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 mol/L 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 及(12.30±1.65)mm;浸泡10-3 mol/L AgNO3 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 mm及(11.00±0.46) mm.浸泡10-4,10-5 mol/L AgNO3 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 mol/L AgNO3 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 级、1 级、0 级、0 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 mol/L AgNO3 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及(12.30±1.65)mm;浸泡10-3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mm及(11.00±0.46)mm。浸泡10-4,10-5mol/LAgNO3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mol/LAgNO3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级、1级、0级、0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mol/LAgNO3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mol/LAgNO3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硝酸银负载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细胞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硝酸银负载珊瑚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新型植骨材料,在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国内对其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目的:制备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观察其对L929细胞的毒性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10/11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将自制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10-2,1×10-3,5×10-4,1×10-4,5×10-5,1×10-2 mol/L硝酸银溶液中制得不同浓度的载银人工骨材料.按1.25 cm2材料表面积/1 mL培养基比例加入培养基,37℃下浸提24 h.方法:将材料浸提培养基与L929细胞共培养48 h,运用MTT法测得细胞相对增殖度,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175-2008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L929细胞在不同材料上的增殖情况及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MTT法检测结果表明硝酸银浓度≤5×10-5 mol/L时,材料对L929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材料浸提液即使在高浸提比100%下,浸提产物也无细胞毒性作用.镜下观察发现5×10-5 mol/L组及1×10-5 mol/L组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结论:低浓度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的增殖、生长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通过实验证实其具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必需的理化性能。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致敏性。方法:将32只白化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别采用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阳性对照组采用体积分数为5%甲醛溶液,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根据《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最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48 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阴性对照组和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实验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说明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科植入材料表面改性可以减少或避免细菌黏附,利用金属表面的特殊涂层释放抑菌及杀菌成分可以预防骨科术后感染。目的:选择不同的制备参数,在医用纯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涂层,观测复合材料表面银离子在模拟体液中的缓释性能。方法:利用脉冲电化学方法,在含银、钙、磷离子的溶液中实现纳米银和羟基磷灰石在钛表面的共沉积,再高温烧结处理制得复合涂层钛材料,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对其形貌、组成进行表征。将分别含有0.5,1 mmol/L银的复合涂层钛材料浸泡在模拟体液中,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原子能吸收光谱法检测Ag+浓度。结果与结论:复合涂层是由纳米针状羟基磷灰石和点状的银颗粒相互交织成的网状结构,纳米银颗粒在涂层中均匀分布。高温处理后涂层变得致密,羟基磷灰石的晶化度提高,银颗粒在烧结后无团聚现象。在模拟体液中,第1-7天Ag+释放量最大,第7-30天Ag+释放量趋于稳定并维持有效抗菌浓度。含0.5 mmol/L银复合涂层钛材料在30 d时Ag+释放总量低于细胞毒性浓度,含1.0 mmol/L银复合涂层钛材料在30 d时Ag+释放总量接近细胞毒性浓度的临界值,因此含0.5 mmol/L银电解液制备的材料用于临床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性能、改性和应用的研究现状.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lsevier Science和CNKI数据库1998-01/2007-05期间与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等;英文检索词:“hydroxyapatite,polylactide/hydroxyapatite”.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改性和应用方面的文献.纳入标准:①羟基磷灰石性能及影响性能的因素.②羟基磷灰石改性研究.③PLA/HA的应用. 资料提炼:粗选有几百篇关于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66篇文献,排除重复性文献,最后纳入32篇文献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是骨修复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羟基磷灰石已经做了大量的改性研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骨科固定材料.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③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骨和软骨组织的构建和再生. 结论: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临床康复》2012,(38):7082-7082
1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的抗菌性能,见2012年3期405-408页。2新型304-Cu抗菌矫治器的细胞毒性,见2012年25期4622-4626页。3纳米氧化锌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见2012年25期4596-4600页。4LZB-GC纳米载银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抗菌性,见2011年51期9557-9560页。5载银硅灰石涂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见2012年3期475-478页。6数字化载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见2011年47期8745-8748页。  相似文献   

8.
《中国临床康复》2012,(8):1458-1458
1数字化载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见2011年47期8745-8748页。 2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肝素人工骨复合材料的骨诱导活性——见2011年34期6276-6280页。  相似文献   

9.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异位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异位成骨的影响;寻找具有骨诱导、骨传导、炎症反应轻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两种不同理化条件下制得的CHA分为A,B两组,每组都同样按照不同的4种组合方法:CHA,CHA/重组人骨形态形成蛋白-2(rhBMP-2),CHA/几丁糖,CHA/rhBMP-2/几丁糖制得4种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CHA)人工骨,分别编成A1~4小组和B1~4小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的4个部位中。术后2周、4周、6周、8周观察动物精神状况,伤口情况;以X线投照获得影像,处死动物后取材,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成骨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肝脏损害情况。结果: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CHA对成骨、炎症反应、肝脏损害无差异;不同组合的CCHA之间有差异,CHA/rhBMP-2/几丁糖的成骨效果好,炎症反应、排斥反应轻。结论:通过理化条件的改变,在不影响异位成骨、不增加炎症反应的前提下,提高了CHA的机械强度,使它更加容易塑形,适宜手术操作,应用指征、部位将更加广泛。CHA/rhBMP-2/几丁糖构型的CCHA人工骨,增加了CHA的骨诱导作用,并使该种作用均匀、持久;同时,又降低了异物移植后的炎症反应;rhBMP-2等复合药物的应用,在实验剂量时,无肝脏损害,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背景: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类复合材料支架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冷压法、粒子沥滤法、热致相分离法等,但是在增强材料界面的结合、调节材料的降解速率、改善材料的强度等方面仍不能满足要求。目的:制备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以扫面电镜对纤维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在PBS中浸泡不同时间的体外降解过程。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与聚乳酸/基体间存在化学键合,纳米粒子使纤维直径增大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加,这种结构将有利于细胞在纤维膜上的伸展和和繁殖。羟基磷灰石的引入,抑制了聚乳酸降解过程中的自催化作用,减缓了聚乳酸的降解速度。说明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更好地配合患者治疗。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及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女性配偶GQOLI总分及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得分较男性配偶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下降,其中女性配偶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需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