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冠脉溶栓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AMI冠脉溶栓患分为两组:A组(28例)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腹壁皮下注射(0.4ml/d,连续7d);B组(33例)溶栓后给予普通肝素(UFH)腹壁皮下注射(50mg/12h,连续7d)。结果:B组较A组总的临床事件发生率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性(P<0.01),其中梗塞后心绞痛、出血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B组治疗后血小板(PLT)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统计处理差异有显性(P<0.01),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性。结论:LMWH速避凝用于AMI冠脉溶栓后辅助治疗较UFH临床疗效好,出血并发症少,无需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冠脉溶栓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AMI冠脉溶栓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腹壁皮下注射(0.4m1/d,连续7d);B组(33例)溶栓后给予普通肝素(UFH)腹壁皮下注射(50mg/12h,连续7d).结果B组较A组总的临床事件发生率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梗塞后心绞痛、出血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B组治疗后血小板(PLT)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LMWH速避凝用于AMI冠脉溶栓后辅助治疗较UFH临床疗效好,出血并发症少,无需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3.
王飞 《中原医刊》2003,30(1):19-20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治疗中,对某些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34例分为肝素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极化液,硝酸甘油,阿斯芬林肠溶片及酌情ACEI、β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和加用肝素钠6500单位静滴,每日1次,疗程10天。观察两组第一阶段(治疗10天内)和第二阶段(20天后)心绞痛的发作及无症状ST-T改变(包括心电图ST段压低,抬高,伪改善和T波的降低,倒置或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疗组和对照组在第一阶段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50%,无症状ST-T改变的发生率为35%和71%(P<0.05)。第二阶段两组均无心绞痛症状发作。无症状ST-T改变的发生率治疗组5%,对照组35%,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肝素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可以有效的阻止和减少梗塞后心绞痛与无症状ST-T改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有明显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方法 56例住院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尿激酶50万U稀释后缓慢静推;生理盐水100ml中加尿激酶100万U,使用输液泵在30min内静脉泵入体内.溶栓后 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 mg,每12h一次,连续使用5-7d.结果 溶栓距发病 3h,19例,再通成功16例占84.2%;溶栓距发病3-6h,21例,再通成功17例占81.0 %;溶栓距发病>6h,16例,再通成功10例,占62.5%.结论 早期进行溶栓治疗,细致的护理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20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青云 《海南医学》2003,14(6):59-59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脉造影已证实90 %有血栓存在 ,从而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大量研究资料证明 ,急性心梗 (AMl)早期 (在 6小时内 )给予溶栓治疗 ,可使血栓迅速溶解 ,冠脉再通 ,从而缩小梗塞面积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溶栓剂为尿激酶 (UK)和链激酶 (SK)。本人收集急性心梗早期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 2 0例病人做一小结。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按国内规定的病例选择条件 :(1)持续胸痛 >半小时 ,舌下含硝甘不缓解 ;(2 )心电图相邻二个导联S -T段抬高 >0 .2mV ;(3)发病在 6小时之内 ;(4)年龄 <6 5y ,身体…  相似文献   

6.
张威  洗翠萍 《海南医学》2008,19(4):142-143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中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该方法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来入院溶栓的AMI患者32例,应用尿激酶100-150万I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低分子肝素钙4100-6150IU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5天,阿斯匹林入院时即服用0.3,以后每天0.3,3天后改为0.1,长期服用,总结冠脉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再通率62.5%,发病6小时内再通率为66.67%,超过6小时内再通率为37.5%,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说明溶栓越早越好,但超过6小时者选择性溶栓对部分患者仍然有效。结论尿激酶联合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疗效好,安全性高,该方法简单易行,费用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是危害人体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水平,减少病死率,近年来我院在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镇静、镇痛等药物的基础上应用抗凝药物治疗,提高了生存率。 选择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心肌梗塞为原发性,年龄不超过70岁,典型血管性发作至少持续30分钟;住院阶段应用肝素治疗时间分别在起病后2h和与h内。心电  相似文献   

8.
9.
10.
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强 《中原医刊》1996,23(1):14-15
本文着重论述了肝素在急性心肌梗塞(AMI)中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8~71岁,平均55.7岁。入院诊断均符合我国内科广州会议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均无明显肝肾功能减退,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及其他出血性疾患,无肝素过敏史。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人,确定诊断后立即开始持续静点硝酸甘油每日5~20mg及肝素每日75~150mg,其中肝素连用4±1天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中间状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或猝死。目前主张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本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患者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于1995年6月至1998年8月对丧失溶栓机会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做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入50例70岁以上老年丧失溶栓机会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患者。剔除:①有出血倾象;②2个月内接受大手术或创伤;③活动性消化性溃疡;④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⑤出血性脑卒中史,>6h至6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 2 方法 5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法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8例(男性2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5.4±4.2岁);对照组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74.8±4.6岁)。两组年龄、性别、梗塞面积和心功能改变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明:复方丹参合肝素抗凝治疗后血液的粘稠性、粘滞性、红细胞皮形能力等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均好转出院。提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复方丹参合肝素抗凝治疗,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恢复、心功能的改善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15.
16.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溶栓疗法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塞相关备管越易再灌注,更多的心肌可受到保护和功能改善,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时如何抓住时机,采取得力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确保溶栓成功,促进其康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 心肌梗塞(acute mi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美国,每年有90万人患AMI,其中约22.5万人死于受治前。AMI病人的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提高存活率,而溶栓疗法是心肌再灌注治疗的简单和常用方法。1 溶栓治疗的背景及优点 临床静脉使用链激酶治疗AMI可以追溯到4O年前。但是唤醒现代对静脉溶栓治疗的兴趣,是在80年代中期报道有关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可以  相似文献   

18.
19.
报告发病后6~12h内入ccu的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日本产尿激酶150万IU于30min内静滴溶栓。按照临床评价,冠脉血管开通率为78%,5周病死率为7%,对照组为30%(P〈0.05),病死率减少77%;溶栓组发生重度心衰率为7%,对照组为30%(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溶栓组病人全部未用肝素,作者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因此需积极治疗。我们采用肝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总有效率达94%,疗效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