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的下肢手术患者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抽取180例下肢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者行相应的椎管内麻醉,之后均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静脉泵注,0.4μg/kg;之后给予右美托咪啶泵注至手术结束,观察组维持剂量和速度为0.2μg·kg-1·h-1。对照组维持剂量和速度为0.4μg·kg-1·h-1。结果:除时刻T0外,观察组各时刻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2μg·kg-1·h-1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建议在椎管内麻醉中,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酌情追加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硬膜外麻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20例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中下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0例. D组予以右美托咪啶0.5 g/kg负荷量静脉注入,后按0.3~0.5μg? kg-1? h-1维持,P组予以丙泊酚0.5 mg/kg负荷量静脉注入,后按2~3 mg? kg-1? h-1维持麻醉,监测并记录给药前(T0)、输注完负荷量后即刻(T1)、输注维持量5 min(T2),输注维持量10 min(T3)、输注维持量30 min(T4)、输注维持量1 h(T5)、停止输注后10 min(T6)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2),行Ramsay评分评估镇静程度.依据患者的精神情绪松弛状态和有无不良记忆将镇静效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种情况.结果 D组各时点MAP均较P组高,其中T1~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各时点RR均较P组高,其中T3、T4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HR及SpO22组无明显差异.2组麻醉效果满意,镇静效果好.结论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同时不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臂丛麻醉辅助镇静的效果。方法:90例在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D1、D2、D3三组。麻醉效果确切后,D1、D2、D3组分别在10 min内给予不同诱导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2μg/kg、0.4μg/kg、0.6μg/kg,观察T0(给药前)、T1(给药结束)、T2(给药后10 min)、T3(20 min)、T4(30 min)各组患者的Ramsay评分、HR、MAP、RR及Sp O2。结果:D2、D3组T1~T4Ramsay评分高于T0;D2、D3组T1~T4Ramsay评分高于D1组;D3组T1~T4Ramsay评分高于D2组;D2、D3组T1~T4HR低于T0;D2、D3组T1~T4HR低于D1组;D3组T1~T4HR低于D2组。结论:0.4μg/(kg·min)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臂丛麻醉辅助镇静适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全身麻醉开腹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以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5 min和10min后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10min观察组的脑电双屏指数(BI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麻醉清醒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芬太尼、异丙酚以及异氟烷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物用药剂量,增强镇静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邓辉铃  刘炯峰 《右江医学》2014,42(5):582-584
目的 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使用静脉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麻醉前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5 mg·kg-1的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1 μg· kg-1的右美托咪啶,且在手术过程中以0.5 μg·kg-1的速率注射右美托咪啶.采用ELISA法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及手术结束后1天测定患者血清IL-6,观察患者麻醉结束至清醒睁眼(T1)、清醒至拔管(T2)、拔管至出室(T3)三个时段的时间,应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评价标准观察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手术后及手术后1天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3天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1、T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啶能显著降低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且其机制与炎症反应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Dex)对硬膜外患者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探讨其能否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方法:选择60例下肢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测试满意后,用微量泵泵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0.4μg/kg,10min内泵完,然后以0.2μg/(kg.h)维持输注,记录给药前(T0)、输注负荷量结束即刻(T1)、输注维持量5min(T2),输注维持量10min(T3)、输注维持量30min(T4)、输注维持量1h(T5),停止输注后10min(T6)、停止输注后30min(T7)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SBP、DBP、MAP、HR、RR、SpO2,并对患者进行OAA/S镇静评分。结果:T1-T7时点患者的SBP、DBP、MAP、SpO2与T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1~T7时点患者的HR明显降低,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R在T1~T6时也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点的BIS值与T0时BIS值相比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6时OAA/S评分明显降低,与T0时的值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7时,BIS、OAA/S评分与T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硬膜外麻醉患者的术中镇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对妇科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8例,ASA Ⅰ~Ⅱ级,给予患者10min恒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记录输注过程患者心率的变化,每30s记录一次.若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则静脉注射10μ g/kg阿托品处理,并记录处理次数及效果.结果 与患者基础心率(79.7±10.2)相比,输注右美托咪啶2min后患者心率开始下降(P<0.05),2min~10min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3.4±10.7、71.3±6.9、67±7.9、62.9±6.8、63±8.0、61.9 ±8.1、60.3±9.1、58.3±7.8、56.4±3.5、54.9 ±4.7、56±3.1、56.1±3.6、54.1 ±4.6、55±6.0、55.1±5.9、57.4±4.9、56.3±6.5.1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44.4%)在输注过程中心率低于50次/min,采取静注阿托品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 10min恒速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2min后患者心率开始出现下降,静脉注射阿托品患者心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沙江波 《吉林医学》2012,33(35):7652-765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为右美托咪啶组(25例),F组为氟芬合剂组(2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在臂丛神经阻滞前(T0),切皮即时(T1),手术15 min(T2),手术30 min(T3),术毕(T4)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分值。结果:D组患者在使用右美托咪啶后血压、心率平稳,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Ramsay评分较F组高(P<0.05),镇静效果好。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神经阻滞中镇静效果好,呼吸抑制轻,是理想的辅助镇静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方法 对30例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10min内缓慢给予负荷量1.0ug∕kg,之后微量泵以0.2ug-7ug∕kg.h速度输注维持,以获得3-5级Ramsay镇静评分,同时监测患者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呼吸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30例患者在负荷剂量均能达到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均在3-5级,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气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镇静可有很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春旭 《当代医学》2011,17(34):124-12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儿童硬膜外麻醉(CEA)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90例6~12岁、ASA I或II 级择期拟行CEA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即D1:0.4ug.kg-1.h-1,D2:0.6 ug.kg-1.h-1,D3:0.8 ug.kg-1.h-1.手术开始前10min,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ug.kg-1(10min输毕),分别以0.4、0.6、0.8ug.kg-1.h-1微泵输注维持.记录麻醉前(T0) 、CEA 麻醉后15 min(T1) 及用药后10min(T2)、30min(T3)、60min(T4)的MAP、H R、SpO2和Ramsay 评分及术中躁动、低氧血症,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T2~T4时,D1、D2、D3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P〈0.05),T3~T4时,D3组显著高于D1、D2组(P〈0.05),而D1、D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3、T4时三组MAP均低于T0(P〈0.05).与D1、D2组相比,T3~T4时D3组HR明显减慢(P〈0.05).术中低氧血症、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3组高于D1、D2组(P〈0.05).结论 静注右美托咪定0.8ug.kg-1负荷量(10min输毕)后以0.4~0.6ug.kg-1.h-1维持适合儿童患者CEA的镇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全麻诱导中对脑电双频谱及血流动力学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及右旋美托咪啶+咪达唑仑麻醉。分别记录病人入麻醉室时(T0)、诱导后5min(T1)、诱导后10min(T2)、插管即刻(T3)以及插管后1min(T4)、2min(T5)、5min(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结果 D组T1、T2时刻BIS值显著低于M组(t=4.22、6.80,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BIS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M组相比,D组气管插管后T4、T5时刻HR、SBP明显低于M组(t=2.14~4.11,P<0.05)。结论 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全麻诱导中可明显降低BIS值,用于神经外科病人全麻诱导较单用咪达唑仑组血流动力学指数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和剂量效应。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各30例),分别治疗7天,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S-9、TNF-α、vWF及血脂、肝、肾功能等常规生化指标。结果:①2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10 mg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S-9、TNF-α、vWF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S-9、TNF-α、vWF水平与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MMPS-9、TNF-α、vWF的水平,且强化治疗后更明显,这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地他汀 -舒降之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降脂作用。方法 :72例均系肾综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 ,随机分治疗组 (5 6例 )和对照组 (16例 )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治疗组给予服辛伐他汀每晚 5~ 2 0mg ,14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同时服用非诺贝特 ;对照组未用降脂药。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2周血脂全套 (TC ,TG ,LDL和HDL)、肝功能 (AST ,ALT ,TP和ALB)、肾功能 (BUN ,Scr)、及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每晚 2 0mg服用 1周可使 6 3%的患者总胆固醇 (TC)下降 33% ,服用 2周可使 84%的患者血TC降至正常 ;单用辛伐他汀在降低TC的同时 ,可使甘油三酯 (TC)下降 43.16 % ,若与非诺贝特合用可使TG下降达 6 4.2 2 % ,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辛伐他汀的降脂作用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密切相关 ,2 0mg >10mg >5mg ,每晚服用 5mg共 2周仅能使 6 0 %的患者TC下降 12 .5 %。结论 :辛伐他汀 (每晚 2 0mg)能安全、快速有效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脂血症 ,而对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近期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围气管插管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应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穴位电刺激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静脉诱导前先电刺激双侧内关、曲池穴30 min,然后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于入室后(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及气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同时,取动脉血检测皮质醇、血糖水平.结果 A组T2、T3、T4与T1 时间点BIS值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 B 组T2、T3 与T1 时间点BIS值比较显著升高(F=53.82,P<0.01);A组与B组插管后MAP、HR、皮质醇均显著升高(F=12.4~51.1,P<0.01),两组间T2、T3、T4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37~6.22,P<0.0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BIS值变化及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病人甲状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高血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眯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双通道靶控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全麻,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前15min泵注右美托眯啶1μ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给药前(T0)、手术切皮(T1)、剥离甲状腺上极(T2)、手术结束(T3)时两组病人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毕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结果T1、T2、T3时右美托咪啶组HR、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7.04~20.32,P〈0.05);右美托咪啶组T0、T1、T2、T3时HR、MAP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7.27、245.10,q=3.15~36.62,P〈0.05);右美托咪啶组拔管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902,P〈0.0);两组苏醒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泵注右美托咪啶有利于高血压病人甲状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稳定,不影响苏醒和拔管时间,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病人50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诱导插管后随机泵注生理盐水或0.8μg.kg-1.h-1 DEX至硬膜完全关闭。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调节丙泊酚输注速度,记录两组术前、用药前、停药后及拔管期间血压、心率以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后15min内记录病人呛咳次数、氧合不足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心率均有所上升,C组更明显(t=2.355,P<0.05)。D组拔管期血压比C组明显降低(t=4.106~4.456,P<0.05)。舒芬太尼及丙泊酚使用量C组也多于D组(t=4.605、6.591,P<0.05)。D组呛咳次数显著少于C组(u=4.000,P<0.05)。结论 DEX可明显改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使用SNAP指数(SI)监测麻醉深度,以寻求合适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睡眠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20例,应用SNAPTM监测仪监测SI,丙泊酚首次剂量均采用1.5 mg/kg,3组病人均于丙泊酚给药前1 min分别注射枸橼酸芬太尼0.5、0.7、1.0 μg/kg.3组均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置胃镜,检查中根据SI调整丙泊酚用量,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停止用药.结果 对比0.5 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增加剂量至0.7及1.0 μg/kg并不能进一步减轻咽喉反射、减少体动、加速苏醒及定向力恢复,而应用较大剂量(1.0 μg/kg)芬太尼可明显增加呼吸抑制发生率(χ2=17.65,P<0.01).结论 推荐使用小剂量芬太尼(0.5 μg/kg)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老年甲状腺患者运用不同的切除术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改良术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术式治疗。通过对二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的SF-36问卷结果共三项指标来评定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四个方面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测评,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日常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这六个方面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甲状腺患者采用的小切口改良术式,手术情况佳,并发症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病人是否对异丙酚的效果存在差异,以期对临床麻醉应用异丙酚提供个体化依据.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病人80例,年龄40~60岁,体重50~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血型(n=20)分为A组、B组、AB组、O组.病人入室稳定10min后测定靶控输注异丙酚前T0的MAP、HR和BIS值,之后开始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浓度4μg/mL,目标浓度6μg/mL,分别在靶控浓度4μg/mL(T1)、4.5μg/mL(T2)、5 μg/mL( T3)、5.5μg/mL(T4)时测定MAP、HR、BIS值.分别计算每组用异丙酚后各时间点MAP、HR、BIS与麻醉前测定值的差值△.结果:各时间点△MAP、△HR比较,B组最高,(P<0.01),0组次之(P<0.05),而A组和AB组无明显差异.△BIS,只有A组在T3和T4时间点大于其它血型组.结论:不同ABO血型病人异丙酚应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1)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2)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1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37例治疗结果;(3)结果 内固定组平均住院日及手术时间均较短,出血量少,费用低,骨折愈合率93.8%(15/16),股骨头坯 煞费苦心率18.8%(3/16)。需行髋关节置换术3例,再手术率为18.8%(3/16)。人工髋关节组需翻修手术2例再手术率为9.5%(2/21)。关节功能优于内固定组。(4)结论 Garden分类Ⅰ,Ⅱ,Ⅲ型70岁以下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可先行内固定治疗,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宜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