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武装警察部队战士100m跑及其不同训练手段对机体生化水平的影响,了解战士速度能力的现状,为合理的进行速度训练提供思路。方法:选择3个不同速度能力等级的战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100m跑和30m×5次跑、50m×5次跑、70m×5次跑,不同负荷形式的跑的测试间隔为3d。比较同一等级的战士和不同等级的战士在完成不同训练内容时的血乳酸水平。结果:100m跑及30m×5次跑、50m×5次跑和70m×5次跑后的血乳酸值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100m全力跑时优秀组的血乳酸值最高,为(10.37±1.60)mmol/L,中等组最低,为(7.90±1.13)mmol/L。而3组进行等负荷的短距离重复跑时优秀组和良好组的血乳酸值较低。结论:根据不同练习手段产生血乳酸的差异,作者认为3组战士发展速度的训练手段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武警部队战士新训期体能训练特点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心率和血乳酸两类指标对新训期战士的体能训练课进行监测调查,并对不同训练日的体能训练课的结构安排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战士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方法:2003年新训战士209名,年龄(19&;#177;1)岁,身高(168&;#177;5)cm,体质量(65&;#177;6)kg。按照战士实际训练的课次安排,连续进行37个课次的生理负荷(生理负担量)检测,训练课中主项练习负荷结束即刻测定血乳酸和心率。结果:通过计算运动量指数表明,大量课和最大量课的负荷安排占了37个体能训练日的58.5%,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43&;#177;10)次/min,平均最高心率为(177&;#177;10)次/min,170次/min以上的心率占18.2%,对于新训战士来说,这样的负荷安排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刺激,运动负荷较高。由于训练方式的不同血乳酸和心率值变化较大,血乳酸为:(3.22&;#177;0.46)-(11.89&;#177;0.91)mmol/L,心率为:(130&;#177;10)~(189&;#177;11)次/min。结论:武警战士新训期体能训练课的负荷强度较大,大量课和最大量课安排较多,体现发展有氧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和手段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不同训练方案对武警战士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方案的实施对武警战士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选择某2003年新训战士120名,单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名,实验组进行持续跑和间歇跑交叉训练,对照组进行持续跑。检测定量负荷前后身体功的和生理生化指标:以亚极量踏阶运动间接法测定最大摄氧量(V02max),用岛津UV-2100分光光度计(日产)和PE3000遥测心率仪(芬兰)分别测定各组间定量负荷后(2800m跑)不同阶段的血乳酸和心率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阶段性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VO2max【mL/(kg&;#183;min)】分别为56.O&;#177;4.6和53&;#177;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O.01);定量负荷后。实验组的血乳酸(mmol/L)和心率(次/分)均低于对照组(血乳酸:6.8&;#177;1.1和7.9&;#177;1.6,P&;lt;O.O1;心率:169.81&;#177;5.88和176.68&;#177;8.22,P&;lt;O.01);负荷后的恢复期,实验组的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血乳酸:4.9&;#177;O.8和6.O&;#177;1.1,P&;lt;O.Ol;心率:144.31&;#177;9.09—91.90&;#177;8.54和151.4&;#177;1O.85—96.18&;#177;7.43,P&;lt;O.05-O.01)。结论:持续跑和间歇跑的交叉训练方案对提高战士有氧代谢能力有显著效果,定量负荷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对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人体运动能力关联性的研究较多。但是,实验对象(如种族差异)、方法、条件控制不同,所得的结论并不一致。人体800m跑运动能力的高低能较好地反映人体的速度耐力素质。 目的:探讨人体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速度耐力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科研所体能中心。 对象:于2004—06/07选择解放军体育学院(现改为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健康汉族男性40名,年龄(21&;#177;2)岁,运动史基本相同,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史。 方法: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m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检测受试者基因型;采用YSI1500型乳酸分析仪测定安静状态、800m跑后血乳酸浓度,记录800m跑成绩。并对成绩进行逐步聚类分析,将受试者分为高速度耐力组和低速度耐力组。主要观察指标:血管紧张素l转换酶基因型测定、800m跑成绩测定、血乳酸浓度测定。 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型有3种:Ⅱ型(490bp)、DD型(190bp)、ID型(190,490bp)。②将800m跑成绩按升序分为3类:分别为前18名,中间21名,最后1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类别间距离差异的概率均为0.000,聚类效果较好,将第一类归为高速度耐力组18名,第二、三类归为低速度耐力组22名。③高速度耐力组和低速度耐力组组间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3种基因型组人群800m跑后血乳酸浓度较安静状态时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型基因分别为(14.93&;#177;2.46),(2.17&;#177;0.56)mmol/L;1D型基因分别为(14.86&;#177;1.54).(2.41&;#177;0.70)mmol/L;DD型基因分别为(14.13&;#177;1.51),(1.99&;#177;0.27)mmol/L,P〈0.011;但无论是安静状态、800m跑后,还是800m跑后与安静状态差值,各基因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人体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速度耐力无关。  相似文献   

5.
三种运动方式对武术散手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种不同运动方式对武术散手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于进入冬训期的第一阶段(约2004—11/12)完成,选择18名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男性武术散手运动员作为观察对象,实验前均征得运动员同意。采用计算机的数理统计程序将18名受试者随机分组。按3种不同运动方式分为功率自行车组、上坡跑台组和下坡跑台组,每组6名。①功率自行车(向心和离心运动交替):从30w负荷开始,每3min增加1次30W的负荷,控制蹬圈速度60r/min,直到力竭为止。②上坡跑台组(向心运动):使用活动跑台,斜度为o%,开始速度为4km/h,每2min增加1km/h,当速度达到9km/h时,维持一定速度,直到力竭为止。③下坡跑台组(离心运动):使用活动跑台,开始斜度为4%、速度为4kin/h,每2min增加斜度1%、速度1km/h,当速度达到9km/h时,每2min增加1%的斜度直到运动力竭。于运动后即刻采集血样,测定以下指标:①血清激素:血睾酮和皮质醇(放射免疫分析法)。②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血尿素氮(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测定)。③全血乳酸、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测定)。结果:18名男性武术散手运动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运动员的血清酶活性比较:下坡跑台组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功率自行车组和上坡跑台组[5.79&;#177;0.81,4.09&;#177;0.64,3.61&;#177;0.68)μkat/L(P〈0.01);(3.23&;#177;0.78,2.42&;#177;0.58,2.61&;#177;0.71)μkat/L(P〈0.05)1。②各组运动员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浓度比较:上坡跑台组显著高于功率自行车组和下坡跑台组[(9.50&;#177;0.57,8.08&;#177;0.51,8.87&;#177;0.49)mkat/L(P〈0.01);(2.57&;#177;0.78,1.89&;#177;0.61,2.01&;#177;0.59)μmol/L(P〈0.01)1。结论:以离心收缩为主的运动状态下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较为明显,而以向心收缩为主的运动状态下运动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相关生化指标影响的改变情况,为运动训练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活了1年以上海军守礁健康男性战士90名,按年龄分成老战士组(n=30)和新战士组,其中新战士组随机分为新战士对照组(n=30)和新战士服药组(n=3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其中新战士服药组在运动前7h和3h口服乌拉地尔片剂(西安利君制药厂生产,30mg/片,批号:040321)30mg。测定跑步前后的血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氮和血糖的改变。结果:3组战士运动后的钠离子[老战士组、新战士组和新战士服药组分别为(142,80&;#177;1.94),(144,42&;#177;4.41)和(141.27&;#177;1,17)mmol/L]、氯离子水平[以上3组分别为(110.43&;#177;1.81),(107.67&;#177;2,75)和(108,93&;#177;1.48)mmol/L]高于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082~-4.230,P均&;lt;0.01),而血钾离子、血糖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有关的生化指标影响较大,新老战士在此环境下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性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降低和减少运动前后的钠离子、氯离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与无氧训练后出现的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及对运动员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3/03选取上海市及上海体育学院田径队中长跑组二级以上运动员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有氧组(n=12)和无氧组(n=14)。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项目:先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8000m速度跑,再问歇6min后,冲刺2000m;14名进行无氧训练项目: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2000m速度跑,间歇4min,再进行两次600m跑,其问间歇2min,随后进行两次200m冲刺,成绩:男24s2~28s5,女28s7~31s6,其间间歇2min。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及其他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26名运动员均完成全部训练,进入结果分析。①有氧组和无氧组运动员训练前,肌酸激酶基础值均处于较高水平[(367.75&;#177;312.53),(380.64&;#177;286.45)U/L]。②运动员训练后,所选8项指标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水平均呈升高趋势。③8项指标在运动后的升高幅度,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㈤丽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F]水平改变均呈显著差异。(勤训练监测过程中,有3名运动员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红蛋白的运动前基础值及运动后升高值均呈高度异常。结论:①不同运动项目及训练方式对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②联合应用乳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肌红蛋白等检测,可以更有效地监控运动员心肌损伤。③对训练后出现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的运动员应及时观察肌钙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大运动量集训期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运动应激条件下运动员机体变化和细胞因子免疫网络的应答机制以及纯中药制剂--纳米力谷源胶囊对其的调节作用。 方法:于2004-06选择北京市某体校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20名,为运动员组。又分为运动员对照组和运动员服药组,每组10名。取自无免疫性疾病、无现症、体检健康的青少年女性10名,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员服药组服用纳米力谷源胶囊(北京长城制药厂生产,批号:20040201,所含成分为葛根索、精氨酸和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3次/d,2粒/状。两组运动员共同参加训练,使用相同的训练方束:训练时间2004-06-22/07-28。共5周。每日上午:20km&;#215;7次/周&;#215;5周=700km;下午:节奏跑10km&;#215;3次/周&;#215;5周=150km,随意跑40min&;#215;2次/周&;#215;5周=409min,其余两天下午休息。运动员组休整后于2004-06-21取第1次血,第2天开始5周集训,并于集训后2004-07-29取第2次血。应用EVIDENCE180全自动化学发光生物芯片分析仪和HITACH1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名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集训前后及服药后血液标本分别进行12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γ-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性肽1、肿瘤坏死因子α)和33项生化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钠、钾、氯、二氧化碳、钙、磷、镁、铁、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葡萄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定量检测,比较运动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结果:纳入运动员20名和正常对照青少年1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女性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在休整后安静状态下与正常人相比较表皮生长因子显著偏低[运动前、正常对照分别为(18.94&;#177;14.04),(62.97&;#177;38.07)ng/L];而运动员在一个时期的强度训练以后与运动前相比白细胞介素8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21.82&;#177;11.52)ng/L,〈9.7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113.13&;#177;47.34),(96.90&;#177;47.30)ng/L],表皮生长因子显著上升[运动前后分别为(18.94&;#177;14.04),(58.93&;#177;25.48)ng/L];运动员服药组在经过相同的训练期后与运动员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显著降低[运动员服药组、运动员对照组分别为(2.97&;#177;0.82),(3.90&;#177;0.53)ng/L]。且接近正常入水平。②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女性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在一个时期的强度训练以后与运动前相比三酰甘油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0.74&;#177;0.21)。(0.51&;#177;0.10)mmol/Ll、胆固醇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4.29&;#177;0.83)。(3.96&;#177;0.76)mmol/L]、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1.60&;#177;0.24),(1.50&;#177;0.28)mmol/L]、血清白蛋白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45.77&;#177;1.57),(44.23&;#177;1.88)g/L]、葡萄糖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5.39&;#177;0.20),(4.85&;#177;0.30)mmol/L],尿酸显著上升[运动前后分别为(232.34&;#177;32.23),(278.89&;#177;22.69)μmol/L]。可能大运动量训练后造成机体贮存消耗有关,而钠、钾、氯显著下降。可能与出汗等生理反应有关。而运动员服药组服药后除三酰甘油显著上升[服药后、运动后分别为(0.89&;#177;0.41),(0.51&;#177;0.10)mmol/L]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与运动员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是很明显。 结论:大运动量的集训可导致运动员机体应激性改变,免疫力下降。还可造成机体内贮能物质的大量消耗。纳米力谷源胶囊可有效的增强运动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大鼠一次力竭运动后补充一氧化氮生成前体左旋精氨酸对肌糖原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09在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安静+一次力竭组、训练对照组、训练+一次力竭组、训练+一次力竭运动后恢复组、训练+一次力竭运动后补充左旋精氨酸恢复组,每组7只。各组大鼠均取右后腿腓肠肌红肌部分,检测肌糖原含量、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所有训练组大鼠采用BCPF-98型生物医学动物跑台进行9周的耐力训练。最后一次训练结束36h后,安静+一次力竭组、训练+一次力竭组、训练+一次力竭后恢复组及训练+一次力竭后补充左旋精氨酸恢复组进行一次力竭性运动(大鼠以15m/mln的速度在动物跑台上进行跑步运动,每隔3min速度增加5m/min,当速度达到40m/min后,即维持直至力竭)。训练+一次力竭后补充左旋精氨酸恢复组大鼠力竭运动后休息30min,以左旋精氨酸500mg/kg体质量的剂量灌胃。结果:共纳入大鼠42只,训练过程中训练对照组有1只大鼠猝死,其余各组大鼠无缺失。①训练+一次力竭组大鼠运动至力竭时间长于安静+一次力竭组[(69.3&;#177;11.0),(40.7&;#177;16.9)min];力竭运动后肌糖原含量、骨骼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下降。②与未补充组相比,补充左旋精氨酸使力竭大鼠肌糖原含量、骨骼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较快恢复[(1.737&;#177;0.112)mg/g,(29.839&;#177;1.750)μkat/g,(0.66l&;#177;0.086)μmol/g;(1.615&;#177;0.133)mg/g(26.822&;#177;1.400)μkat/g,(0.528&;#177;0.078)μmol/g]。结论:一次性补充左旋精氨酸可促进耐力训练大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中肌糖原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的恢复,有利于运动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改善单纯性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有氧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观察食干预条件下合理有氧运动配合静力练习的运动处方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 方法:2004—03/06,选定南华大学2003级男性重度单纯性肥胖大学生20名,随机选取自愿参加运动者10名作为运动组,另外10名作为对照组。对20名单纯性肥胖大学生进行体质量、血压、体脂和血脂(总胆固醇:用酶反应试剂药盒测定,三酰甘油:乙酰丙酮微量测定法)检测,并为运动组10名大学生开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分为4个阶段,即1~5/6~10/11-14/15~18周)。每次训练时间50~80rain,运动频度为3-5次/周,共18周。运动强度基本维持在:靶心率(次/min)=最大心率&;#215;(50%~70%),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龄。主要内容为静力练习和有氧跑,再灵活安排一些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跑的距离和时限随训练阶段的推移,强度呈阶梯式上升,训练中未对受试者进行饮食干预。对照组正常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改变生活方式与节奏。观察两组大学生运动前后的体质量、体脂、血压及血脂变化。 结果:参与观察的男性重度单纯性肥胖大学生20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运动组训练1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体脂、血压均有所下降。其中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72.8&;#177;3.4),(87.9&;#177;2.9)kg;(114.0&;#177;2.25),(124.5&;#177;3.0)mmHg(1mm Hg=0.133kPa);(66.8&;#177;3.8),(69.8&;#177;3.0)mmHg,t=4.65,3.76,3.27,P〈0.05]。运动训练18周后,10名学生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2&;#177;0.1),(1.9&;#177;0.2)mmol/L;(4.3&;#177;0.0),(0.9&;#177;0.0)mmol/L;(0.5&;#177;0.0),(0.8&;#177;0.0)g/L;t=3.67,5.31,5.11,〈0.05]。 结论: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有氧运动配合静力练习有助于降低单纯性肥胖大学生的血压、体脂和体质量,增强运动能力,改善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6名身体健康的体育学院男生作为实验对象,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测定最大吸氧量,以8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蹬车至力竭,观察补充80g/L的低聚糖对运动员血糖、血乳酸、心率、运动时间及做功量的影响。结果:安静时两组血糖和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gt;0.05);运动中实验组血糖(mmol/L)高于对照组,随运动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显著(5.29&;#177;1.07~6.46&;#177;0.78和4.7l&;#177;0.84~5.36&;#177;0.80,P均&;lt;0.05),运动后30min实验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32&;#177;2.17和5.24&;#177;1.95,P&;lt;0.05);血乳酸(mmol/L)的变化则实验组在运动中(6.69&;#177;1.57~7.39&;#177;1.19)及运动后(6.18&;#177;1.28~5.19&;#177;1.14)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且实验组运动时间(47&;#177;12)min、做功量[(174.9&;#177;3.6)kJ]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lt;0.05)。结论:大强度运动时补充低聚糖有利于持久维持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降低血乳酸浓度,增加做功量和延长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旋藻对夫鼠力竭运动时间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广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每组10只。安静组、力竭运动组喂普通饲料,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在饲料中加入15%螺旋藻于粉喂养,共喂养1个月。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运动至力竭,跑台速度16m/min,坡度为-16&;#176;.力竭标准为动物已跟不上预定速度,经电刺激尾巴仍不能继续往前跑。力竭运动组、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后即刻腹腔麻醉断头处死,同时亦将安静组麻醉后处死,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的水平,评估机体运动损伤的情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螺旋藻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少于力竭运动组[(81.4&;#177;13.7),(72.8&;#177;15.3)min,(t=2.12,P=0.048)]。②力竭运动组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浓度明显高于安静组[(86.6&;#177;4.0),(42.6&;#177;4.6)μkat/L:(6.62&;#177;0.38),(4.82&;#177;0.31)μkat/L:(7.90&;#177;0.48),(5.84&;#177;0.72)μkat/L:(6.16&;#177;0.36),(4.47&;#177;0.15)μmol/L,(q=29.70,16.09,11.50,17.49,P=0.000)],螺旋藻力竭运动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力竭运动组[(53.6&;#177;5.3)μkat/L,(5.85&;#177;0.35)μkat/L,(6.90&;#177;0.45)μkat/L,(4.64&;#177;0.29)μmol/L,(q=19.22,6.89,5.56,15.73,P〈0.01)]。结论:螺旋藻可减轻力竭运动后代谢引起的氧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膜结构的稳定,调节渗透压平衡,防止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学生在健美操训练和比赛中实施心理因素干预对等级达标成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鲁东大学体育学院2003级健美操专业的学生60人(男12人,女48人)。采取随机抽签法形式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根据教材进行常规教学,以健美操等级达标规定动作为主,教学时数每周2学时,时间为1年。实验组除按正常程序、相同教学时数,教学时间进行同等负荷的身体练习外,在训练的不同时期采用心理因素干预训练,具体内容包括:①表象训练。②念动训练。③模拟训练。④自我暗示训练。在心理干预训练中,着重强化任务、坚定信心的训练。指标测评包括:两组学生健美操动作熟练性结果;两组学生1min仰卧起坐和5min俯卧撑胸前击掌练习成绩和两组学生50m和800m跑速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均坚持完成心理干预训练,与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学生健美操动作熟练性结果:实验组学生整套动作停顿及中断频数均低于对照组,完成动作的正确性和熟练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04&;#177;0.68),(2.71&;#177;1.29)次,t=6.34,P〈0.01];达标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85.26&;#177;6.63),(80.81&;#177;9.41)分,t=2.203,P〈0.05]。②实验组学生心理干预训练后1min仰卧起坐成绩、5min俯卧撑胸前击掌练习成绩比干预前显著提高[(30.47&;#177;4.92),(21.73&;#177;7.83)次/min,t=2.39,P〈0.01];[(30.16&;#177;2.94),(26.42&;#177;5.37),次/min,t=2.39,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8.35&;#177;6.24)次/min和(27.52&;#177;7.83)次/min。③实验组学生心理干预训练后50m和800m跑速成绩比干预前显著降低[(8.75&;#177;5.02),(9.92&;#177;8.01)s,t=0.68,P〈0.01];[219.46&;#177;14.16),(223.18&;#177;14.52)s,t=1.67,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04&;#177;4.83)s和(223.97&;#177;2.38)s。结论:心理干预训练能显著提高大学生成套健美操动作完成的稳定性、熟练性及达标成绩。提高人体的反应速度与身体的位移速度及动作力量。  相似文献   

14.
APA-BCCs微胶囊移植对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分4个剂量组:微胶囊0.5&;#215;10^7,1.0&;#215;10^7,1.25&;#215;10^7,1.5&;#215;10^7/(次&;#183;例)。采用腰椎穿刺术,将生理盐水稀释后的微胶囊注入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L3-4。或L4-5蛛网膜下腔内。结果:移植后第1~5天开始起效,移植前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为7.8&;#177;1.5,移植后降至2.5&;#177;2.3(P&;lt;0.05)。镇痛总有效率在0.5&;#215;10^7,1.0&;#215;10^7,1.25&;#215;10^7,1.5&;#215;10^7/(次&;#183;例)剂量组分别为:66%,100%。80%,66%。镇痛持续中位时间24d,最长持续时间&;gt;120d。移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移植前升高10分(P&;gt;0.05)。结论:APA-BCCs微胶囊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中、重度癌痛具有起效较快、长效镇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有氧运动结合补充葛根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血清及肝脏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完成.①选取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运动组、葛根素组、运动+葛根素组,12只/组: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喂以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血糖值≥14.7mmol/L且尿糖为++~卌者确定为造模成功。正常对照组仅以普通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等体积0.1mmol/L的枸椽酸盐缓冲液。③造模后,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跑台坡度为0&;#176;,每天以10-15m/s的速度运动30min,共训练8周。葛根素组每天按500mg/kg体质量给予葛根素灌胃,共8周。运动+葛根素组跑台训练的同时给予葛根素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各组均以普通饲料喂养。④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造模后第8周末对各组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造模后第8周末,各组大鼠乙醚麻醉,心脏取血,离心取上层无溶血血清,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取新鲜肝脏组织1g,用40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制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共5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检测结果:造模后第3天~第8周末,各模型组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造模后第3天葛根素组、运动组、运动+葛根素组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变化[(18.3&;#177;4.7),(18.6&;#177;3.0),(18.9&;#177;4.6),(19.1&;#177;2.9)mmol/L,P〉0.051,第8周末均不同程度下降,尤以运动+葛根素组明显f(22.3&;#177;4.2),(9.4&;#177;2.0)mmol/L,P〈0.01]。②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葛根素组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运动葛根素组降低的幅度尤为显著[(58.58&;#177;8.97),(30.80&;#177;14.80)μmol/L;(2.0&;#177;0.23),(0.92&;#177;0.13)μkat/K;P均〈0.01]。③造模后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葛根素组、运动+葛根素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26&;#177;0.02),(0.23&;#177;0.03),(0.21&;#177;0.01),(0.19&;#177;0.03)μkat/L,P〉0.05];运动组、葛根素组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降低[(4.21&;#177;0.83),(2.86&;#177;0.64),(3.39&;#177;0.86)μmol/L,P〈0.051,运动+葛根素组降低至(1.75&;#177;0.31)μmol/L,差异尤为显著(P〈0.01):结论:有氧运动结合补充葛根素,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及脏肝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水肿(traumatic brain edema,TBE)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eeney氏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TBE模型,测量脑损伤后不同时期高压氧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百分比、乳酸的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及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及脑含水量百分比与各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高压氧治疗组脑含水量及乳酸含量在不同时期均较致伤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伤后48h:(79.46&;#177;0.64)%比(80.37&;#177;0.66)%,P&;lt;0.05及(3.551&;#177;0.206)mmol/g比(3.833&;#177;0.199)mmol/g,P&;lt;0.01)],而LDH及Na^+-K^+-ATP酶的活性较致伤组明显提高[伤后48h:(128.066&;#177;2.248)mkat比(120.136&;#177;2.702)mkat,P&;lt;0.01及(1.443&;#177;0.219)mmol/(g&;#183;min)比(1.108&;#177;0.152)mmol/(g&;#183;min),P&;lt;0.01]。脑含水量与Na^+-K^+-ATP酶、LDH及乳酸有显著相关性(r=-0.615,-0.670,0.689,P&;lt;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通过降低脑组织中乳酸含量,提高LDH及Na^+-K^+-ATP酶活性,改善脑组织细胞能量代谢,从而减少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减轻TB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理及超生理浓度睾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将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苏后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所用细胞为两三代。将消化好的细胞移人96孔板,接种密度为1&;#215;10^8每孔100μL。24h后分为不同浓度睾酮组(3&;#215;10^-9, 3&;#215;10^4, 3&;#215;10^-9, 3&;#215;10^-5 mol/L)及单纯培养液对照组,继续孵育48h,吸取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各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①人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对照组,3&;#215;10^-9, 3&;#215;10^-8, 3&;#215;10^-6. 3&;#215;10^-5 mol/L睾酮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分别为(6.43&;#177;0.61),(9.8&;#177;1.18),(9.8&;#177;1.05),(6.43&;#177;1.19),(5.43&;#177;0.66)μg/L生理浓度睾酮可明显增加内皮细胞上清液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而3&;#215;10^-5mol/L组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不同浓度睾酮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水平:3&;#215;10^-9,3&;#215;10^-8mol/L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3&;#215;10^-5mol/L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水平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理浓度睾酮通过雄激素受体促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合成、分泌,增强抗凝系统活性,有利于预防男性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于荔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00-3701
目的:研究民俗秧歌(中原秧歌)锻炼方式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方式的有效性。方法:202例糖尿病高危患者(空腹血糖5.3—6.9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7.8-11.Ommol/L),按有关条件排除后剩余病例(193例)自愿进入以下两组:①锻炼组:95例,采用民俗秧歌锻炼方式,2次/d,80-100min/次,持续6个月。②对照组:98例。未参加锻炼。锻炼组治疗前后(对照组首次检查后6个月)进行生物学指标(体质量、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和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GHb)、直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a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mity lipopmtein cholesterol,LDL-C】。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检查生物学和血生化各项指标分布接近(P均&;gt;0.05),锻炼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77.9&;#177;20.2)kg,体重指数24.6&;#177;7.8,腰围(84.9&;#177;26.3)cm,腰臀比0.88&;#177;0.04,收缩压(138.4&;#177;21.O)mmHg,空腹血糖(5.59&;#177;1.26)mmol/L。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7.88&;#177;1.65)mmol/L,Gab(5.65&;#177;0.42)%,TC(5.42&;#177;O.98)mmol/L,三酰甘油(2.04&;#177;0.31)mmol/L。HDL-C(1.58&;#177;0.35)mmol/L和LDL-C(3.12&;#177;0.28)mmol/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2.041—2.452,P均&;lt;0.05),但对照组6个月后上述各项结果均较首次检查无明显变化(P均&;gt;0.05)。结论:民俗秧歌锻炼方式可显著地改善糖尿病高危患者的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通心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效果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2002-01/2004-07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蝉蜕、蜈蚣、赤芍、冰片组成),6粒/d,分3次口服,连用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并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自身前后比较。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的改善率: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8%,65%,62%,83%;对照组:33%,32%,29%,27%,P〈0.01)。②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比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46.4&;#177;6.1),(47.2&;#177;5.8),(46.9&;#177;4.2),(46.4&;#177;4.3)m/s,观察组治疗前:(38.9&;#177;5.6),(38.2&;#177;5.3),(35.2&;#177;4.1),(35.7&;#177;4.5)m/s,对照组治疗后:(41.2&;#177;5.1),(41.1&;#177;5.1),(37.8&;#177;4.4),(39.1&;#177;4.0),P〈0.01]。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比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47.8&;#177;5.6),(48.5&;#177;5.1),(48.9&;#177;5.8),(45.3&;#177;5.2)m/s,观察组治疗前:(37.3&;#177;5.4),(37.6&;#177;5.8),(38.1&;#177;5.4),(36.1&;#177;5.1)m/s,对照组治疗后:(40.1&;#177;5.4),(39.4&;#177;4.8),(37.1&;#177;5.1),(38.7&;#177;5.6),P〈0.01]。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能明显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王泽平  王林  顾洪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47-49,i0003
目的:观察影响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各种因素并探讨其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9于泰山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新生的Wistar大鼠100只,无菌的取出心脏,培养不同浓度(0.5&;#215;10^5 cells/mL, 1.0&;#215;10^5 cells/mL, 1.5&;#215;10^5 cells/mL, 2.0&;#215;10^5 cells/mL)的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培养的第2,3,4天,利用Recorder-8050磁带式录像机观察并记录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同时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80%,50%,20%)和不同时间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2,4,6d)进行处理,在培养的第2,3,4天观察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最后采用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Q123(1.0&;#215;10^-6 mmol/L)处理心肌细胞,观察并分析内皮素能否影响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结果:①心肌细胞单独培养时,其浓度越大,培养时间越长,搏动频率越高。②低浓度组(0.5&;#215;10^8 L^-1)的搏动频率在96h达高峰,高浓度组(2.0&;#215;10^8 L^-1)的搏动频率在96h达高峰,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88.9&;#177;5.8次/min.144.2&;#177;62次/min,P〈0.05)。③用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培养心肌细胞,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第2天收集的培养液在48h时的作用最强(116.6&;#177;6.6次/min.89.7&;#177;4.2次/min,P〈0.05);高浓度组在48h时的作用也最强,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100.3&;#177;7.9次/min,85.2&;#177;6.1次/min,P〈0.05)。④BQ123能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诱发的增加细胞搏动频率作用(113.9&;#177;6.5次/min,95.1&;#177;5.次/min,P〈0.01)。 结论: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细胞的浓度、培养时间都能影响其频率;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也能调节心肌细胞的频率;而内皮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