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限型开花大豆品种东农47(Glycine max(L.)Merr.cv.Dongnong47)为实验材料,对其花芽分化和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花芽分化分为4个主要时期:(1)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和雄蕊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蕊雌蕊结构分化期;(2)大豆花的发育过程中不同轮花器官发育时间上的重叠现象,以及同轮上的同种花器官存在着发育时间及程度上的差异,不符合ABC模型理论;(3)花瓣的发育在早期迟缓,后期才迅速发育,直至高过雄蕊。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雌雄花发育过程形态结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重要的生物能源植物。文冠果花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雄蕊败育的雌花,一种是雌蕊败育的雄花。但关于文冠果雌雄花败育过程的研究至今尚无报道。本文用数码相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了文冠果雌雄花发育过程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性别分化前期,即4月中旬两种类型花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别;(2)性别分化中期,即4月下旬,雌雄花分化开始表现明显差别,雌花雄蕊逐渐退化,而雌蕊3心皮逐渐愈合发育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花柱由短圆柱形发育成三棱形,再逐渐发育成圆柱形;雄花心皮不能发育成明显的花柱、柱头和子房,3心皮独立存在,逐渐退化;(3)性别分化后期,即5月初,雌花雄蕊花丝停止伸长,花药不饱满,雌蕊花柱继续伸长至雄蕊两倍,柱头3基瓣外翻,乳突状细胞密生且逐渐发育成长圆柱形;雄花内圈4枚雄蕊花丝继续伸长,而外圈4枚雄蕊花丝先短于内圈4枚雄蕊,形成四强雄蕊,后伸长至一致,随后花药开裂散粉,而雌蕊完全干缩至雄蕊内侧基部。综上所述,文冠果两种类型花的形成是早期花芽分化完全的两性花发育到后期,由其中一种性器官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观察杂交水稻恢复系3550号颖花的鳞被(鳞片、浆片)形态建成过程,结果如下: 当颖花园锥为外、内稃包围,园锥隐约呈现多角形时,内稃边缘最低端的前方,可见不明显的细胞团,随着内稃两内侧雄蕊原基的出现,可见到突起的鳞被原基(图1)。外稃两内侧的雄蕊原基出现时鳞被原基已明显可见(图2)。此后鳞被原基明显增大,内稃两内侧的雄蕊原基大于外稃两内侧的雄蕊原基,内稃中轴内侧的雄蕊原基还不大明显,颖花园锥已呈多角形。  相似文献   

4.
含笑花被片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笑花被片为材料,研究了含笑花发育和衰老进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组织化学实验表明,花被片薄壁细胞具有淀粉复合物,其数量多少在花被片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在透射电镜下,Ⅰ时期花被片基本薄壁组织细胞中淀粉复合物极少,可见少量叶绿体;随着花蕾的生长发育,Ⅱ时期至Ⅲ时期花被片基本薄壁组织细胞中淀粉复合物、线粒体、溶酶体等逐渐增多;Ⅳ时期花被片已展开,其淀粉复合物逐渐减少或消失,细胞中的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解体;Ⅴ时期花被片萎凋时,淀粉复合物甚少,细胞壁严重弯曲、变形。在扫描电镜下,从顶面观察花被片表皮细胞,可见Ⅰ时期的表皮细胞紧密、光滑;Ⅱ时期至Ⅲ时期花被片表皮细胞表面纹饰结构清晰,同时,基本薄壁组织细胞中颗粒状淀粉复合物随着花被片的发育其数量逐渐增多;Ⅳ时期花被片展开时,表皮细胞垂周壁的条纹上、表皮细胞间隙、气孔孔口可见淀粉复合物,细胞中淀粉复合物逐渐减少且消失;Ⅴ时期花被片已萎凋,表皮细胞塌陷、细胞间隙出现裂痕,细胞中淀粉复合物消失,有少量棉絮状物质。对含笑花被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动与衰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药用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北细辛有12枚雄蕊,上下两轮各6枚,相间排列.花药的着生方式为背着药,成熟花药开裂方式为纵裂.花药横切面呈碟形,具4个小孢子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  相似文献   

6.
红花属菊科红花属,为油、药、饲、染料兼用的经济作物,主茎和分枝顶端着生头状花序,称花球。花球由许多管状花聚集在花托上,外面有数层苞片。增加每花球结粒数对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美国有刺品种的花器发育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1.幼苗处莲座期,主茎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叶原基和形成叶片(图1),此时还分化侧芽原基。2.茎节开始伸长,进入伸长期。生长锥分化苞叶原基和花托原基。此时,叶原基分  相似文献   

7.
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雄花蜜腺形成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上蜜腺显微结构已有较多的研究 ,在发生上 ,由于被子植物固有的多样性 ,给蜜腺发生和发育研究带来了困难 ,目前的认识还不统一。明确其形态发生过程 ,对形态特征的系统分类、传粉途径及繁殖生物学过程具有一定意义的。材料和方法材料采自四川重庆北碚缙云山植物园。从 2月份开始 ,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剥去苞被组织 ,按文献 [1 ]的方法制样。样品在KYKY 1 0 0 0B型扫描电镜上观察并记录。结果开花前四周的花芽内 ,早期的雄蕊呈塔状 (图 1 )。在雄蕊原基膨大的基部有侧生的细胞堆集突出 ,这些侧生突起的中央部分细胞较周缘部分…  相似文献   

8.
大豆子叶发育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农47(Glycin max L.‘Dongnong47’)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贮藏物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子叶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开花45天前逐渐增多,之后则逐渐减少。生理成熟期时,子叶细胞中仅有少量淀粉粒存在。淀粉粒的减少可能与细胞发育过程中能量需求有关。蛋白质体经历了由少到多、由不均匀分布向均匀分布的转变。脂体在积累的过程中数量逐渐增多,起初仅有少量在细胞壁周围散布。生理成熟期时脂体垂直于细胞壁和蛋白质体的表面呈镶嵌状排列。脂体除了在细胞质中分布外,在蛋白质体中也有分布。开花25天后予叶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对质体片层结构观察表明,片层在逐渐减少,到成熟时几乎消失。子叶的光合活性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由具光合活性的器官转化成贮藏器官。  相似文献   

9.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水稻花药培育产生的白苗、再分化白苗及绿苗,发现花粉绿苗的叶绿体和水稻正常植株的叶绿体在超微形态上是相同的。但是在花粉白苗质体观察中未发现能发育成正常叶绿体的质体中心及发育完好的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在观察中还发现花粉白苗原质体形成有增殖分裂和直接形成两种方式,但不论哪种方式其初始原质体都具有内、外二层被膜(而每层又都是双层的。)内膜内有大量的核糖核蛋白体。当原质体继续发育时内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对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胚囊受精前发育中的三个时期进行了超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卵细胞、中央细胞和助细胞在受精前的一段时间内,超显微结构有很大变化。在所观察的发育阶段内,卵细胞核合成大量多聚核糖体,核糖体成团分布在细胞质中,周围大多环绕着内质网;中央细胞具传递细胞特征,在花期时,可观察到中央细胞侧壁、与助细胞相邻的壁上长有大量内突,这为中央细胞与助细胞之间存在物质交流、助细胞可从珠心组织获得代谢物质提供了结构证据;花苞期的中央细胞质内,高尔基体非常活跃,而到花期时高尔基体明显减少。助细胞具大量粗糙内质网,在发育中内质网形态与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从细长平行排列断裂成大量直径为3000(?)左右的囊泡群。充满助细胞质中,这说明,助细胞在胚囊受精前可能已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对肾细胞癌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方法:选择肾癌新鲜标本16例,其中透明细胞癌6例,颗粒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集合管癌2例,乳头样癌2例,肉瘤样癌1例,常规光镜电镜观察。结果:肾癌组织类型多样,癌细胞形态不一,多呈实性巢状、管样或乳头状排列,间质少。不同类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基本相同,仅脂滴、糖元和线粒体含量不同。结论:肾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与预后关系密切,组织发生可能来源于肾原基未分化干细胞。超微结构有助于低分化肾细胞癌的诊断及其远处转移性肾癌的确认。  相似文献   

12.
由于银杏中种皮的发育及结构与早期种仁形成、后期种核贮藏特性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银杏中种皮的分化、发育过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授粉后不久珠被分化并形成细胞大小、形态明显差异的3个区,其中中区的5~6层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排列紧密,这几层细胞即将发育形成中种皮;中种皮发育早期,细胞数目增殖速度较快,细胞质染色深,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的中央;授粉后70d细胞数目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发生径向扩张,随着次生壁的形成,中种皮细胞壁开始加厚;授粉后100d中种皮细胞壁迅速增厚,细胞径向扩张加剧,细胞中央形成完整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向靠近细胞壁的部位;之后细胞中液泡破裂,细胞质降解,细胞核解体消失,形成次生壁强烈增厚的多层结构;中种皮发育成熟后由大量管胞组成,根据管胞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螺纹管胞和孔纹管胞2种,管胞侧壁均分布有大量纹孔。  相似文献   

13.
烤烟腺毛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装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3种方法综合起来对烤烟腺毛的形态进行观察,以期了解各种类型腺毛的形态学特征,为深入研究烤烟腺毛与烟叶品质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有的腺毛都是由基部、柄部和头部三部分构成,观察到的腺毛类型有长柄腺毛(包括单细胞腺头和多细胞腺头)、短柄腺毛,其次还观察到表皮毛;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均起源于叶原基表皮细胞,腺毛原始细胞在发育初期并没有发育成为能区别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两类腺毛的分化是在影成腺毛头部的最初阶段;长柄腺毛是烟叶的优势腺毛,对烟叶品质的贡献最大,短柄腺毛发育较长柄腺毛晚,但其形态变化较稳定,其对烟叶品质的贡献也不能忽略;在烟叶采收初期和中期,烟叶香气品质主要依靠长柄腺毛,而在采收末期,烟叶香气品质则主要依靠于短柄腺毛.  相似文献   

14.
木薯块根膨大初期淀粉体形态及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南木薯3个品种(SC124、SC8、Arg7)膨大初期的木薯块根淀粉体的大小、形态、分布排列和发育等特性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淀粉主要沉积在木薯块根的次生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中。木薯块根淀粉体形态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主要为球形,常见有椭球体、不规则的半球体、多极球体等形态,但淀粉体大小及空间排列在3个品种间差异显著。SC124淀粉体平均直径最小,淀粉体的变异系数大,淀粉体间空隙较大,呈层状排布;SC8淀粉体大小较为一致,变异系数小,淀粉体排列紧密,呈束状排布;Arg7淀粉体大小及变异系数都较小,淀粉体排列较为疏松,成团状排布。结论:淀粉体的大小、形态、空间排列及增殖方式可能是影响木薯块根淀粉充实程度和品质特性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宏观数据分析、生理指标测定、透射电镜技术,对东农42和东农163两个品种的大豆豆荚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豆豆荚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其性质和功能的变化.在豆荚发育的初期,细胞器发育还不完整,细胞核、叶绿体排列紧密,细胞核核质均匀,叶绿体的基粒片层初步形成.随着豆荚进一步发育,其叶绿体充分发育,叶绿体中积累的光合产物增多,光合细胞的活力增强.当大豆豆荚发育成熟时,其液泡较成熟前更大,细胞器被挤到边缘,叶绿体的基粒片层完善,结构清晰.  相似文献   

16.
黄果酸浆( Physalis alkekengi L. var. francheti Mast.)为茄科( Solanaceae)酸浆属( Physalis)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宿存膨大的花萼这种新颖结构,引起了人们对其的广泛关注。对酸浆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萼进行形态学、表面微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1)在蕾期花萼生长较为明显,开花期间不再生长,而在果实发育期迅速膨大;(2)花蕾期花萼具表皮毛,但盛花期时完全退化;(3)发育过程中内外表皮细胞大小、形状均发生明显变化,但内外表皮特点有所不同;(4)萼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肉更倾向于海绵组织的特点,主脉发达,具双韧维管束。本文观察其花萼发育的动态过程,为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直接烘干、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和烘干加锇酸熏染电镜样品制备三种方法分别处理梧桐科植物胖大海干燥成熟种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胖大海外层种皮薄而脆,表面具不规则细皱纹,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腺鳞和气孔丰富,有少量星状非腺毛;中层种皮较厚,细胞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呈管状簇网状排列,其间分布有革质带、革质筛孔、螺纹及环纹导管,吸水后高度膨胀而易使外层种皮破裂剥离.内层种皮较薄而光滑,细胞呈多边形,大小不一,层叠排列;二片胚乳肥厚,细胞呈立方或短棒状,排列整齐;子叶菲薄,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边形,排列紧密,气孔丰富.常规生物电镜制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水膨胀后的胖大海超微形态结构,其图像清晰,但易受结构破坏缺失而影响整体观察;而烘干加锇酸熏染电镜制样,能更好地保存干燥胖大海结构,同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二者相辅相成,有助于较全面了解胖大海超微形态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大田栽培的十年生雄性银杏植株为试材,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叶片生长和衰老过程中叶肉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生长过程中叶肉细胞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有着明显改变,基粒类囊体逐渐丰富,片层结构更为发达,排列更加整齐,光合器官逐步完善。叶片衰老过程中其叶肉细胞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绿体内基质片层变得松散,叶绿体体积逐渐膨大,形态以不正常的圆形为主,类囊体膜的结构遭到破坏,基粒类囊体膜逐渐松散或消融,基质逐渐散失,嗜锇滴变大并逐渐增多。随着衰老的加剧,叶绿体开始解体,被膜破裂,内含物减少,内部结构出现破坏,最后叶绿体完全解体。  相似文献   

19.
超微结构观察和c-kit标记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微结构观察和c-kit标记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诊断上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7例GIST;标本经常规病理、电镜超薄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c-kit阳性者20例(74.1%)、CD34阳性者14例(51.9%);单一表达平滑肌相关抗原者10例,单一表达神经相关抗原者7例,双相免疫表型阳性者6例,c-kit伴CD34单项阳性者4例。vimentin阳性率为92.6%,CgA均为阴性。电镜下,GIST瘤细胞中可查见①单一平滑肌分化标志(12例);②单一神经分化标志(7例);③两类分化标志同时出现(3例);④无特异分化标志(5例)。GIST细胞的这种超微结构特征被认为和Cajal间质细胞相似,都具有前体细胞性超微结构特征。临床上,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主要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部位有关。病理组织学形态为恶性者13例,交界型1例,良性13例。免疫组化结果和超微结构分化特征二者之间完全相符者23例,不符者4例。结论:发生在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绝大多数都是GIST。其病理组织学形态主要呈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或两种细胞混合型。GIST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为c-kit呈弥漫强阳性,CD34常呈阳性,actin、SMA、S-100、NSE有时或呈局灶阳性,dasmin、NF可能呈阳性,CgA多呈阴性。据此对GIST做出准确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20.
紫花补血草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研究了紫花补血草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和绒毡层共5层细胞构成.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基本型.表皮细胞内贮藏单宁类物质.药室内壁有纤维性加厚.绒毡层为分泌型绒毡层,成熟绒毡层细胞含2核.(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排列.(3)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4)胚囊发育类型为贝母型.(5)卵细胞的细胞核位置较为特殊,不是靠近合点端,而是靠近珠孔端.(6)八核胚囊在分化为成熟胚囊时,卵器的细胞常退化.(7)存在过度发育的胚囊.(8)具双胚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