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句“虎兕相逢大梦归”出自《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二首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这首诗写贾元春。“虎兕相逢” ,续者论者颇多歧义 ,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说 :一、续作者高鹗以为指年月。他在续书第九十回说 :  相似文献   

2.
<正> 在《“市人小说”“世情书”与<红楼梦>》(载1986年第3期《社会科学战线》)一文里,我们从史的源流探讨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代表作”有异于“世情书”的基本特点,但是,仅仅借用“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这句评语,还只能说明《红楼梦》在“人情小说”创作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并不足以概括它的特殊的“情”的境界的创造。可以说《红楼梦》还在手抄本阶段,就有人开始从“情”方面阐发作者的创作宗旨了。  相似文献   

3.
蔚然  文革红 《江汉论坛》2003,(2):112-114
《红楼梦》取得了中国古代小说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历来为评论家激赏。然而人物容貌描写却存在明显的不足。《红楼梦》中人物容貌描写沿袭前代小说,以“只见”引出骈偶句,生硬插入文中,阻断行文的流畅自然,而且描写时大量袭用陈旧意象,缺乏个性特征。虽偶有精彩之笔,但前代小说中也不乏此例。因此《红楼梦》人物容貌描写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作品整体艺术成就相比,可谓碧玉微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宋词中相逢情境的具体分析,阐述了宋人在"忧患意识"笼罩下相逢后却悲从中来的特点,对文人与女子的相逢和梦中相逢两个特殊情境进行了具体分析,《鹊桥仙》词牌名和"七夕"节日由于它特殊的背景,其与相逢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昆曲传统剧目中 ,《山门》是一出相当流行的折子戏。它出自清初剧作家丘园的传奇《虎囊弹》。自清末以来 ,戏曲研究者几乎都认为《虎囊弹》全本无传 ,仅存一出。据考证 ,《虎囊弹》全本虽已失传 ,却也并非只有一出“山门”留存 ,共有两出“寄生”在残本《忠义璇图》中 ,如果把作过增改的“旧有”单出算上 ,就共有六出来自《虎囊弹》。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源流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红楼梦》是属于“人情小说的分类;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鲁迅又曾把清代小说分成四派,而称“人情派”小说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何谓“人情小说”或“人情派”?溯其源流,还要从宋元平话讲起。在讲到“明人情小说”时,鲁迅对它的特点是这样概括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的《螃蟹咏》,颔联是“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饕餮王孙”是明指,“横行公子”是暗喻,明暗相映,物我交融,对仗极为工切。粗看似信笔而就,妙手偶得;细察却出语有据,化旧为新。 先谈对句。此句系用金代诗人元好问《送蟹与兄》诗中“横行公子本无肠”句,稍加点窜,赋予新意。倘再向前推溯,则元好问的诗句是把晋代葛洪《抱朴子·登涉》中“无肠公  相似文献   

8.
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修订本)585页说:“除了避讳之外,其他的忌讳,也可能引起事物名称的改变。古人忌虎,所以称‘虎’为‘大虫’”。这个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不妨先从“大虫”一词的来源说起:在上古的时候,“虫”字曾经一度扩大到动物的总称。《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虫,兽身蛇首,名曰琴虫。”《庄子·应帝王》:“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吕氏春秋·本(?)》:“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大戴礼·曾子天圆》:“毛虫之精者曰鳞;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论衡·自纪篇》:“人亦虫物,生死一时。”人们最初对“虎”的认识并不一致,《战国策·秦策》:“虎者,戾虫”。《论衡·遭虎篇》:“夫虎,毛虫”。可见是从不同的角度定性的。  相似文献   

9.
论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对全面广泛地表现作品的政治主题,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关于“十二钗”的结局,曹雪芹虽然在第五回的判词和十二只曲子中对她们的悲剧命运作了暗示,但在前八十回大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论《芙蓉女儿诔》在中国祭文史上的地位──《红楼梦》探微之四王人恩《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这已成公论;它是一部空前的“文备众体”的小说杰作,也逐渐为研究家们所认同。从《红楼梦》所涉及的各种文体来看,曹雪芹是自觉地以此多角度地描摹人物,表现主题,同...  相似文献   

11.
诗句“致使香魂返故乡”出自《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写香菱。其中“故乡”一词 ,读者往往误以为是指香菱的出生地———苏州。其实不然 ,它应当是指太虚幻境 ,例如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反认他乡是故乡”句旁有脂批云 :“太虚幻境 ,青埂峰一并结住。”两个“故乡”的含义是一样的 ,都是指灵魂的故乡———太虚幻境或青埂峰。因为香菱和其他“风流冤孽”投胎入世前 ,都曾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死后必定前往销号。再者 ,香菱在幼年时被拐子拐…  相似文献   

12.
一打从《红楼梦》问世以来,把它看成另有寓意的政治小说的观点就存在着。说法不一,但大部分都认为作者在文字之外总隐藏着些什么言外之意。七十年代,一些评论《红楼梦》的文章也宣传过类似观点。这种观点,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爱情掩盖说:《红楼梦》是写政治斗争的,谈情是为了打掩护。柏青的《封建社会末世的历史画卷》大概可算作是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讲了一通雍正如何阴谋夺位,曹家如何因此一败涂地之后说: 然而,在乾隆这个封建专制统治空前残  相似文献   

13.
温庆新 《中州学刊》2024,(1):152-159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评者对《红楼梦》阅读“体验”后,意图与文本进行怡然自得交流的体现。作为一种批评与阅读媒介,现代“小说话”不仅对传统小说的现代接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能够揭示彼时小说批评的新原则与新意义导向的文化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在今传本《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死是一桩谜案。小说第五回写宁荣二府女眷于会芳园内设宴赏梅,“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息一回再来。”这时,秦可卿应声而出,主动地向贾母领受照护“宝二叔”的任务。这是秦可卿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首次登场,与广大读者见面。第七回,王熙凤应尤氏之邀,领宝玉到宁府喝酒抹骨牌,秦可卿再次出场,并把自己的小兄弟秦钟介绍给久想一见的贾宝玉。从这次公开出场中,读者还丝毫看不出秦可卿有病在身的任何征兆。但是,到了第十回,秦可卿的婆婆尤氏同贾璜家的谈话中却说: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红楼梦》中李纨的判词一直使人感到疑惑难解: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于他人作笑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对此的注释是: “后二句句意难以确定。或谓化用唐代僧人寒山《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销返成水。’说李纨一生三从四德,晚年荣华方至,却随即死去,只留得一个诰封虚名,白白地给世人作谈资笑料。”这样解释虽自有其道理,但“空相妒”三字却落空了,曹雪芹的原意决不会是指生死互相妒嫉的。况且,李纨一生三从四德,抚养儿子成立,其事迹在当时封建社会应是楷模,又怎会被当作“笑料”呢?被当作“笑料”的内容,显然应与“空相妒”三字有关.  相似文献   

16.
明清长篇小说的人物性格呈现方式经历了从“四大奇书”的“同在性”呈现向清代《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连续性”呈现的逐渐嬗变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小说由原始向现代形态逐渐转型的体现.明清长篇小说大面积存在“同在性”性格呈现方式,其原因主要在于早期小说习惯选择空间化叙事架构,很多小说作者和读者面对形象时共有的朴素的空间认知思维习惯导致小说有意无意地消解了人物现实存在所固有的时间维度,小说叙述者的全知叙事权力的过度膨胀也助长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7.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是一部谈情说爱的爱情小说。是小说,人物、事物情节、时间、地点就是塑造的。”“贾府、大观园可东可西、可南可北、没有什么原型,就在《红楼梦》中。”脂砚斋说的一些话“奇奇怪怪,是故弄玄虚。是假冒的,卖弄的、说教的、胡诌的、轻簿的、不通的、无用的”、“质量低劣”。《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按这些人的说法,“红学”的内涵、外延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19.
此文载《复旦学报》(社科版)一九八八年第四期,作者黄霖.文章说:《续金瓶梅》作为一部小说,在艺术表现上自有它的特色.它是一部人、事、情、理并头齐进的作品.小说写上层的、正面的人物,较多败笔,因多从概念出发;写下层的、反面的,较多生动,因多有实际经验.这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20.
明清文化和文学具有向梦幻拓展的内在趋向。“梦”作为“原本思维”,其表达方式具有浓缩-转移-象征的特征,梦的意义又可区分为“显意”和“隐意”两个层面。《红楼梦》是明清梦文化或梦文学的代表性著作,因此研究《红楼梦》这个大梦时应注意到它的浓缩性、转移性、象征性以及显意与隐意的层面。本文仅就《红楼梦》中贾氏名讳的隐意与显意作一探讨,即从这一点上来看《红楼梦》深邃的意蕴和它的反现实反封建的潜在意向及其艺术构思经营之匠心。《红梦楼》有名姓人物达三百,其中贾氏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