株,占16.43%,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则有较高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95.7%~99.7%),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尚敏感。结论 ICU VAP病原菌是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湖北省监利县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性。方法采用ATB药敏实验板条及纸片扩散法对该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临床分离菌1775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775株细菌中188株为多重耐药菌,占10.6%。188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39株,占73.9%;革兰阳性球菌49株,占26.1%。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9.5%(41/139);克雷伯菌属占23.0%(32/139);鲍曼不动杆菌占15.8%(22/139)。革兰阳性球菌中,金葡菌占57.1%(28/4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6.7%(18/49);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8.6%(22/28)和88.9%(16/18)。结论多重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有助于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年间眼科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体外药敏特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感染性眼病的330例眼科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培养阳性率、菌群种属分布及病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对常规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结果:2006-2010年间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18%、30.4%、20.4%、7.7%、19.6%.330例标本中64例培养阳性(19.6%),培养阳性的标本中结膜囊占42.2%,其余依次为角膜、房水,玻璃体及泪囊等,分别为28.1%、18.8%、7.8%、1.6%.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真菌分别占45.3%、18.8%、4.7%、1.6%、29.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的41.4%,铜绿假单胞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3%,曲霉菌占真菌的31.6%.发现2例MRSA,未发现VRE和VRS,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31%、20.7%;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迭69%;对替考拉林及利条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到41.7%,对三代头孢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结论: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曲霉菌是主要感染菌,临床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临床荟萃》2012,27(6):474-476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现状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居住在凉山彝族地区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760例(男381例,女379例),准确记录性别、年龄及种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5)前后位BMD测量,并按5岁为1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倍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结果 随年龄增加BMD逐渐下降(P<0.05),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女性高于男性(P<0.O1).结论 年龄及性别是骨量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运动是骨量减少的保护因子:彝族老年人骨质疏松较汉族老年人发病偏少(P<0.05),可能与彝族人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及体力劳动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县血脂异常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检测、并结合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期为血脂异常的预防和其风险因素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甘肃省东乡县1 000例常住居民进行了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脂、血糖水平检查在内的综合评估。以血脂异常为因变量,以民族、性别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东乡族血脂TC、LDL C明显高于汉族,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TC、TG和LDL C明显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东乡族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其中血脂TG、LDL C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率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其中血脂TG、LDL C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民族人群中,东乡族和汉族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率均明显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东乡族老年人血脂TG、HDL C、LDL C异常率明显高于中年人;汉族老年人血脂TG、HDL C异常率明显高于中年人。 在不同年龄段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东乡族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以血脂TC、TG、LDL C异常为主;45~59岁中年人群东乡族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以血脂TG、LDL C异常为主。对可能造成血脂异常的15个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甘肃东乡县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东乡族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60岁以上老年人群明显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甘肃省东乡县常住居民血脂异常与当地人群年龄、民族、吸烟、高血压和体质量指数(BMI)关系密切,其中民族和年龄因素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郭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54-2255,2258
[目的]探讨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的状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期居住在凉山彝族地区的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800名(男女各400名),准确记录性别、年龄及种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L5)前后位BMD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 标准差(s)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结果]随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P<0.05),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彝族老年人骨质疏松较汉族老年人发病偏少(P<0.05),可能与彝族人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及体力劳动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贵州省多民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MTHFR(C677T,A1298C),MTRR A66G基因多态性,获取本地区多民族育龄女性叶酸利用能力情况,同时为叶酸营养增补方案提供分子医学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孕期保健。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产科进行备孕及孕期检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761例(其中汉族6317例、苗族349例、布依族292例、土家族265例、侗族158例、彝族81例、仡佬族71例、穿青族64例、回族38例、白族35例、壮族35例、满族23例、黎族20例、仫佬族13例)。采集并提取研究对象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抽提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分析受检者MTHFR(C677T,A1298C)和MTRR(A66G)基因分型情况。结果贵州省汉族育龄女性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当地苗族、布依族、侗族育龄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少数民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穿青族、回族、白族、壮族、满族、黎族、仫佬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贵州省汉族与苗族、布依族育龄女性MTHFR A1298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少数民族(土家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穿青族、回族、白族、壮族、满族、黎族、仫佬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贵州省汉族育龄女性MTRR A66G位点基因型与当地土家族、穿青族、白族育龄女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汉族育龄女性MTRR A66G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当地布依族、土家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他民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省多民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位点多态性有其自身特点,部分与当地汉族育龄女性有区别,具有民族特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当地民族特征的个性化叶酸补服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国内采用步态康复机器人对正常老年人的步态进行评定的研究较少,且无明确结论。目的:采用步态康复机器人对正常老年人的肌力、关节活动度、痉挛状态等指标进行评定,了解老年人步态的特点。方法:选取健康老年人30名,男15名,女15名,年龄(62.40±1.58)岁。利用步态康复机器人的评估工具L-FORCE,L-STIFF和L-ROM测试受试者的肌力、痉挛状态和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老年人L-FORCE测试结果显示,双侧髋屈肌力和双侧膝屈伸肌力在健康老年人不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人L-STIFF测试结果显示,60(°)/s左髋伸、120(°)/s左髋屈伸痉挛状态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人L-ROM测试结果显示,健康老年人行走时关节活动度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提示老年男性下肢肌力大于女性;老年男性L-STIFF测试结果高于老年女性,提示治疗师在对患者进行L-STIFF评价时要考虑性别因素;健康老年人关节活动度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年士艳  冯磊 《临床荟萃》2020,35(8):689-692
目的 了解心血管病相关生化指标在傣族、哈尼族和彝族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 随机采集玉溪市元江县少数民族共507例,其中傣族217例、哈尼族123例、彝族167例,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各组数据间差异。结果 3个民族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男性和女性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民族男性之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之间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生化指标之间存在民族差异性,应分别建立符合民族特征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乌鲁木齐市12个养老机构406名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为(102.82±17.76)分,51.48%的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及慢性病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并以影响因素为着手点,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饮食和营养状况,为合理饮食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选择门诊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359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157例)、年轻老年组(60~74岁,140例)和老年组(≥75岁,62例)。调查指标包括患者临床资料、饮食摄入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老年组透析充分性指标最高(P0.01),Karnofsky体力活动指数最低(P0.05),合并症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饮食能量和24 h蛋白氮呈现率低于中青年组(P0.01);主观性综合性营养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最高(P0.01)。结论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虽然透析剂量大,但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需要严格的饮食和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自动脑分割技术研究中国正常中老年人群脑结构的改变。方法 搜集96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的全脑结构像,利用自动脑分割技术得到脑内各个结构的体积,并分析不同性别、左右侧及年龄组间脑内各结构体积的差异性。 结果 在正常中老年人群中,不同性别、左右侧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均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的脑结构体积,且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应用自动脑分割技术能够客观快速地显示正常中老年人脑结构体积变化,为临床正常脑及疾病脑的脑结构研究提供对照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