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喉罩通气在乳腺癌根治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通气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评价喉罩应用于此类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5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通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使用喉罩的方法及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结果:49例(98%)患者在全麻喉罩通气下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后平均动脉血压(MAP)及心率(HR)较麻醉前低,置入喉罩后HR与置入前相比有所增加,喉罩放置时血氧饱和度(SpO2)较麻醉前高,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较低,各项指标在喉罩拔出前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无返流误吸发生.结论:喉罩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麻醉操作简便,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喉罩置入和气管插管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不同效果。方法将60例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置入组(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观察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二组通气、气体交换良好;TT组在T2和T5时间点HR明显快于T0时及LMA组(P<0.05),SBP、DBP明显高于T0时及LMA组(P<0.05);TT组麻醉并发症高于LMA组。结论喉罩置入应用于全身麻醉明显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陈振明  刘明  李立伟 《吉林医学》2015,(7):1432-1433
目的:比较分析SLIPA喉罩与普通喉罩(LMA)在气道管理的对比应用。方法:60例拟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SLIPA组与LMA组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SLIPA喉罩和LMA,观察并比较血流动力学、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置入一次成功率、呼吸道密封压、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前后及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均未发现喉罩移位及返流误吸情况。SLIPA组患者置管部位舒适度显著高于LMA组(P<0.05)。结论:SLIPA喉罩在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应用简便,对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较普通喉罩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在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成功置入LMA需要足够的麻醉深度来减少上呼吸道反应和防止咳嗽、呕吐和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尽管异丙酚对气道反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单用仍不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我们经常会辅助短效有力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从而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2].在成人门诊手术中瑞芬太尼快速起效和良好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使其成为异丙酚较好的辅助剂.然而,在小儿手术中,瑞芬太尼用于LMA置入的最佳剂量国内外罕见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单纯异丙酚(2.5 mg/kg)同时不使用肌松剂诱导时,成功置入LMA所需要的瑞芬太尼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5.
喉罩和气管插管全麻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国  肖军 《河北医学》2008,14(5):560-562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烧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烧伤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成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TT)组,采取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SPO2、PETC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MA组在置入期和拔除期HR、MAP的变化较T组小(P<0.05和P<0.01),两组的SPO2、PETC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LMA组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的并发症少于TT组(P<0.01)。结论:喉罩用于烧伤手术麻醉,置入方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传统的气管插管(TT)方法作比较,探讨喉罩(LMA)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喉罩组(LMA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30例)?LMA组全麻诱导静脉给予丙泊酚1.5 mg/kg和雷米芬太尼2 μ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LMA置入?TT组全麻诱导时加用肌松药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LMA或TT置入前?置入后以及拔除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或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监测术毕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及LMA或TT置入前?拔除前的MAP?HR?SpO2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或TT时LMA组的MAP?HR低于TT组(P < 0.05),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LMA组少于TT组(P < 0.05)?结论:喉罩下全身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喉罩(LM)全身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ASA Ⅰ~Ⅱ级,拟行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29例,麻醉诱导静脉用芬太尼2~2.5μg/kg.异丙酚2~2.5mg/kg.插入喉罩,维持用瑞芬太尼、异氟醚和氧气.患者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观察诱导前和置喉罩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结果 置入喉罩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心率(HR)与诱导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血压(SP/DP)比诱导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置入喉罩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无统计学意义.SpO2比诱导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术中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并无增加趋势.结论 LMA用于30~100min官腔镜手术,具有比较满意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低氧及二氧化碳蓄积,也无返流误吸的发生.喉罩较之硬膜外麻醉减少了探作时间和生理紊乱、麻醉并发症及低血钠综合征的概率;较之面罩全麻解决了气道管理问题;较之气管全麻减小了血流动力学波动.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比较好的宫腔镜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和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200例,均为择期手术。ASAⅠ~Ⅱ级,年龄25~60岁,体重51~62kg。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IT组)100例和喉罩组(LMA组)100例,监测并记录两组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后(T2),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3)、后(T4)的SBP、DBP、HR、PETCO2,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等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两组T2、T3时的SBP、DBP、HR比较,I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两组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IT组咽喉痛、声音嘶哑、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MA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可靠,操作简单,临床应用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LMA(Supreme)喉罩和气管插管复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功能异常,无口咽部疾患及困难气道,择期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喉罩组置入LMA(Supreme)喉罩全麻,气管插管组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全麻。观察插管(喉罩)期间、手术期间、拔管(喉罩)期间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手术期间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手术期间胃肠胀气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手术期间血压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喉罩组胃肠胀气发生率(0例)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18例)(P0.01),喉罩组拔管期呛咳、体动发生率(4例)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16例)(P0.01)。结论:LMA(Supreme)喉罩复合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平稳,与气管插管比较,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刘希洪 《吉林医学》2010,(35):6472-6473
目的:观察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在小儿白内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I~Ⅱ级、小儿外伤性白内障择期手术患者40例,无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麻醉诱导静脉用芬太尼1~2μg/kg,异丙酚2~3mg/kg,吸入七氟醚。术中维持用七氟醚和氧气。所有患者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观察诱导前和置喉罩后不同时间段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结果:置入喉罩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心率(HR)、血压(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比诱导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术中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应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也无反流误吸发生、不用担心术后拔管等优点,在小儿白内障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喉罩应用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颅骨修补术患者20例。麻醉诱导为缓慢静注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后3~5 min后待患者意识消失、无明显对抗时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为丙泊酚5 mg/(kg.h),瑞芬太尼0.1μg/(kg.h)。手术开始时,由手术者采用0.5%利多卡因在手术区域行局部浸润麻醉。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及术毕患者苏醒时间。结果:20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期间各时间点HR、BP、SpO2及R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至患者OAA/S评分≥4分的时间为(7.53±2.56)min。麻醉期间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SpO2<93%),无低血压,无恶心、呕吐,无心动过缓。1例女性患者术毕苏醒后烦躁。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加局麻配合使用喉罩应用于颅骨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木香  李祥奎 《四川医学》2011,32(8):1183-1185
目的观察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乳腺手术应用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苏醒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乳腺包块切除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I-VA组(F组)和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IVA组(R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给予利多卡因1 mg/kg、顺时阿曲库铵0.1mg/kg、咪唑安定0.04mg/kg、丙泊酚1~1.5mg/kg,F组给予芬太尼3~4μg/kg,RF组给予雷米芬太尼1μg/kg。意识消失后置入4#喉罩(LMA)。麻醉维持均以雷米芬太尼0.1~0.25μg/(kg.min)、丙泊酚5~8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两组患者均在缝皮结束前2min停麻醉药。记录诱导、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术后24h疼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和T3时BP和HR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R组长于R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内VAS评分R组低于RF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各有1例。结论以芬太尼诱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的TIVA平稳、苏醒快、舒适,适用于乳腺包块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咪唑安定组M组(n=30),异丙酚组P组(n=30)。分别首先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或异丙酚0.5mg/kg静脉推注,再给予咪唑安定(0.05~0.2)mg/(kg·h),异丙酚(0.5~3)mg/(kg·h)持续微量泵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3级,于镇静前、镇静后10min、30min,1h、2h、4h、8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用药量、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用胸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后,病人的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MAP、CO和CI在镇静阶段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和SVR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且二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比较它们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12 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氯胺酮全身麻醉组(PK组) ,n =6 0 ;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O组) ,n =6 0。PK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混合液(PK液) ,切皮前,先给予丙泊酚1.5mg/kg ,缓慢静脉注射,5min后给予氯胺酮1.5mg/kg ,缓慢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按丙泊酚剂量以每小时4mg/kg~8mg/kg微泵输注PK复合液,按需调整给药速度。RO组: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入0 .33%罗哌卡因15ml~2 0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 .33%罗哌卡因4ml和5ml。结果:PK组麻醉效果优为6 0例(占10 0 % ) ,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均在94 %以上,术中无呕吐及呼吸抑制等情况。RO组:麻醉效果优为5 1例(占85% ) ,良为9例(占15 % ) ,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1例,喉返神经阻滞3例,术中出现血压升高7例、心率加快7例,SpO2均在94 %以上,术中无呕吐。PK组麻醉效果优于RO组。结论:PK组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优于RO组,副作用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麻醉效果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晓艳  徐子龙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18-919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利多卡因静脉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利多卡因组(C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K组给予氯胺酮2.0 mg/kg;C组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利多卡因混合液(异丙酚60 mg、氯胺酮100 mg、利多卡因40 mg配制成总量10 mL的混合液,简称PKL)0.2 mL/kg,均在1 min内匀速静注。麻醉维持:K组用氯胺酮2.0~4.0 mg/(kg.h)微量泵恒速输注,C组用PKL混合液0.2~0.4mL/(kg.h)微量泵恒速输注,根据手术刺激增减药物剂量。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给氧,术毕停用药。结果K组麻醉后MAP和HR较麻醉前升高(P<0.05);C组麻醉后MAP和HR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清醒时间C组明显快于K组(P<0.05),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K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利多卡因静脉麻醉较氯胺酮静脉麻醉更平稳,术后清醒快,更适合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及利弊。方法:选择16例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采用异丙酚2.5mg/kg、芬太尼2μg/kg麻醉诱导后,行喉罩置入术,听诊法和观察胸廓运动确定喉罩在正确位置 之后行手术。静脉泵推注异丙酚每分钟100μg/kg维持麻醉,连续监测ECG、MAP、HR、SPO2。结果:LMA置入第1次成功率81.3%,第2次置罩成功率93.8%,第3次置罩成功率100%。术中无呼吸道堵塞、咳嗽、喉痉挛及胃内容物误吸等,通气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一例发生咽喉疼痛。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成人和小儿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临床部分情况下可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其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如何减轻坐位颅脑手术病人的生理变化。方法  2 0例病人均采用体位改变前扩容、半清醒插管、体位改变后进行控制呼吸等方法。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结果 患者在体位改变及麻醉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 采用半清醒插管、体位改变前扩容等措施可减少体位改变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熊其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49-1651
目的:研究氯胺酮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异位妊娠患者,针对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A组在气腹前3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mg/kg、氯胺酮0.5mg/kg作麻醉诱导,用微量泵静脉输入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以异丙酚0.5mg/(kg·h)、氯胺酮1mg/(kg·h)维持麻醉。B组在气腹前3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作麻醉诱导,用微量泵静脉输人异丙酚8~10mg/(kg·h)维持麻醉[2,3]。结果:A组的药物用量优于B组(P<0.05),两组在麻醉平面固定后5min、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10min等时段BP、HR、SpO2、PETCO2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PETCO2与气腹前相比均升高(P均<0.05)。结论:氯胺酮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诱导喉罩置入条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巍  董冉 《黑龙江医学》2009,33(9):665-666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诱导喉罩置入的条件。方法行眼科手术的患者60例。8~12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S组采用单次潮气量法诱导,吸入8%七氟烷,P组患者静注丙泊酚2.0 mg/kg,记录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喉罩置入的时间和次数以及诱导时喉痉挛、呼吸抑制、咳嗽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S组(50.6±11.3)s,P组(47.8±7.1)s。S组喉罩置入较P组花费时间长(P<0.05),1次喉罩置入成功几率低,为76.5%。两组之间喉痉挛、咳嗽等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诱导呼吸抑制发生的几率要高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均可作为喉罩置入的诱导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无差异。丙泊酚发生呼吸抑制的几率较高而七氟烷喉罩置入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手术 ,通过观察患儿呼吸和循环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以评价其用于婴幼儿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浅表手术的婴幼儿3 0例 ,术前 3 0min肌注东茛菪碱 0 .0 0 6mg/kg ,苯巴比妥钠 2mg/kg ,入室前肌注氯胺酮 5mg/kg基础麻醉 ,麻醉首次负荷量异丙酚 2 .5mg/kg ,氯胺酮 1.2 5mg/kg ,麻醉维持用异丙酚 6mg·kg- 1·h- 1,氯胺酮 3mg·kg- 1·h- 1,术中刺激患儿有疼痛反应 ,则追加异丙酚 2 .5mg/kg ,氯胺酮 1.2 5mg/kg。监测静脉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前后以及术毕停药后心率 (HR)、血压 (B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RR)的变化 ,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静脉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后 1、3、5min平均动脉压 (MAP)明显低于用药前 ,用药后心率减慢 ,除手术开始时切皮刺激心率增快 ,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意义外 ,其他时间均明显低于用药前 ,但整个麻醉期间血压和心率仍维持在正常范围 ,无需处理。在持续吸氧条件下 ,围麻醉期SpO2 和RR维持平稳 ,患儿保持自主呼吸 ,不需气管内插管。除 2例术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未完全控制致术中出现刺激性咳嗽和部分呼吸道梗阻外 ,术中和术后未观察到由麻醉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