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前运动训练日趋系统化、科学化,心理训练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本文着重在培养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球场意识”问题上,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排球意识训练的重要性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青少年排球队员,身材高大、体态匀称、身体素质很好,在  相似文献   

2.
在排球技战术发展日趋完善的今天,排球比赛亦更加紧张激烈,临场队员随着瞬息万变的场上局势变化,在大脑高度紧张的同时也承受着极大的心理负担。心理学家认为:运动比赛的成绩,百分之七十属于训练因素,百分之三十属于心理因素。心理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临场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能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潜力。在比赛中要想充分地发挥出本队的技战术水平,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就必须使临场的每位队员均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如何安排好排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选修、训练课学生排球意识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现状 ,就排球意识对选修学生和高校运动队队员在学习、训练、比赛中的影响因素加以探讨 ,指出应在技战术教学与训练中 ,有计划地安排战术意识训练 ,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这对于学生掌握专项动作技术 ,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发挥技战术水平 ,培养全面发展的排球选修学生和运动员 ,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及学生的专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张明 《体育世界》2011,(5):61-63
排球比赛是一项团体运动,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现代排球技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动作更趋于模糊化,技术动作模式更趋于合理化。现在许多排球队只重视单个球员身体素质的训练而忽略了教练员与场上队员.场上队员与队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严重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球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排球意识一是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以及比赛场上的情景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它属于自觉的心理活动过程,必须以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等结合起来才能在球场上体现出来。排球意识的培养是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基础技术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高等院校运动队和在校普通学生体育选修课日趋系统化、科学化,心理训练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忽视不得。本文着重在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球场意识”上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的场上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其培养是长期有意识的熏陶过程,是在长期的有计划的科学训练与比赛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加深的。它是运动员在学习和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战术的过程中的一种感性认知,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排球战术和发挥运动才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即是根据运动自身发展规律和排球运动员的特点以及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发展排球训练和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来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近年来,根据我队几名主力队员的身体、技术、战术、比赛经验、心理特点,加强了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通过训练取得了一点收效,下面将我们具体运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在青少年排球训练中,发现某些运动员虽然具备了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在平时的学习中技术动作掌握得也很好,然而在比赛上却不能很好的运用,经常出现比赛中技术动作变形、反应迟钝、以及技战术模糊等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场上意识差。场上意识是随运动技能的形成而产生,是通过技术、战术和比赛实践而形成。由于我国青少年排球普及率不是很高,青少年接触的主  相似文献   

10.
谢兴超 《精武》2014,(4):18-19
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对训练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随时排球教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运动在技、战术水平上的差距逐渐缩小,在比赛中的队员的技能和战术能够较好的发挥展现成为决定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排球运动的心理训练是在长期的排球运动训练中,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引导和强化,对运动员的心理培育和潜能开发,使运动员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应对赛场上经常容易引发的不良情绪,有利于运动员实力的发挥。排球运动的心理训练对于排球队员运动素质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多意图训练的概念和意义对抗性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完成一个动作的同时,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图。这种能力,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员的多意图能力。也有人把多意图能力叫做意识。如足球、篮球运动员的第一个意图是篮球,无人阻抢时,使球按要求路线向前滚动。第二个意图是要摆脱对手的拦截,运用假动作越过对手。第三个意图则要观察和考虑全场双方的阵容,在瞬间阵容和位置的变化,自己在何时以么动作把球传到最有利的位置,或起脚射门。在球类项目的比赛中,场上核心队员要起到穿针引线和指挥全场的作用,必须具有多意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篮球场上攻守双方激烈的争夺中,运动员眼睛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心视觉必须明确地感知球的动向,边缘视觉又要能够感知场上所有攻守队员的动态。视觉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意义使得教练员们通常很重视运动员的视野训练,而那些在篮球场上表现出良好篮球意识、总是能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是高职院校中学生较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参与性强,易组织。但该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要想取得胜利,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战术更需要学生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笔者从排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要求,排球训练中队员心理素质提高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比赛关键时刻的心理调节三方面探讨了心理学知识在高职院学生排球运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能够影响到运动员正常发挥,为竞技比赛带来严重的干扰作用,切实提升排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动员消极心理的产生,为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减少运动员训练压力带来良好的帮助。本文主要围绕着现代排球训练中排球远动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活动,详细研究现代心理训练的内涵以及心理训练对于远动员心理调节的重要作用,为心理训练的落实提供切实有效的训练建议,帮助现代排球训练效率不断提升、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排球意识一是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以及比赛场上的情景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它属于自觉的心理活动过程,必须以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等结合起来才能在球场上体现出来。排球意识的培养是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排球比赛节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奏是排球比赛的灵魂,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综合体现和心理调节的具体反映。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技术、战术的灵活运用,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还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从临场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适时地采用恰当的手段和策略,巧妙地控制比赛速度来掌握比赛节奏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从技、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训练方面,应加强对运动员节奏意识的训练和教练员节奏谋略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无球队员战术意识的概述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战术目的正确合理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无球队员战术意识指无球队员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战术原则和比赛的特定情况,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心理活动。它是无球队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心理、技术和战术素质的综合体现,是队员在比赛中运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心理活动的总和,突出表现为队员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篮球对抗中,快速正确地选择战术及合理运用技术的快速判断能力。根据无球队员在场上的表现形式,无球队员战术意识可分为无球掩护意识、传切和空切意识、策应意识、冲抢篮板球意识和快攻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试析排球比赛中的临场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排球运动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有形的技术,如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同时需要无形的“技术”,如临场意识,心理素质和场上作风等。本文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进攻、防守、拦网、传球、保护和战术意识进行了分析、探讨,试图能引起广大排球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视,从而有效地提高排球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排球每球得分制规则对比赛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球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使得比赛时间缩短,节奏加快,得分结构和教练员指挥的效用发生了变化,胜负悬念增加,观赏价值提高,也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这种变化的对策包括,发球策略,重视一传训练,突出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加强防反训练和提高队员心理素质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以20名女排队员急停起跳动作中的跖趾关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测力台、高速摄像机和肌电仪多机同步测试来收集运动员急停起跳中跖趾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电数据。结果表明:1)排球运动员在急停起跳动作中,跖趾关节角度变化幅度在50°~60°之间时,运动员的起跳高度较高。建议排球运动员将急停起跳动作中的跖趾关节进行专项化训练,并采用50°~60°的跖趾关节角度变化幅度;2)排球运动员在急停起跳动作初采用足尖着地能够取得较好的起跳高度。建议排球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进行急停起跳动作初采用足尖着地;3)训练中,应利用跖趾关节力量训练器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拇长伸肌的力量值,提高跖趾关节的活化程度,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起跳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