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与穿弹力袜联合口服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针灸穴位,主穴:百会、内关(双)、足三里(双),配穴:脾俞(双)、肾俞(双)、心俞(双)等。对照组予穿统一品牌的医用弹力袜,每日至少6h,每日清晨口服盐酸米多君片2.5mg,疗程为3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41%(26/4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卧立位血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体位性低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正> 平顶山市于1986年12月首次发现人体旋毛虫病,至1987年3月我院共收治103例,均应用丙硫咪唑(albendazol)治疗,治愈率100%。现报告于后。 一、临床次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9例(57.3%),女44例(42.7%),男与女之比为1.34∶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集体发病7户19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压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14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2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血压上升明显(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减升压汤作用温和,是治疗低血压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3月共做103例PTCA术,置入135枚支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接受PTCA和支架置入术治疗103例冠心病病人,男86例,女17例,年龄34~76(平均56.93±9.22)岁。不稳定性心绞痛54例,心肌梗死4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2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7例),合并高血压53例,高脂血症者41例,糖尿病者18例,吸烟史者36例,饮酒史者50例;冠脉造…  相似文献   

6.
<正>直立性低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对27例直立性低血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7例病人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2.5±12.5岁,其中既往有低血压病9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7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6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伴糖尿病5例。1.2 临床表现:27例患者均有头晕、乏力、眼花、下肢发软。7例突发性晕厥l-3次。9例有性功能减退及阳萎,8例尿潴留,10例便秘。5例少汗或无汗。9例眼运动受限,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5例虹膜可见萎缩,6例有Horner征阳性。7例皮肤划痕试验减弱或消失。11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实验观察生脉散加减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情况,并进行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生脉散加减协助治疗,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0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7.5%,治疗组40例中,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治疗满意度的对比上,对照组满意18例,比较满意7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度为62.5%,治疗组满意22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为8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生脉散加减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情况具有显著成效,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位于大脑或脑干深部由深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小梗塞。其最大径一般不超过20毫米。好发于基底神经节、内囊、丘脑、桥脑基底部。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塞已有大量报道。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经过CT扫描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例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直立性低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对27例直立性低血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2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红萍  周海丽  张瑞宏 《山东医药》2009,49(16):100-100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5%~40%。低血压往往造成患者透析期间出现不耐受、心律失常而中断透析,特别是慢性持续性低血压,症状更为明显。我们对2000年以来263例低血压患者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20例体质性黄疸,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简要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Gilbert 病12例,Rotot 综合征3例,Dubin-Johnson(D-J)综合征5例.男17例,女3例.3例女性病人均为Gilbcrt 病.病程1个月至23年,平均发现黄疸时的年龄为20岁.有黄疸家族史的5例,其中3例是D-J 综合征,2例为Gilbcr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对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有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7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尿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经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对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遵照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我们从中草药中研究出了我国自己的抗结核病新药“三合素”。并首先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肺结核,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将胸膜炎的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分析如下(肺结核部分另行总  相似文献   

14.
我科治疗的103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都经过有关检查而确诊,下列疾病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骶椎隐裂、盆腔及直肠疾患(如肿瘤等),毒素及新陈代谢产物侵害坐骨神经等未统计在内。本组病例大部分是由于风寒潮湿、外伤和过度体力劳动而发病,少数病原因不明。其中男93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4岁,一般20—40岁间患此病为多。工人69例,职员34例,从事体力劳动者较脑力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AN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包括静息心动过速,不能耐受活动,体位性低血压,便秘,胃轻瘫,勃起功能障碍,出汗异常等,一旦发现多为不可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相对少见的体位性低血压易被漏诊,误诊。此时若患者正在使用降压药治疗,可使立位血压显著下降,严重者引起死亡。因此对此疾患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伴体位性低血压1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通常在体位改变时发生,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其患病率与年龄相关,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并且有其相关的不良反应。现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03例布氏菌病临床体征观察分析舒恩仁,曲彬,于清洁,孙景芳,王顺吉,丁淑丽,矫功臣,潘力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市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的临床体症,由于器官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因此很难彻底治愈.为了观察布病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18.
19.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巍  潘巍巍  吕梅 《山东医药》2002,42(5):62-62
糖尿病并自主神经病变临床不少见.其中交感神经受损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可引起头晕、黑朦及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现对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文糖尿病患者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38~72岁,病程6个月至25后.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0.5±3.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4±2.2mmol/L.根据是否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36例(均伴有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非体位性低血压组35例,(12例合并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方法:平卧休息10分钟及站立后,即刻分别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并计算卧位及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收缩压下降≥30mmHg(3.99kPa)、舒张压下降≥15mmHg(1.99kPa)为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成功经验。103例IVT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右室特发性VT(IRVT)和其他部位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为96.12%,ILVT为92.9%,IRVT为98.4%,复发率为2.9%。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室后间隔部32例,左室游离壁1例,左室流出道9例,右室流出道60例、流入道1例。结论:IVTRFCA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可根据VT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估计其起源位置。IVT的RFCA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