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同期在石河子、镇江住院的维族(N=8)和汉族(N=10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内容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关系妄想的出现率汉族组显著高于维族组(P<0.01),嫉妒妄想维族组显著高于汉族组(P<0.01)。对产生此差异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C-HVA)和5-羟吲哚乙酸(C-5-HIAA)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愚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P<0.01),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P<0.01);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相似文献   

3.
多梗塞性痴呆病人血浆内皮素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36例多梗塞性痴呆和20例非痴呆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痴呆组和非痴呆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0.01);(2)两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0.05),而痴呆组又明显低于非痴呆组(P<0.05)。认为:血浆内皮素增高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与痴呆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蝎毒制剂-速可平(SV)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组,采用蝎毒制剂—速可平保留灌肠(治疗组),同时与用柳氮磺胺吡啶(SASO)肛栓剂(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肠粘膜结构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主要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也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4天,而对照组为48天(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3.3%与对照组33.3%和8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愈病例进行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6.7%与对照组40%和6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1);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和13.3%(P<0.01)。结论:速可平对UC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能改善UC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期与中青年抑郁症生活事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分析生活事件在老年期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并与中青年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老年组在病前生活事件的发生率与中青年组相似(P>0.05)。用DSM-Ш-R轴和Ⅳ和我国的LES评定,老年组病前生活事件比中青年组严重(P<0.01)。在生活事件类型中,老年组的家庭方面和躯体疾病两项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和P<0.05),中青年组的工作学习和个人方面两项高于老年组(P<0.01和P<0.05)。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清中NO、SOD、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脑水肿期,NO含量较前显著增高(P<0.01)达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进入稳定期后,NO较前稍降低(P>0.05)仍在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增高(P<0.01)仍低于正常(P<0.05),MDA含量较前下降(P<0.001)仍高于正常(P<0.01)。提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NO含量降低与脑缺血损伤有关,脑水肿期NO参与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妄想性抑郁症的遗传情况。方法:对81例妄想性抑郁症和140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进行了病历、家访和信函调查。结果:两组病人的亲属所患的精神疾病的总数无明显差异(P>0.75);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亲属所患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明显多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P<0.05);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所患的双相情感障碍也多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P<0.025);而两组病人的亲属所患的妄想性抑郁症无明显差异(P>0.5)。结论: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比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亲属易患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检测61例高血压并脑梗塞、29例单纯脑梗塞患者和20名正常人的血糖(BS)、血浆胰岛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塞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脑梗塞患者血浆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而BS、ACT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素敏感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塞面积呈负相关(r=-0.71和-0.64,P<0.01)。复查时血浆胰岛素水平虽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并可能为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2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脑出血32例,脑梗塞40例)的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脑梗塞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P>0.05),而两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胰岛素水平与病人的病情及预后相关。建议对血糖水平升高而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较低的ACVD患者应积极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轻型颅脑损伤143例短时记忆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143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商(MQ)测定,并与33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两组(MQ)差异非常显著(P<0.01);患者组认图、再认、联想、理解等短时记忆测验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依额、颞、枕、顶等着力部位分为四组,认图、再认测验四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四组间差异不显著;联想测验额、颞部着力组明显低于枕、顶部着力组P<o.01);理解测验额、颞、枕部着力组明显低于顶部着力组(P<0.05);颞部着力组MQ明显低于顶、枕部着力组(P<0.05)。提示轻型脑外伤易致短时记忆障碍,以颞、额部着力者尤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出血时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的变化规律及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技术对54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病程5天内血浆和脑脊液ET明显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病程28~30天血浆和脑脊液ET低于发病5天内,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光量子血治疗+传统治疗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低于单纯传统治疗组(P<0.01或P<0.05)。结论说明光量子血疗法能有效抑制ET合成及释放。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功扫描技术检测了162例CT显示为不同类型均脑梗塞。确定了诊断颈动脉病变的有价值的血流参数。结果表明大面积梗塞,分水岭梗塞,多发性梗塞的颅外颈动脉的高度狭窄和闭塞明显高于单发梗塞组(P<0.001,<0.01,<0.05),皮质区与皮质下梗塞的颈动脉高度狭窄闭塞亦不同(P<0.001)。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史者颈动脉高度狭窄和闭塞的发病率高(P<0.01,P<0.05),年龄和糖尿病史则对其影响不大。同时分析了心脏病患者的颈动脉血流特点。  相似文献   

13.
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不同精神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精神疾病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步骤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来检测精神分裂症40例、躁狂症18例、抑郁症20例及49名健康者的血清SIL-2R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血清SIL-2R基础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躁狂症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经治疗后血清SIL-2R显著降低(P<0.01),躁狂症则明显增高(P<0.01)。提示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有免疫缺陷,血清SIL-2R是可供判断免疫缺陷和精神症状演变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CD63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测定了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病人组3种GMP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腔隙梗塞与大面积梗塞两亚组之间3种GMP表达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者,其血小板活化程度较急性期检测者为低(CD41、CD62PP<0.05,CD63P<0.01),但与对照组比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活化水平上(P<0.05~0.01)。  相似文献   

15.
报告51例严重脑外伤急性期持续ICP监护和血CA测定结果,发现脑外伤组血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外伤后24小时内ICP与血NE、E水平显著呈正相关(r=0.730,P<0.001和r=0.542,P<0.001),脑外伤后第三天ICP与血NE、E亦显著呈正相关(r=0.604,P<0.001和r=0.451,P<0.01)。伤后24小时ICP正常或轻度增高者,65%恢复良好.35%恢复差,而ICP>5.3kPa组病人,90%以上死亡。伤后第三天ICP仍高于5.3kPa的4例病人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6.
儿童血管性头痛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放射免疫法直接测定30例儿童血管性头痛发作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同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头痛时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时有先兆组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无先兆组(P<0.01),重度头痛患儿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头痛患儿(P<0.01)。提示:儿童血管性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缩血管活性肽物质—内皮素参与。并认为动态监测患儿血浆ET含量变化,可作为本病发展,病情轻重判断的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和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97例脑梗塞患者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数目,体积,粘附和聚集功能,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体积,粘附率和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小板数目和解聚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小板体积,粘附率,5分钟聚集率虽比急性期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小板数目及解聚率与对照组相似。大面积梗塞血小板,粘附率和最大聚集率均高于小面积梗塞(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小板体积,最大聚集率与脑梗塞容积呈正相关。结论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消耗,体积增大,功能亢进,血小板体积与最大聚集率和梗塞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脂质代谢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例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RBCm)及血浆总胆固醇(T-ch)、载脂蛋白(APO)A1、B100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同55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血栓患者RBCm上T-ch、APOA1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APOB100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血浆中APOA1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APOB100、T-ch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BCm脂质成份改变与血浆脂蛋白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脑血栓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RBCm脂质成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并与1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升高(P<0.01),而且其浓度与梗塞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脑动脉硬化症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浆内皮素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说明内皮素可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可能作为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对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46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和TIA患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和TIA两组间比较IL-1、TNF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各指标水平与梗塞部位无关。神经功能重度受损者的IL-1、TNF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受损者(P<0.01、P<0.05)。动态观察到在发病第1天与第4、7天的IL-1、TN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