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0.2mol·L ̄(-1)NH_4Cl-NH_3·H_2O底液中,(pH为9.26),得到一个极为灵敏的Fe(Ⅲ)-TEA-5-Br-PADAP-H_2O_2配合吸附催化波,其峰电位为-0.71V(vs.SCE)。铁浓度在1.8×10 ̄(-10)~5.4×10 ̄(-6)mol·L ̄(-1)范围内与二阶导数波高呈线性关系。对该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证明是一种配合吸附催化波,并成功地应用于各类水样,钒催化剂中微量或痕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新水溶性卟啉试剂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T(3-BrP)PS_4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3,铜与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此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12.8nm,摩尔吸光系数为2.61×10 ̄5L·mol ̄(-1)·cm ̄(-1)。铜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943、+0.167x,相关系数为r=0.9997。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直接用于大米和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与AAS法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研究了β-CD对Zn(Ⅲ)-m-BrTPPS_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7×10 ̄5L·mol ̄(-1)·cm ̄(-1),Zn(Ⅱ)的浓度在0~5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应用本法于人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铜(Ⅱ)和锌(Ⅱ)分别在0.1mol/L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pH6.5)和0.25mol/LNH_4Cl溶液中,与氟哌酸形成良好的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分别为-0.26V和-1.28V(vs;SCE);络合比分别为1:3和1:2;峰电流与铜(Ⅱ)和锌(Ⅱ)的浓度均在4.0×10 ̄(-7)~5.0×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7.0×10 ̄(-8)和5.0×10 ̄(-8)mol/L。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行为,表明均具吸附性,而铜(Ⅱ)-氟哌酸体系属络合物中铜(Ⅱ)的两电子还原的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多卤代水溶性meso-四(3-氟-4-磺基苯)卟啉与Pd(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在pH4.8,有抗坏血酸存在,沸水浴中加热,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09nm处。工作曲线回归方程A=0.001+0.064x,相关系数r=0.9964。摩尔吸光系数达1.7×10 ̄5L·mol ̄(-1)·cm ̄(-1),Pd(Ⅱ)浓度在0~7.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灵敏度和选择性高于其它多卤代水溶性卟啉。对催化剂中钯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抑制型离子色谱,薄壳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分离柱,柱温为30±1℃,在常规淋洗液NaHCO_3-Na_2CO_3中加入对-硝基苯酚作为有机改进剂,测定了I ̄-、SCN ̄-、离子。它们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三种离子的浓度在5.0~30.0mg/L范围内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r_(SCN) ̄(-0.9906),检测限分别为:I ̄-0.17mg/L、SCN ̄-0.10mg/L、L。  相似文献   

7.
以含水量80%的阴离子型SDS/n-C_(5)H_(11)OH/n-C_(7)H_16/H_(2)O微乳液为介质,进行了Ni(Ⅱ)-5-Br-PADAP的分光光度研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3×10 ̄5L·mol ̄(-1)·cm ̄(-1),与相应含水量的SDS胶束介质比较,测定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后者为7.5×10 ̄4L·mol ̄(-1)·cm ̄(-1)),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与铂(Ⅳ)的显色反应,在pH3.5~6.0醋酸-醋酸钠介质中,沸水浴加热25min,试剂与铂(Ⅳ)形成1:4的紫色配合物,再提高酸度至2.9~4.0mol/L盐酸溶液,其最大吸收峰红移至630nm,灵敏度显著提高,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600)=7.0×10 ̄4L·mol ̄(-1)·cm ̄(-1),铂含量在0~3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大多数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所拟方法操作简便,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N-辛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是新合成的一种显色剂,该试剂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无色溶液。在pH3.6~5.2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试剂与铜(Ⅱ)形成一种稳定的蓝色水溶性配合物,其组成比为:Cu(Ⅱ):OPT=1:3。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01.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301.4)=1.82×10 ̄5L·mol ̄(-1)·cm ̄(-1)。Cu(Ⅱ)在0~10μg/25mL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6,方法的检出限为3.85×10 ̄(-9)g/mL。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可直接在水相中测定。将本法用于合金钢和生物制品中微量铜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Mo(Ⅵ)-1-(2-吡啶基偶氮)-2-萘酚(PAN)与Mo(Ⅵ)-4(2-吡啶基偶氮)间苯二酚(PAR)的极谱性质,讨论它们在作为吸附波试剂时的优缺点,以求得在选择络合剂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本文还报道了Mo(Ⅵ)-PAN-KBrO3吸附催化波体系,最佳实验条件,0.1mol/LHAc--NaAc,pH=4.6,0.01mol/LKBrO3,2.5×10-5mol/LPAN.峰电位为-0.71V(vs.SCE),检出限1×10-9mol/L,线性范围0~6×10-7mol/L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弱酸性介质中钴(Ⅱ)与TPPS4的显色反应条件。实验发现胺类化合物质子化后,不参与成络反应,而均能使TPPS4试剂的吸光度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Co(Ⅱ)-TPPS4络合比为1:1,ε_(426)=3.54×10 ̄5,钴含量在0~5.0μg/25mL范围内呈线性,并用于烟草、茶叶中痕量钴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pH3.1的甲酸盐缓冲溶液中,Ge(Ⅳ)-3,4-二羟基苯甲酸-V(Ⅴ)-EDTA体系产生一灵敏的吸附平行催化波,峰电位在-0.70V(vs.SCE),二次导数波高与锗浓度在2.5×10-10~4.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0-10mol/L。研究了电极过程机理,用本法测定了矿泉水中的痕量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鉴定了二安替比林基-(3-羟基)苯基甲烷(DAmHM),研究了它与V(v)的显色反应。在磷酸介质中,在Mn(Ⅱ)和吐温-40存在下,DAmHM与V(V)生成橙黄色化合物,λ_(max)=480nm,ε=1.03×10 ̄6L·mol ̄(-1)·cm ̄(-1),V(v)量在0.2~1.2u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体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用于中草药中痕量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3种以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三核环状Cu(Ⅱ)配合物[Cu_3(4,4'-bpy)_3·(phen)_3](ClO_4)_6·2H_2O(1)、[Cu_3(4,4'-bpy)_3](bpy)_3](ClO_4)_6·H_2O(2)和[Cu_3(4,4'-bpy)_3·(NO_2-phen)_3](ClO_4)_6·6H_2O(3)。经元素分析、电导、IR、电子光谱、ESR、磁化率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推定该配合物具有以4,4'-联吡啶为扩展桥的结构。利用Heisenberg模型求得交换参数J值为-0.23cm-1(1)和-0.90cm-1(3),表明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仅有很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1-(对-偶氮苯)-3-(2-噻唑)-三氮烯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与锌(Ⅱ)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pH13.0~14.0范围内,锌(Ⅱ)与题示试剂形成1:3的稳定粉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3nm。配合物表现摩尔吸光系数在545nm处为9.6×10 ̄4L·mol ̄(-1)*cm ̄(-1);0~24μg/25mLZn符合比耳定律。该试剂对锌的选择性良好。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锌的直接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在0.06mol/L柠檬醚钠-0.003mol/LHC1(pH6.5)介质中,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和铋产生灵敏的单扫描极谱导数峰,铋含量在0~6.7×10 ̄(-6)mol/L范围内与波高成线性关系,检测限2.4×10 ̄(-8)mol/L。用提出的方法测定了锡中的铋,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与镍(Ⅱ)的反应条件。试验结果发现,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在pH5.2~6.5范围内,试剂与镍(Ⅱ)形成稳定的2∶1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7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4×10 ̄5L·mol ̄(-1)·cm ̄(-1)。镍(Ⅱ)浓度在0~0.4μg·mL ̄(-1)之间符合比尔定律。以硫脲和氟化按作掩蔽剂,可消除Cu ̄(2+)、Pd ̄(2+)、Fe ̄(3+)等离子的干扰。所拟方法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Cr(Ⅳ)与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SAF)的显色反应。在pH6.0KH_2PO_4-NaOHiL冲溶液中,Cr(Ⅳ)与5-Br-SAF、CTMAB形式稳定的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2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42×10 ̄5L·mol ̄(-1)·cm ̄(-1)。Cr(Ⅳ)浓度在0~2.5μg/10mL间服从比耳定律。用此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微量Cr(Ⅳ),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新研制的4-(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氨)间苯三酚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含10mmol/L的pH6.80的HAc-NaAc缓冲溶液,10mmol/LTBA·Br和1×10 ̄(-4)mol/LEDTA的甲醇-水溶液(78:22,V/V)作流动相,在C_(18)柱上,11min内反相HPLC分离测定了Cr(Ⅵ),V(Ⅴ)Co(Ⅱ),Ni(Ⅲ)。当S/N=3时,其检出限分别是V(Ⅴ)5.45ng,Co(Ⅱ)1.09ng,Ni(Ⅱ)1.50ng,Cr(Ⅵ)1.70ng。  相似文献   

20.
在pH4.8的HAc-NH_(4)Ac介质中,Cd(Ⅱ)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生成配合物,于-0.67V(vs.SCE)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波。镉含量在0.001~1.μg/mL范围内与峰高成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0.67V处的极谱波为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Cd(Ⅱ)还原产生。配合物组成为Cd(Ⅱ):PMBP=1:1。试验了30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用SrSO_4共沉淀分离Pb(Ⅱ),再经巯基棉分离其它干扰离子。用于矿样中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