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润荣 《电池工业》2008,13(6):367-371
碱性锌锰电池通过工艺改良可作二次电池使用。讨论了可充碱性锌锰电池正负极的充放电反应机理以及过充电和过放电对电池的影响;介绍了这种可充电池的电极设计、配方和工艺改进方法;比较了可充LR6电池和普通LR6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通过对碱性锌锰电池几方面的改良,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到100次以上。最后分析了可充碱性锌锰电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南车时代电动研发的'双源双充'技术,为我国破解纯电动客车推广之困提供了新思路。双源双充技术,采取慢充能量型电池和快充功率型电池相结合的方式,让两款电池产品、两种充电模式取长补短。快充功率型电池,通过直流充电,功率高,可高功率充放电,电池寿命长,能满足车辆驱动与能量回收需求。只需架设充电网和380伏电源,无需建设大型充电站,投入成本少,使用门槛低。慢充能量型电  相似文献   

3.
《电世界》2016,(9)
正电池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分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强调电池的功率密度,而储能电池则强调的是电池的能量密度[1-3]。一般而言,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倍率都较大,可实现3~4C以上的充、放电[4],而储能电池的充、放电倍率较小(可能小于1C)。目前,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维护以及能量管理等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不恰当的充电策略造成电池损坏和寿命缩短等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而过充是导致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之一。锂离子电池过充安全性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过充条件下的热特点,总结了现有的过充安全性研究进展,对其改善锂离子电池过充安全性的方法做了分析和总结,针对锂离子电池过充模型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下一步工作中建立更为完备的锂离子电池过充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锌锰干电池反极充电爆炸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谷峰 《电池工业》2003,8(2):66-68
研究了电池组中某只电池被反接时,同组的其他电池对该电池充电的过程与状况,完成干电池卷边强度实验。以及干电池进行三充一、五充一、七充一、九充一、十一充一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到,当4只电池串连使用有一只电池及反极时,10min左右就会漏液;6只以上电池有一只反极时,就有电池发生爆炸的可能。电池串联数目越多.爆炸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储能电站电池充、放电运行维护策略,对储能电站用磷酸铁锂电池在恒功率P、2P、4P下进行充、放电性能试验,拆解后对电极材料进行扫描电镜形貌测试、X射线衍射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充、放电功率增大,电池完成充、放电循环时间变短,内阻变大,电池有效充、放电容量变小;4P功率下电池正极的磷酸铁锂颗粒有明显的裂纹,负极表面的Fe、P、S等元素质量分数偏高;循环充、放电到一定次数后,电池开始老化,出现FePO4相;大功率充、放电使负极材料中锂元素质量分数升高,正极锂元素质量分数与功率呈反比关系,加速电池的老化。储能电站实际运维中,对电池宜采用低功率的充、放电策略,可有效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可充镁电池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袁华堂  吴锋  武绪丽  李强 《电池》2002,32(Z1):14-17
可充镁电池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可充电池.它具有能量密度高、价格低廉、操作安全等优点.本文对可充镁电池的特点,特别是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充电器知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宁 《电池工业》2001,6(6):271-272
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也叫蓄电池或可充电池,充电器对这些电池充电时,可把市售的220V交流电变成一定电压的直流电,使电能转化为电池内的化学能贮存起来。人们对充电器的要求是:在电池充足电、但不过量充电而把电池充坏的前提下,尽量方便使用。我们用氢镍电池在充电时电池内部发生的变化,如电压、温度和内阻等的变化,来说明什么样的充电器才是合适的。给氢镍电池充电时,充入的电能除了转化为化学能外,由于电流通过各类阻抗,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当电化学物质都转化完毕时,再充入的电能就全部转…  相似文献   

9.
可充碱锰电池的工业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充破锰电池的工业化生产过程。测试数据表明可充碱锰电池首放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贮存性能和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耐过放性能、防漏性能以及电池生产的稳定性均表明,AA型和AAA型可充碱锰电池工业化生产技术成熟,分别达到了班产两万只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同时对电池实际可用的最大充、放电功率进行预测,在研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滞回现象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电压滞回特性的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为了避免因噪声统计特性造成的误差,将H∞滤波算法应用到锂离子电池的SOC估计中,减少了估计过程中的模型误差和算法误差,提高了估计的鲁棒性。将电池电压、电流和SOC的估计值作为联合约束条件预测锂离子电池实际可用的最大充、放电功率,对电池做脉冲充、放电实验,实验分析表明,与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测试方法相比,联合约束算法提高了预测电池功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镉镍蓄电池内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电池内阻及两种电池模型,阐述了交流电桥法测量电池内阻的原理。经过对多种圆柱型密封镉镍蓄电池组用不同的充、放电制度进行电池内阻特性研究实验,表明了镉镍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阻值波动较大,随充、放电程度的加深内阻增大;在充、放电后期电池内阻上升速率加快;当充电态内阻变化△R比放电态的大时,电池性能更优良;电池内阻过大,充放电过程中△R偏高,充电效率极低,则电池性能差、寿命短。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可充碱锰电池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可充碱锰电池研究、应用的发展过程,讨论了各国研究人员为改善电池性能而采取的不同设计思想和解决方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可充碱锰电池的生产、使用现状,以及其迅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同时简述了其独具特色的优势。通过介绍可以看出可充碱锰电池在民用充电电池市场中巨大的发展前景。具体介绍了哈工大研制的可充碱锰电池的测试结果,在不同的放电制度和不同的用电器具上的大量测试表明,哈工大RAM电池具有长的首放时间和累积放电时间,尤其是大电流放电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3.
可再充锌空气电池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文保 《电源技术》2002,26(6):448-451
简述了锌空气电池的优缺点。评述了可再充锌空气电池的各种充电方法。认为采用第三电极的充电法或双功能氧电极的锌空气电池 ,须解决充放循环过程中锌电极的变形和锌枝晶问题。讨论了锌空气电池电解液的吸湿与干涸的原因和电池放电时的发热与温升问题。阐述了可再充锌空气电池目前达到的水平。认为将该电池应用于电动车辆 ,还须在空气湿度的控制和电池放电时的热管理方面作进一步的工作。在工作电压不太高的场合 ,采用机械再充式锌空气电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中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问题,设计了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站,将充换电站中即将报废的电池用于储能放电,以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成本。介绍了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站结构、电能控制系统以及储能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对电网负荷进行峰谷调节并作为充换电站的应急和后备电源。  相似文献   

15.
D型MH Ni电池以 1C电流充电 ,测量电池电压和温度 ,计算不同充入容量下的充电接受率。结果表明充入容量为电池实际容量 10 5 %~ 110 %时充电接受率最大 ,采用电池表面温度变化率dθ/dt=2℃ /2min控制电池充电终止 ,可使电池 1C充电时充入容量控制在此范围。此方法优于用 -ΔV和温度控制MH Ni电池充电终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一代可充碱锰电池即高功率可充碱锰电池(H—R—LR6型)的制作作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电池结构、制造工艺,测试了产品性能,建立了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该电池标称电压1.5V,短路电流可达24.6A,1C率放电容量可放出约70%,循环寿命可达200周,明显优于传统粉环式结构的可充碱锰电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电化学家和电池工程师的观点讨论了影响二氧化锰在碱性溶液中放电机理的各因素,以及提出一些理论的根据,电池设计是基于锌电极限制电池的容量,也讨论了在充放循环中为避免阳极迅速丧失工作能力而采取的措施。强调了具有最佳使用价值(工作特性/成本比)的电池结构,而不追求很长的充放循环寿命,预期将来电池工业宁愿生产便宜的可充电池,而不生产用完废弃的一次电池。  相似文献   

18.
《电池》1990,(3)
对于可充碱性锌锰电池,锌—限制阳极工艺是众所周知的。本文试图找到阳极膏中常用电解液数量与这些电池可充性的关系,发现电池的可充性随着电解液数量而增加,直到电解液重量达到阳极物质干重的35—40%电解液数量进一步增加发现对电池的可充性有损害。连续几次循环以后,阴极分析表明,电池电解液数量愈大,电池电解液中锌的含量愈高,这可能是由于在阴极中有haeterolite形成,这就是电解液过剩引起可充性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房健  齐国光 《电源技术》2002,26(3):161-164
准确地评估可充电池的性能 ,是提高电池能量利用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重要前提。分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讨论了可充电池在充电或使用过程中 ,如何根据电池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性 (如单体电池电压变化情况 )合理地选取采样点 ;如何根据获取的数据和一定的判断准则进行相关计算 ,并结合电池特性进行电池性能评估。分析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应用于电池诊断的具体方法 ,对如何把专家经验应用于电池运行状况判断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材料、结构、设计等方向概述了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影响因素.材料方面,采用硬碳包覆、小颗粒混搭等修饰或共混方式优化负极材料,使用气孔率较大而厚度较薄的隔膜,增大电解液的电导率和浓度并降低粘度,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快充性能;结构方面,采用极耳中置结构、多极耳卷绕、叠片技术均可以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快充速度;设计方面,主要与涂布量及压实密度有关,另外箔材的厚度以及极耳的横截面积对电池的导电性有影响,因此也会影响电池的快充性能;其他方面,导电网络的构建、粘结剂因素以及涂炭载体的应用,此外,高压过充技术、多串并技术也能提升电池的充电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