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转移是复杂、多步骤的连续过程,包括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侵袭邻近组织,进入循环系统,穿透基底膜,浸润周边组织,在继发部位生长形成转移瘤.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与血细胞、毛细血管内皮、内皮下基底膜以及瘤细胞自身的粘连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调控,瘤细胞的阿米巴运动能力,宿主因素等都对肿瘤转移有影响[1].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也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肿瘤的转移不仅仅依赖于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也与肿瘤细胞和宿主靶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通过产生某些可溶性的因子,使得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动员并迁移至靶器官,从而在肿瘤细胞到达靶器官形成转移前改变了靶器官的微环境,形成预转移小生境。本文中作者就近年来关于预转移小生境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极复杂的多环节过程 ,包括 :1)从原发病灶脱离 ;2 )向周围组织浸润 ;3)突破血管或淋巴管的基底膜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 ;4 )离开血液或淋巴循环进入靶器官间质 ;5 )在靶器官间质内增殖与血管新生。大量研究证明 ,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的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 trix ,ECM)、基底膜 (basementmembrane ,BM)的能力密切相关。Ⅳ型胶原酶作为专一性降解基底膜的蛋白酶 ,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组织金属…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研究E 钙黏附素 (E cad)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0例结肠癌和 1 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E cad和CD44V6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E cad均呈阳性表达 ,而CD44V6均阴性 ,结肠癌组织中E cad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3 .3 %和 63 .3 %。E cad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4.67,P <0 .0 5) ,而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无关 (χ2 =2 .1 1~ 3 .39,P >0 .0 5)。浸润至浆膜层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和无淋巴结转移者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4.34、6 .33 ,P <0 .0 5) ,CD44V6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组织学分级及Dukes分期无关 (χ2 =2 .1 8、2 .71 ,P >0 .0 5)。④结论 E cad失表达和CD44V6高表达在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p53,nm23及PCNA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p53、nm23及PCNA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结肠癌患者p53、nm23及PCNA的表达。结果:结肠癌患者中p53、nm23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是53%,70%,82%,p53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P<0.05)、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nm23阳性率与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PCNA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53与nm23表达两者呈负相关(r=-0.402),p53阳性、nm23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53阴性、nm23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p53、nm23及PC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中均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5(CEACAM5)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6(CEACAM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结肠癌根治术,术中取患者癌旁>5 cm正常组织及结肠癌组织,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EACAM5和CEACAM6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CEACAM5和CEACAM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EACAM5、CEACAM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CEACAM5、CEACAM6表达与结肠癌患者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CEACAM5阴性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CEACAM6阴性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COX分析显示,CEACAM5、CEACAM6表达水平及浸润深度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EACAM5和CEACAM6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影响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作为结肠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癌、结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胃癌、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35例胃癌、2 1例结肠癌中VEGF的表达。 结果  35例胃癌、2 1例结肠癌组织中 ,VEGF表达总阳性率 6 7.86 % (38/5 6 ) ,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表达阳性占 75 .6 1% (31/4 1) ,无淋巴结转移VEGF表达阳性占 4 6 .6 7% (7/15 ) (χ2 =4 .35 ,P <0 .0 5 )。癌组织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者VEGF表达阳性占 77.5 0 % (31/4 0 ) ,浸润至肌层及粘膜层者VEGF表达阳性占 4 3.75 % (7/16 ) (χ2 =6 .71,P <0 .0 1)。 结论 VEGF促进胃癌、结肠癌的生长、侵袭与转移 ,可作为肿瘤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5 0例鼻咽鳞状细胞癌 ,10例鼻咽部慢性粘膜炎 ,10例正常粘膜组织的石腊包埋标本中MMP 9和VEGF表达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MMP 9和VEGF在鼻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结论 MMP 9和VEGF在鼻咽鳞状细胞癌中有差异性表达 ;肿瘤细胞浸润与MMP 9表达关系最密切 (P<0 .0 1) ,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同VEGF表达水平高低密切相关 (P <0 .0 1) ,MMP 9和VEGF可作为临床评估鼻咽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文会  牛晓东 《医学综述》2014,(11):1975-1976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是多步骤、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运动因子、黏附分子及细胞外组织学屏障。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进一步研究。Maspin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就含有抑制肿瘤浸润转移。该文探讨Maspin与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与特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序贯的复杂过程,包括原发肿瘤的血管化,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对基底膜和其它细胞外基质的水解破坏,进入脉管,随血液/淋巴液运至靶器官停泊,穿出脉管进入组织,以及逃脱免疫监视后的克降扩增和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这些过程中的核心是肿瘤细胞侵犯基底膜的能力问题.肿瘤细胞侵犯基底膜分三个主要步骤[1]:首先肿瘤细胞粘附于基底膜上;然后附着部分的基底膜组成分溶解;最后肿瘤细胞通过基底膜上的溶解带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7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细胞增殖的关系.另取30例癌旁正常的结肠组织作对照.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Livin基因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X^2=12.19,P<0.01).Livi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随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明显上升趋势(P <0.01或P<0.05).Livin基因表达阴性的结肠癌组织中PCNA的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Livin基因表达阳性的组织(P<0.05).结论 Livin基因不仅参与结肠癌的发病进展过程,而且还参与了结肠癌的局部侵袭和转移的病理过程.Livin不仅参与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还促进了细胞的增殖过程,可作为大肠癌临床诊断、转移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是肿瘤细胞、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之间一系列复杂、多步骤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 ,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从肿瘤母体脱离 ,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 ,侵袭到周围组织并进入血管和淋巴管 ,随循环到达远处。然后 ,穿出管壁再次进入组织中 ,继续增殖形成转移灶。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多次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已经证明 ,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的能力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  相似文献   

13.
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与肿瘤侵袭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明 《医学综述》1999,5(7):293-295
<正>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是肿瘤细胞、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之间一系列复杂、多步骤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从肿瘤母体脱离,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中。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并随循环到达远处。然后,穿出管壁再次进入组织中,继续增殖形成转移灶。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多次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已经证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的能力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转录共激活因子Yes相关蛋白(YAP)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04例组织蜡块,其中80例为结肠癌组织,24例为结肠癌转移灶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多器官转移灶中YAP及N-钙黏蛋白的表达,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YAP、N-钙黏蛋白及E-钙黏蛋白在6种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N-钙黏蛋白在结肠癌原发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结肠癌转移灶组织(P<0.05),而 YAP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AP与N-钙黏蛋白的共同表达仅在结肠癌原发灶中呈正相关(r=0.5003,P<0.001),在结肠癌转移灶中两者的表达没有相关性(r=0.0325,P>0.05)。YAP及N-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癌栓无关(P>0.05)。在SW480、SW620、SW1116、DLD-1、HCT116和HT29这6种细胞中,YAP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HT29和SW1116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细胞,N-钙黏蛋白在HCT116和SW620中表达最高。 结论 YAP蛋白能够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结肠癌的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浸润细胞外基质是形成转移的前提,这个过程包括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穿过基底膜侵入细胞外基质,穿透淋巴管或脉管壁进入淋巴或血液循环,再从脉管外渗侵入继发部位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灶。许多研究表明细胞间的粘附分子参与了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过程,CD44是粘附分子中的一员,尤其是CD44V6在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人结肠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和60名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RKIP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RKI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8%(53/60),高于结肠癌组织的48%(29/60)(P<0.05)。结肠癌组织中RKIP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有无脉管侵犯无关(P>0.05)。结论 RKIP的低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和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相关;检测RKIP的表达对判断结肠癌预后和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组织中5-LOX和COX-2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OX)、环氧合酶-2(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9例结肠癌组织、14例结肠腺瘤和3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5-LOX、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5-LOX在结肠癌及结肠腺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CO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5-LOX和COX-2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5-LOX和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且二者表达与结肠癌的分期、浸润深度和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growthfactor,PCDGF)、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tile-1,/CAM-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PCDGF、CD44v6、ICAM-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癌组织PCDGF、CD44v6、ICAM-1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52.5%21/40)和62.5%(25/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5.0%(2/40)、7.5%(3/40)和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17.2,27.1,P均〈0.01)。PCDGF、CD44v6、ICAM-1在癌组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结肠癌中PCDGF、CD44v6、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对其基础理论及防治的研究是目前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肿瘤在宿主体内浸润和转移是肿瘤两种最重要的恶性标志.其一是肿瘤细胞的浸润过程,包括侵袭周围组织,穿越基底膜等,浸润是肿瘤转移的中心环节.尽管肿瘤因内部生长较快产生较大压力,对肿瘤的浸潤有一定的帮助,但肿瘤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主动过程:肿瘤细胞与周边细胞或ECM脱离,通过蛋白水解酶降解ECM,在经过定向运动,扩散到其它部位,肿瘤组织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模型化即粘附、降解、运动三个环节反复循环[1].其二是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是极其复杂,多个步骤,众多因子参加.其过程可分为,第一步,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并随血液和淋巴液迅速转移到其它部位[2].第二步,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并离开血管;第三步,伴随基质成分的降解向周围组织浸润,新血管生成,形成新的转移灶.在浸润和转移复杂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的产生和作用,肿瘤细胞粘附性质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朱丽华 《西部医学》2010,22(7):1332-1334,1337
趋化因子在生理以及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诱导各种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淋巴器官的形成,控制肿瘤的淋巴细胞浸润、调节肿瘤相关血管生成、激活宿主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细胞运动等。不同的肿瘤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而有些器官则表达其相应的趋化因子,肿瘤细胞籍趋化因子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最终向这些器官特异性迁移。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生理及乳腺癌形成、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