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釉中彩科研项目的需要,1979年我所建成一条装配式高温彩烧推板窑。该窑经过技术鉴定,一致认为窑体调节灵活、温差较小、自动化程度较高,能满足多种工艺要求。一、设计 1.设计依据彩烧温度 1280~1300℃彩烧周期 2小时瓷器在最高温度区停留时间 5分钟  相似文献   

2.
“火力”牌循环式彩烧隧道窑是经过精心设计、用于釉上彩快速烧成的一项重要的成果。彩烧温度范围为750~850℃。窑炉的全部温度可以自控。这种小型窑炉的烧成周期仅20~30分钟,可获得很高产量。该窑对可彩烧的坯体包括已玻化和未玻化的陶器、炻器、骨灰瓷和长石质瓷均为适用。烤烧周期为30分钟的产品有:杯、盘、碗、壶和墙面砖(6″×6″和4″×4″)。一些珍贵工艺品、纪念盘及其它小件产品在20分钟内可以烤完。窑炉结构:用钢材制成圆形构架,外表  相似文献   

3.
在瓷器上题诗作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在晾干的坯体上直接题诗作词,然后施釉,再入窑烧造;一种是在烧好的瓷器上题诗作词,然后入低温窑再次烧成;一种是在烧好的瓷器上直接刻绘诗文或墨书诗文。第一种主要见于唐宋诸窑,是高温釉下彩瓷器的一种;第二种主要见于清中期以来的景德镇窑、醴陵窑等,是低温釉上彩瓷器的一种;第三种主要见于清宫藏瓷,多为乾隆皇帝所为。  相似文献   

4.
四新简介     
旋焰快烧抽屉窰山东淄博硅酸盐研究所最近建成一座旋焰快速烧成抽屉窑并已正式投入生产使用。该窑采用一台窑车,可以推进拉出,形似抽屉,火焰能在窑内变速旋转,升温速度快,最高使用温度为1350℃,烧成周期为9~10小时。窑的有效容积为2米~3,窑体为正方形,窑的四角分别设置一支烧咀,相邻烧咀的火焰喷出方向相互垂直。窑车中心部位设有一排烟道,它正好与窑底的垂直烟道相对接。当火焰喷入窑内后,即沿窑的内壁和挡火墙之间所形成的走火道旋转上升,再从窑的顶部返转下来,通过窑车面上的吸火孔进入窑  相似文献   

5.
<正>釉下五彩瓷之始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独特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用颜色在素坯上绘制纹样,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纹饰隐于釉下,色彩经久不变。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和醴陵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釉下彩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最初只是简单地褐色点彩,并没有刻意绘饰。真正的釉下彩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创烧于唐代,因为是在长沙郊区铜官镇首次发现,所以又名"铜官窑"。它代表着中国陶瓷釉下彩装饰的起点,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一、釉下意象花鸟1、釉下彩定义釉下彩是瓷器釉下装饰的一种,又可以称做"窑彩"。釉下彩的出现很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直到唐代,釉下彩绘瓷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然后蘸上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釉下彩包括青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市宏图瓷厂一直采用一条22米长的双门煤烧隧道锦窑烤烧釉上产品。自采用薄膜花纸后,由于花纸排出的挥发物在密闭的窑道内很难排除,致使锒金产品出现5~6%的“冲金”毛病。为此,工厂不得不抽调四名工人专门进行修补工作,然后再次入窑重烧,造成每月大约1500多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斗彩是明代景德镇窑将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结合创烧的一种陶瓷综合装饰艺术,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装饰工艺相互交融,斗彩陶瓷艺术呈现新的活力.本文简要分析了斗彩的传统工艺和装饰形式,探索了斗彩陶瓷技艺的人才培养和工艺创新,促进斗彩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先进隧道窑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治  王黔平 《陶瓷》1997,(2):38-40
现以原有两条108m长隧道窑与一条长64m(美国引进)卫生陶瓷煤气烧隧道窑产量比较,提出宽断面、短窑长是窑炉先进、产质量高的主要因素,并对两种窑阻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成的彩瓷叫釉下彩。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这是继一九七九年唐山陶瓷公司工程师室所作隧道窑热工技术考察之后的又一次热工测试和计算。所测试的有四座本烧隧道窑,它们是:第五瓷厂3#窑为70米油烧氧化焰隧道窑,第七瓷厂炻器窑为48米煤烧氧化焰隧  相似文献   

12.
釉里红是我国传统釉下装饰材料之一。在陶瓷古籍中,把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色釉瓷统称为“窑彩”,有“千窑一宝之称”。据说:釉里红与青花一样,是景德镇陶工们在元代创烧的。  相似文献   

13.
<正>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再加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称为釉上彩;在坯胎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彩瓷,称为釉下彩。釉上加彩是陶瓷绘画主要的装饰技法。它是运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制好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粉彩瓷、五彩瓷、青花加彩瓷、珐琅彩瓷以及色釉描金瓷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研究了长沙窑釉彩断面上的着色剂浓度分布,并和历代典型釉下彩进行了对比。对比的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1)长沙窑各种不同类型的彩瓷,在着彩区的胎、釉中间层上,看不到有任何残留色料颗粒,即使生烧残器也是如此;(2)除了少数精笔描绘成的彩绘瓷以外,其他各种大小斑块装饰、联珠彩、单色釉等,在彩饰区断面的上部看不到有透明釉层,而且着色剂的浓度分布在胎、釉中间层处最弱,釉面处最强,中间呈逐步变化的过渡状态。这些差别说明长沙窑的彩饰工艺和历代典型釉下彩不一样。长沙窑的彩饰工艺包括色釉工艺、点彩工艺和釉下彩工艺。某些精细彩绘采用釉下彩工艺,但在好些方面却和典型釉下彩工艺不一样。本文还研究了长沙窑釉彩的化学组成。主要特点是P_2O_5含量很高,褐彩中的MnO含量也很高。绿釉和绿彩中还含有极少量的SnO_2,As_2O_3和PbO。SnO_2,As_2O_3和P_2O_5的存在,使绿釉和绿彩呈强烈的乳浊感。长沙窑是我国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的古窑场之一。其绿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在局部地区出现铜红。长沙窑的陶工在这种偶然现象的启发下,通过试验;初步烧制出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一历史事实说明铜红釉彩的起源应归功于长沙窑。  相似文献   

15.
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8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柴烧是陶瓷烧制的一种传统方式,是一门与火博弈的艺术,更是一场人类体力的接力。传统的柴烧方式一般需要不眠不休烧上六、七天,长则半月。开窑后呈现出来的"意想不到"有好的因素,自然就有较为失望的一面。如今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探索可以大大缩短柴烧烧制的过程。在保留传统和创新研究之间,找寻一条捷径,既可以嗅到柴烧陶品的泥土芬芳,又大大缩短使人望而却步的漫长柴烧过程,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陶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发展历程也是和中华文明发展紧密相连的。建盏,即建窑生产之茶盏,因造型独特、釉色精美而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柴烧建盏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柴烧建盏难烧的体现。国内陶瓷烧制技术不断更新,推动着建盏陶瓷烧制工艺不断地更新与提高,同一座窑烧造建盏釉色变化极大,而同一品类建盏釉色也会有所差别,但凡柴窑烧造的建盏多呈釉色柔和、造型自然、纹理清新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陶瓷工业烤花窑炉种类很多,有传统的锦窑,也有新型的辊底窑,还有多种形式的隧道式烤花窑。就燃料而论有烧木炭、烧煤、烧油、烧煤气和用电的等等。彩烤工艺、温度、装窑方法、通风条件等,也不一样。因此,彩烧窑炉结构及其工艺对铅溶出量的影响是极大的。降低出口瓷器画面铅溶出的工作,自从1972年以来,由于我国陶瓷产区的科研部门,生产单位,花纸厂,颜料厂的密切配合,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如耐酸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青花釉里红的历史发展、复烧工艺的烧制技术和创作过程。青花釉里红复烧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窑变效果的陶瓷装饰技法,通过在高温气窑、柴窑中进行二次裸烧,创造出开片、结晶、流淌纹、晕散、哑光或润光等丰富多彩的窑变效果。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裸烧的过程中运用特定的温度和气氛,以促使釉面产生多变的色彩和纹理。青花釉里红复烧工艺是在传统青花釉里红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开创了高温气窑叠加柴窑二次裸烧的新工艺,形成了青花釉里红的一个新品类,使工艺和绘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正>青花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的一种陶瓷装饰品种。它先在坯体上画好青花部分,然后罩上清白釉等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制,烧好后在空白部分用釉上彩色颜料进行填绘,再入烤花炉中经800度烘烤,即成斗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