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各种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概述海水制盐、提溴等海水综合利用工艺,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2.
膜技术与相关海洋产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从阶 《海洋通报》1997,16(4):44-51
本文论述了与膜技术有关的几个海洋产业的发展和现状,这包括海不和苦咸水淡化,电渗析海水浓缩制盐,氯碱工业和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以及膜技术在海洋调查,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为膜技术的发展和更好地为海开发服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对多年海水日淡化量和海水冷却年利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海水淡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二个方面。这些技术、产业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淡水危机、能源、原料匮乏等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的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经济效益、主流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打造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落实国家“科技兴海”计划,发展民族产业,提升我国大型海水淡化设备的国产化能力,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淡化所”)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在天津滨海新区联合成立了中国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事业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内外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的概况。认为我国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程度较低。这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资金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观念、认识和政策问题。文章最后认为,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适当政策,鼓励技术攻关,我国海水利用事业本世纪打下良好基础,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水利用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热泵技术、海水灌溉技术等技术手段方面详细介绍了海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并分析了海水利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海水利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杨耀中(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前言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通常指:海水直接利用(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用水及大量生活用水等)海水淡化、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反渗透膜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在近50年间高速发展,淡化产能自20世纪90年代起激增.海水反渗透(SWRO)淡化已成为目前投资最省、成本最低的利用海水制备饮用水的过程.文中主要对海水反渗透淡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如膜和组件的改进,关键设备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效率的提高,多种工艺过程的不断发展,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新工艺,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应对策等.反渗透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膜分离技术的进步,并扩展其应用领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水再利用、扩大和保护水资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改造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缓解淡水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并论述了国内的水资源现状、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各种海水淡化技术的适应范围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提出了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海水淡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浓海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工程在能耗、排污、用地、取水和噪音等方面对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以及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亟须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能的增加,应完善海水淡化技术、优化浓海水排放和加快浓海水综合利用,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6年对河北省沿海海水淡化项目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海洋自然环境现状和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建立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体系。研究发现,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评价指标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即水量、水质和经济性。其中水质指标需根据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相应评价。研究表明,水深和底质类型是进行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关键因素,水源地的离岸距离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大致评价步骤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洋功能区划进行符合性分析,对水源地离岸距离进行分析,对水深和海洋底质类型进行评价,进行水质分析,最终给出适宜性评价结果。该评价体系可为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应用太阳能集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蒸馏淡化和膜法淡化的海水淡化方法。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 ,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 ,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冷冻离心实验,研究了浓海水的冷冻脱盐技术.实验研究了离心转速对冰冻的浓海水的脱盐和脱除钙镁离子的影响,并对多步冷冻脱盐前后余冰和浓海水的盐度分别进行分析,以及利用ICP-MS对其主要离子含鼍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离心转速变化对冰冻浓海水脱盐、脱除钙镁离了的影响显著.各实验离心转速条件下,脱盐和脱除钙镁离了均有较好效果.脱除率均达到88.5%和87.4%以上.随着离心转速的提高,脱盐率提高,转速4 000 r/min达到最大,但是其变化幅度减小,进一步提高转速对脱盐率和钙镁离子脱除率的提高影响不大.经过多步冷冻脱盐发现,一次冷冻离心分离,得到的余冰的盐度脱除达到99.0%.通过与原浓海水离子含量相比,钾钙钠镁等主要离子含量降低为原浓海水的3%以下.而多步离心分离之后,得到的浓海水的盐度达到原浓海水的3.3倍.每步实验,均有低盐度,低离子含量的冰生成,冰的产最达到被处理的浓海水总体积的2/3以上.  相似文献   

15.
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适用于海岛、舰船和钻井平台等工况的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及其能量回收技术还不完善。文章分别介绍手持式、自增压式和撬装式(船用、岛用和风光油储一体化)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系列的技术特点,并按类别分别介绍装置关键技术即能量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研发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与能量回收一体机的系列化产品可有效降低能耗、促进技术进步和满足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6.
海岛风能海水淡化组合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风能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是目前较新颖的研究课题,国际上报道的还不多.根据东南沿海丰富的海岛风能资源和海岛缺淡水的现状,就如何利用洁净能源--风能和从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风力发电与海水淡化装置进行组合.通过对不同功率的离网型和并网型风力发电机技术特征的分析,设计了风能发电与不同规模海水淡化装置的组合,研究表明,30 t/d以下的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利用储能电池把风能聚集起来,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大于3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必需并网.该研究还以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岛为实例,在测得该岛风能效益时间表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不同功率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与300 t/d和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相配套,并对制水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不计投资利息,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产水的单位成本为2.77元/t,间隙性生产(单纯的风力发电制水)产水的单位成本为1.43元/t,有望低于市政供水价格.  相似文献   

17.
核能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采用核动力的海水淡化技术概念及其核能与海水淡化的结合方式,分析了各种结合方式的优缺点,指出采用核能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沿海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温菲 《海洋科学》2021,45(1):110-11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内收录的1971—2020年海水淡化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对国际海水淡化研究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期刊与基金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国际海水淡化技术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以反渗透、多级闪蒸、超滤、微滤等研究为主的积累阶段;减压渗透、正渗透、纳米颗粒、石墨烯等海水淡化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从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受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对取水口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浅海取水方式,从基础地理条件、水体环境条件、灾害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四方面筛选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山东省荣成市近岸海域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的多因素空间叠置分析实现初步的适宜性空间分区,然后叠加约束条件生成最终的海水淡水取水口选划适宜性空间分区结果,形成具有科学化、定量化和空间化特征的海水淡化取水口选划适宜性评价体系。本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上完善了现有的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位置选划方法,评价结果可为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