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斜管虫病病原:鲤斜管虫病症:虫体大量寄生体表和鳃后,刺激寄主大量分泌粘液,使寄主体表和鳃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同时病鱼食欲减退,体质瘦弱。在水温适宜时,虫体迅速繁殖,2-3天内即大量出现,布满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丝的缝隙中,随之鱼也出现大批死亡。斜管虫病在鱼苗、鱼种阶段较为严重,亲鲤也往往被大量虫体侵袭,影响其生殖机能。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均可出现此病。斜管虫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一般淡水鱼均可感染,幼鱼尤其敏感。在鱼苗运输途中,也往往由于此病的发生而引起大批死亡。斜管虫的出现与水温有…  相似文献   

2.
鲤鱼斜管虫病是由于鲤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表和鳃所至,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体表和鳃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体质瘦弱。鱼体常与其他物体摩擦,致使表皮发炎、坏死脱落。鱼苗患病时,有时有拖泥症状。在水温适宜时,斜管虫迅速繁殖, 2~ 3天内即大量出现,布满在寄主的体表。鳍条和鳃丝的缝隙里,鱼也随之大批死亡。   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均有此病发生。该病在每年的 3~ 5月份流行,在华南地区,冬春两季均适宜斜管虫的繁殖。由于此时正是鱼种越冬期,体质弱且密度大,故更容易感染。无论水体大小…  相似文献   

3.
<正>淡水鱼类的斜管虫病病原体只有一种,即鲤斜管虫。鲤斜管虫属于纤毛虫门,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鳃、鳍、体表缝隙。斜管虫病为低温季节流行病,是鱼苗、鱼种的大敌,会引起苗种严重死亡。养殖中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水体恶化,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斜管虫病经常暴发。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控制,鱼的死亡率超过80%,尤其在小面  相似文献   

4.
正就水产养殖疾病而言,寄生虫病发生的比重高达25.5%,除常见的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外,小瓜虫病也是鱼苗养殖中经常遭遇的寄生虫病。小瓜虫能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其典型的症状为:鱼体表布满白色的小点,所以又叫白点病。这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较大,严重时致死率可达70%,有时甚至高达100%。斑鳢(Channa maculata)又称财鱼或生鱼,与  相似文献   

5.
四、类斜管虫病(Brooklynelliasis)  类斜管虫病为石斑鱼常发生的另一种原虫性疾病,虫体常寄生在鳃组织或体表粘膜,水质不良的鱼池或高密度鱼苗池常发病而引起严重损失。1.病因当养殖池内放养密度过高、水质不良或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常造成类斜管虫的大量繁殖。大量寄生的类斜管虫在鱼体或鳃组织爬动时,其纤毛会刺激鱼体的上皮组织,使体表的粘液分泌增加,导致上皮组织增生或坏死,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2.症状少量感染寄生时,鱼体无特殊异样。大量寄生感染时,体表先出现粘液增生所…  相似文献   

6.
斜管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鱼类的斜管虫病病原体只有一种,即鲤斜管虫。鲤斜管虫属于纤毛虫门,是一种单细胞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鱼鳃、鳍、体表缝隙。斜管虫病为低温季节流行病,是鱼苗、鱼种的大敌,能引起严重的死亡。由于养殖过程中周围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7.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郾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1993,(3):7-7
斜管虫病为低温性寄生虫病,大多发生在秋季,水温在10-22℃时较为流行,对白鲢的危害比较大,其发病症状为:鱼体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淡蓝色薄膜物质,鱼呼吸困难,呈“浮头”状。有些养殖单位认为这是由于放养密度大,造成缺氧而引起的浮头,其实不然,因此,  相似文献   

9.
淡水名优鱼小瓜虫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Fouquet)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原虫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眼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 ,呼吸困难 ,游动异常 ,有时与池内物体摩擦 ,导致表皮脱落 ,鳍条烂裂。小瓜虫侵入鱼眼可使发炎、变瞎。最终病鱼活动乏力 ,停止摄食 ,很快成批死亡。关于小瓜虫病的危害对象 ,国内多家资料已有共识 :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 ,对观赏鱼及食用鱼的苗种危害严重。笔者近十年来 ,在从事淡水名优鱼养殖及对豫北…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市沙塘园艺场水产公司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内先后发生过小瓜虫病和斜管虫病,由于发现得早及治疗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只有在发生斜管虫病时死了几尾鱼种,过程如下:一、小瓜虫病症状及治疗1.症状:11月13日上午在喂鱼时发现白鲳鱼种不摄食,而前两天鲳鱼种都抢食较狠,经观察,发现鱼种成堆在池角集中,鱼不时跳出水面,鱼体不断地和增氧机缆绳磨来擦去。捞出两条鱼种,刮取体表粘液和鳃上粘液在10×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鱼的鳃上和体表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有明显香肠形大核的小瓜虫。2.…  相似文献   

11.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奇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小瓜虫吸取鳗鱼组织作营养,并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许多小白点状脓疮。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毫米-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流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小瓜虫多寄生在体重0.4克-5克的幼鳗体表。水温15℃-23℃时适宜小瓜虫的生长和繁殖,高温或低温时均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12.
虹鳟是公认的名贵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凶猛,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场面较为壮观,加上其体色异常美丽,因此许多水族馆把它列为观赏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烂鳃病时有发生。现将本单位养殖虹鳟鱼烂鳃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及病原分析病鱼常离群独自漂游在水面,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严重时身体失衡,腹部翻转向上,最终死亡。肉眼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或鳃小田缺损。镜检绍丝发现有时出现寄生虫,但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有地细菌,因此笔者认为造成该鱼烂田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因寄生虫侵袭鱼的鳃部,…  相似文献   

13.
小瓜虫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纤毛虫 ,寄生在淡水鱼类上的是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 tifiliis) ,它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口腔、鼻、眼角膜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姜礼燔 1 997)。当病情严重时鱼类体表黏液增多 ,体色发黑 ,消瘦 ,呼吸困难 ,游泳异常 ,停止摄食 ,鱼体与固体物摩擦 ,很快成批死亡。我国水产科研人员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已研究出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的技术和方法。关于防治鱼类小瓜虫的报道较多但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主要采用汞制剂、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甲基蓝等药物治鱼类小…  相似文献   

14.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15.
庭院养殖观赏鱼鱼病防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笔者应一宾馆要求前往诊治鱼病。该宾馆庭院采用微流水养殖红鲫鱼和锦鲤,发病约10天,每天死亡近百尾。病鱼体表溃烂,体质较瘦弱,竖鳞、烂鳃,有少量水霉寄生。经解剖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显微镜观察:鳃及体表有大量车轮虫、一些三代虫、少  相似文献   

16.
观赏鱼类的小瓜虫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瓜虫病是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小瓜虫寄生各种鱼类的体表和鳃上,以上皮细胞、红血球为食夺取营养,破坏组织,同时刺激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白色囊泡,从外形看来像是一个白点,因此义称“白点病”。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能够引起鱼类大批死亡。近几年来,随着淡水养鱼技术的改进,淡水渔业的小瓜虫病日趋减少,然而观赏鱼类的小瓜虫病却很流行,并威胁着生产的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新的研究进展和防治对策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瓜虫病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疫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类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寄生病,以病鱼体表或鳃呈现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8.
一些寄生虫寄生于鱼体表后,往往会刺激鱼体分泌过多粘液,从而使体表覆盖一层粘液膜。口丝虫病、鱼波豆虫病、斜管虫病以及三代虫病,常使鱼体表覆盖一层蓝色粘液膜,现将这几种疾病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3月份,进入初春时节,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管理方面的不当,很容易成为鱼类寄生虫病高发的时候。寄生虫对鱼体伤害很大,另外对渔业产量的影响也极大,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这类疾病,尤其以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最为常见。一、车轮虫病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  相似文献   

20.
<正>刺激隐核虫病也叫海水小瓜虫病或白点病,是由寄生纤毛虫:刺激隐核虫病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海水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狮鱼,石斑鱼、金枪鱼、鮸鱼等鱼类。在养殖密度大,水质环境差,鱼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暴发。一旦发病,则极难控制,常造成大规模损失。广东的阳江市和饶平县先后出现了刺激隐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