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 R-45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及4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5-8F、6-10B,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451的表达量。选取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分别转染mi R-451 mimics和阴性对照后,采用MTT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 R-451的靶基因。结果: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相比,mi R-451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鼻咽癌细胞过表达mi R-451后,其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受到抑制。通过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RAB14为mi R-451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T-PCR、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将RAB14低表达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鼻咽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mi R-451通过靶向RAB14抑制了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RKIP)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 a r c i n o m a,N P 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 K I P在转移潜能不同的NP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NPC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建立RKIP表达改变的稳定转染NPC细胞系,采用刮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结果:RKIP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在有转移NP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NPC组织,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原发癌;RKIP表达水平与NPC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以及NPC患者的总生存期负相关;RKIP表达上调降低5-8F NPC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而RKIP表达下调增强6-10B NPC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RKIP表达水平与NPC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负相关,NF-κB抑制剂Bay11-7082能抑制RKIP下调的6-10B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结论:RKIP可能是NPC的一个转移抑制蛋白,RKIP低表达的NPC患者预后差,RKIP表达下调通过活化NF-κB通路促进NP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iRNA干扰ALDH1A1基因表达对鼻咽癌5-8F和CNE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鼻咽癌5-8F和CNE2细胞分为5-8F干扰组、5-8F空载组、CNE2干扰组、CNE2空载组,利用已构建的慢病毒pMagic 4.1-ALDH1A1siRNA载体和pMagic 4.1-shRNA空载体分别感染5-8F和CNE2细胞,建立稳定干扰ALDH1A1表达的鼻咽癌5-8F、CNE2细胞株和空载的5-8F和CNE2细胞株。4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LDH1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采用Boyden小室实验检测各组侵袭细胞数。结果 5-8F干扰组ALDH1A1蛋白表达(0.34±0.01)低于5-8F空载组(0.75±0.03),CNE2干扰组ALDH1A1蛋白表达(0.24±0.03)低于CNE2空载组(0.71±0.03);5-8F干扰组鼻咽癌细胞迁移细胞数(35.0±2.6)、侵袭细胞数(32.7±2.1)均低于5-8F空载组(117.6±3.2,105.6±4.0),CNE2干扰组鼻咽癌细胞迁移细胞数(34.0±3.0)、侵袭细胞数(32.3±1.5)均低于CNE2空载组(121.0±4.0,108.0±1.7)(P0.01);5-8F干扰组VEGF(0.49±0.03)、MMP-2(0.36±0.04)、MMP-9(0.31±0.04)蛋白表达低于5-8F空载组(0.73±0.02、0.50±0.02、0.89±0.01)(P0.01),CNE2干扰组VEGF(0.48±0.02)、MMP-2(0.37±0.02)、MMP-9(0.41±0.02)蛋白表达低于CNE2空载组(0.78±0.05、0.67±0.05、0.76±0.04)(P0.01)。结论下调ALDH1A1基因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62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自身抗体在外周血中的水平,探究p62与NPC发生、转移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NPC细胞株NP69,6-10B和5-8F和NPC患者组织中的p62表达;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62抗体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62在NP69,6-10B和5-8F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NPC组织中p62高表达,其水平与患者有无转移(χ~2=9.332,P=0.002)有关。NPC患者血清中抗p62水平较慢性鼻咽炎组明显升高(t=–4.653,P0.001),且抗p62抗体水平与患者是否转移有关(t=14.255,P=0.016);血清抗p62抗体筛查NPC的最佳临界值为51.82μg/L,判别是否发生转移的临界值为62.03μg/L。结论:p62高表达与NPC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组织中p62蛋白和血清中抗p62抗体可能作为NPC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对鼻咽癌细胞中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表达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鼻咽癌细胞株HONE1和5-8F分为HONE1对照组、HONE1SF处理组、5-8F对照组、5-8FSF处理组,HONE1对照组和5-8F对照组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HONE1SF处理组和5-8FSF处理组细胞采用梯度浓度SF处理。72 h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取50%IC_(50)浓度SF处理HONE1和5-8F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Klf4的亚细胞定位,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等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0~20.0μmol/L SF处理后的HONE1和5-8F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SF的IC_(50)值分别为8.6和9.4μmol/L;HONE1SF处理组和5-8FSF处理组细胞质中Klf4表达明显高于HONE1对照组和5-8F对照组,细胞迁移速度低于HONE1对照组和5-8F对照组,侵袭细胞数少于HONE1对照组和5-8F对照组;HONE1SF处理组E-cadherin表达量[(17 543 490±7 545)Int]高于HONE1对照组[(13 543 656±4 554)Int],N-cadherin[(14 239 989±6 902)Int]及vimentin[(6 090 321±3 475)Int]低于HONE1对照组[(16 093 409±9 348)、(8 994 382±8 543)Int](P0.05);5-8FSF处理组E-cadherin表达量[(15 430 038±6 821)Int]高于5-8F对照组[(12 397 373±6 432)Int],N-cadherin[(11 980 109±2 343)Int]及vimentin表达量[(4 903 480±3 090)Int]低于5-8F对照组[(15 999 890±2 390)、(7 098 023±5 409)In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可导致鼻咽癌细胞Klf4在细胞质中聚集,降低其在体外的侵袭迁移能力,可能与细胞质中的Klf4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对鼻咽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在鼻咽癌患者癌旁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应用TGF-β1诱导形成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在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对比研究未用TGF-β1和应用TGF-β1处理的成纤维细胞对鼻咽癌细胞5-8F转移与侵袭的影响。结果:成功地在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CAFs明显能促进鼻咽癌细胞5-8F的迁移,约为对照组的4倍(P0.05);同时,促进鼻咽癌细胞的侵袭,约为对照组的2倍(P0.05)。结论:CAFs能促进鼻咽癌细胞5-8F的转移与侵袭,为鼻咽癌致病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实验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 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3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和 30例鼻咽慢性炎性黏膜活检组织进行ICAM 1、Bcl 2表达蛋白产物检测。【结果】①ICAM 1在鼻咽癌组织阳性表达率 6 7.6 % ,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黏膜组织 6 .7% (P <0 .0 1)。②Bcl 2在鼻咽癌组织阳性表达率 83.8% ,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黏膜组织 10 .0 %(P<0 .0 1)。③ICAM 1、Bcl 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CAM 1、Bcl 2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细胞的凋亡、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两者同时高表达可能协同促进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降低DNMT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应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DNMT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HCT-8和正常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的表达水平。通过LV-hDNMT1-shRNA慢病毒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HCT-8,下调DNMT1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 blot和亚硫酸氢盐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指标基因表达水平和甲基化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HCT-8 DNMT1 mRNA表达水平略高于NCM460。降低HCT-8细胞DNMT1表达,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Ki-67表达增加,MMP9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其基因表达水平增加、TIMP3基因甲基化程度升高其基因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MT1表达降低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HCT-8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MMP9、TIMP3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其蛋白表达,进而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22例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9%)显著低于22例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3.6%)(P<0.05);(2)β-catenin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86.4%,90.9%),未显示有差异性(P>0.05);(3)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表达的E-Cadherin呈正相关(r=0.676,P<0.01);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E-Cadherin的表达下调。(2)因某些原因积聚于细胞内的β-catenin可能在协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3)在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中,E-Cadhe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枸杞皂苷介导Suv39H1/JAK2/STAT3通路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鼻咽癌CNE-2细胞株分为枸杞皂苷干预组(5,10,50 μmol/L枸杞皂苷)及对照组,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枸杞皂苷作用0,24,48和72 h时CNE-2细胞增殖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枸杞皂苷干预48 h后CNE-2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NE-2细胞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组蛋白甲基化酶Suv39H1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uv39H1在鼻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鼻咽癌细胞系(HONE1,C666-1,CNE-1和CNE-2)和人鼻咽癌上皮细胞(NP69)中的表达差异;构建Suv39H1过表达载体(pcDNA-Suv39H1)以及针对Suv39H1的小干扰RNA(Suv39H1 siRNA),分别转染于CNE-2细胞,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将pcDNA-Suv39H1载体转染于50 μmol/L枸杞皂苷干预的细胞中,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p-JAK2和p-STAT3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枸杞皂苷干预鼻咽癌CNE-2细胞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增殖(F=12.030,P=0.002 5)和侵袭(F=4.807,P=0.031 5),增加细胞凋亡率(F=5.232,P=0.026 1),抑制Suv39H1蛋白表达(F=14.64,P=0.001 3);与正常组织和NP69细胞相比,鼻咽癌组织和HONE1,C666-1,CNE-1,CNE-2细胞中Suv39H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转染pcDNA-Suv39H1组细胞增殖、侵袭率增强、凋亡率降低;转染Suv39H1 siRNA组细胞增殖、侵袭率降低,凋亡率升高,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50 μmol/L枸杞皂苷干预组相比,转染pcDNA-Suv39H1组细胞增殖、侵袭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枸杞皂苷通过下调Suv39H1/JAK2/STAT3通路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侵袭,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和cyclinD1蛋白在 85例鼻咽癌和 18例鼻咽部炎性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5例鼻咽癌中p16的表达率为 41 2 %(35 / 85 ) ;cyclinD1的过表达率为 6 3 5 % (5 4/ 85 )。 18例鼻咽部炎性黏膜中 ,p16的表达率为 10 0 % ;cyclinD1的表达全部为阴性。高分化鳞癌p16的表达率为 75 0 % (6 / 8) ,低分化鳞癌为 38 2 % (2 6 / 6 8)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p16表达率为 2 8 6 % (14/ 49) ,无淋巴结转移的为 5 8 3% (2 1/ 36 )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35例p16 ( )的癌组织中有 2 8例cyclinD1呈过表达 ;5 0例p16 (- )的癌组织中有 2 6例cyclinD1呈过表达。结论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16的缺失可能还与鼻咽癌细胞的分化、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蒲葵子甲醇提取物(LCME)对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制备LCME的PBS溶液;CCK8法检测鼻咽癌细胞株C666和5-8F中LCME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CME作用下C666和5-8F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LCME作用下Caspase3在C666和5-8F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平板克隆实验观察LCME对C666和5-8F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LCME对C666和5-8F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LCME作用下C666和5-8F细胞中Caspase3,Caspase7和P21表达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LCME作用下C666和5-8F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LCME对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株C666和5-8F的增生和克隆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C666的48 h IC_(50)=130μg/L,5-8F的48 h IC_(50)=220μg/L。LCME能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使鼻咽癌细胞Caspase3、Caspase7和P21的表达上调。结论 LCME对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株C666和5-8F的增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具有开发成为抗鼻咽癌的中药有效制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其可能参与的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过程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Q-RT-PCR分别在蛋白质与核酸水平检测鼻咽癌标本肿瘤组织与鼻咽正常上皮组织中PI3K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其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1)鼻咽正常上皮组织PI3K的表达显著低于鼻咽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3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和大小均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则显示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PI3K在鼻咽癌的恶性表型及侵袭和转移中起促进作用,它的表达同TNM分期呈正向关。  相似文献   

14.
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庚明  江浩  承泽农  项平  张磊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974-3976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0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鼻咽癌存档蜡块67例及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存档蜡块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Kiss-1蛋白在肿瘤细胞和正常鼻咽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鼻咽部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7%(40/67)和83.3%(25/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蛋白表达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Kis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肿瘤性鼻咽上皮组织;Kiss-1的表达率降低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A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AKI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并探讨AKIP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qRT-PCR检测AKIP1 mRNA在50例胃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KIP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KIP1 mRNA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对新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KIP1蛋白的表达。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IP1 mRNA、蛋白质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MGC-803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RGM-1中的表达;MGC-803经脂质体分别转染AKIP1 siRNA(si-AKIP1)和对照(si-NC)48 h后,采用MTS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Boyden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转移能力。结果:qRT-PCR结果显示AKIP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高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AKIP1 mRNA表达高水平的患者生存期较短。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AKI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AKIP1mRNA和蛋白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MGC-80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RGM-1,且在MGC-803细胞中的表达最高(P0.05);转染AKIP1 siRNA后,MGC-803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均下降(P0.05)。结论:AKIP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且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同时干扰AKIP1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AKIP1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0-5p(miR-150-5p)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癌细胞增殖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癌细胞中miR-150-5p的表达水平。常规培养鼻咽癌细胞CNE2进行miR-150-5p mimic转染,分为对照组(NC组)和miR-150-5p过表达组(miR-150-5p mimic组)。采用MTT实验检测各组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NE2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结果 miR-150-5p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74±0.39),低于癌旁组织中的(1.4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0,P<0.001)。转染48 h后,miR-150-5p mimic组CNE2细胞中miR-150-5p的表达水平为(6.31±1.20),高于NC组中的(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iNOS与NF κB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讨两者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 3例胃癌组织和 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检测 ,观察iNOS和NF 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iNOS及NF κB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 (71 70 %、83 0 2 % ) ,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同时 ,iNOS和NF κB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r =0 .60 8,P <0 0 1)。结论 :iNOS及NF κB参与了肿瘤的形成 ,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9)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机理。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 SABC法 ,检测 32只大鼠的肝细胞癌模型标本肝癌及癌旁肝组织 MMP- 2、MMP- 9的表达 ,应用图像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 MMP- 2、MMP- 9的变化。门静脉癌栓形成作为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标志。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 :癌及其癌旁肝组织均有 MMP- 2、MMP- 9表达 ,MMP - 2、MMP- 9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 (P<0 .0 1) ;MMP- 2、MMP- 9在有侵袭转移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无侵袭转移肝癌组织 (P<0 .0 1)。 MMP- 2、MMP- 9在无侵袭转移肝癌、癌旁肝组织及有侵袭转移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在有侵袭转移情况下 MMP- 2、MMP- 9在癌组织表达明显增高。预示可通过检测癌组织 MMP- 2、MMP- 9表达水平帮助判断肝癌复发、转移风险。因此 ,提示其极有可能成为防治肝细胞癌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21(TCF21)在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株HEY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CF2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细胞株和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qRT-PCR检测药物性去甲基化后TCF21的表达水平。在低表达TCF21的HEY卵巢癌细胞株中过表达TCF21,通过平板克隆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裸鼠体内成瘤能力。通过Transwell试验检测过表达TCF21后对卵巢癌细胞HEY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TCF21甲基化使其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细胞和组织,外源性过表达TCF21可抑制HEY细胞克隆形成率和成瘤能力,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论TCF21过表达可抑制卵巢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细胞中tankyrase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以白血病为主的恶性血液病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正向调控基因tankyrase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并初步探讨tankyrase对端粒酶活性调控的机理和意义 ,以实时定量RT PCR技术对髓细胞系白血病细胞株K5 6 2 ,HL 6 0 ,U937,NB4 ,THP 1,HEL ,Dami,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 6T CEM ,Jurkat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aji中tankyrase的表达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确定端粒酶活性 ,并以经磁珠分离的正常人CD3 ,CD19 和CD33 细胞和 10份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做对照。结果发现 :tankyrase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U =19,P <0 .0 1) ,其中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人CD33 细胞 ,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分别高于正常人CD3 和CD19 细胞。髓系恶性血液病细胞株tankyrase的表达 (0 .0 0 32± 0 .0 0 10 )明显低于淋系恶性血液病细胞株的表达 (0 .0 12± 0 .0 0 16 ) (F =2 3,P <0 .0 1)。Tankyrase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395 ,P <0 .0 5 )。结论 :tankyrase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呈高表达 ,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 ,提示tankyrase可能是恶性血液病中端粒酶活性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