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声学包的轻量化是重要手段之一,采用经典声学理论对整车前围声学包搭建了隔声模型,该模型采用经典的隔声理论,单层材料采用"质量定理"理论,多层结构则采用"双层墙"隔声理论,计算了前围隔声垫的整体隔声量,并进行了轻量化研究。同时对整车的隔声性能进行了试验,将模型预测隔声性能与整车隔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200~8 000 Hz频率范围内,仿真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仿真模型能有效预测前围隔声结构的隔声性能并指导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车门内饰板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正伟 《汽车工程师》2012,(3):44-46,63
车门内饰板对汽车内饰整体的美观性、乘坐舒适性、使用方便性及安全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门内饰板设计在车身设计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归纳分析车门内饰板的典型结构形式、其与周边各系统部件的关系以及试验验证方法,提出了车门内饰板的设计开发思路,总结归纳了设计开发方法及要点,用以确保车门内饰板设计开发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整车内饰品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汽车车门内饰板零部件多、结构复杂,既要满足功能的要求,又要安全、美观。因此车门内饰板的设计需综合考虑造型效果和具体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此外,车门内饰板还在侧碰时提供适当的吸能保护,对车外噪声提供屏蔽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典型断面详细介绍了某轿车车门内饰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汽车内饰材料开发实践,阐述了以NVH性能为目标的汽车内饰轻量化开发工程控制方法及机理。结合某乘用车车型开发,以前壁板隔音垫与车门吸声材料的轻量化设计验证为例,提出一种内饰材料轻量化的NVH性能开发方法。通过SEA仿真和道路测试,全面评估和验证了其优化效果。在质量减轻高于50%情况下,显著提升了行驶工况中的车内声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汽车NVH性能的重要性。并且,从汽车三大噪声振动源出发,分析噪声振动的产生、传播路径及接受等机理。并在开发设计阶段,制定相应的整车车身NVH目标及内饰车身NVH目标,从而指导汽车内饰NVH性能优化及开发。文章从内饰声学包装的角度出发,对空气传播路径中噪声进行控制。并对吸声结构与隔声结构的原理及特点、材质及结构、性能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同时,阐述了声学包装的轻量化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吸声材料与隔声结构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一种可用在汽车车身壁板或顶板中的磁流变液夹层板的声学特性,建立了该夹层板的声学有限元模型。其声学特性表明,磁流变液夹层板的低阶固有频率受其结构刚度影响几乎不随励磁磁场变化;随着磁场强度增大,夹层板的高阶固有频率明显变大,简谐激励作用下夹层板的最大变形量明显减小,最大辐射声压级变小;与其他夹芯层材料相比,磁流变液夹层板件具有更好的隔声性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解决一款商用车驾驶室车门防水问题,并对防水性能提升进行设计研究。在生产的过程中车门和驾驶室装配固定连接,车门防水由于受到车门钣金、车门密封条零部件、车门电器线束、防水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都是车门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车门钣金间和门框钣金间隙控制、门框密封截面、档水条密封截面流水方向引导、车门线束及拉丝固定的布置、同时防水膜隔音棉一体式结构控制要求等,提升车门系统防水和其周边相关零部件匹配要求。经过设计控制措施对该车车门系统防水结构设计研究进行实际验证。结果对每一台车淋雨试验,解决防水车门系统漏水问题。从而提高了驾驶员舒适性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道路隔声屏障材料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介绍最新应用的隔声屏障吸声材料泡沫铝和隔声材料金属中空复合板,这两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声学性能,易于安装使用,具有环境友好特点,在道路隔声屏障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提出道路隔声屏障吸隔声材料的发展应该考虑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声屏障的设计应考虑景观因素和对司机的影响,采用透明材料成为声屏障设计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运用UG软件及CAE分析对轿车门内饰板总成侧碰区域结构进行分析。零件在满足自身刚度设计要求的同时,具有吸收能量的作用,以满足C-NCAP侧碰轿车门内饰板总成对乘员的保护要求。经过实验室实车碰撞结果,轿车门内饰板总成的设计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根据交通噪声传播规律和声学原理研制开发的《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设计系统》对三义高立交隔声屏障进行了声学设计,并从隔声屏障的结构安全,对行车的影响,耐久性能,易施工性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实测和运营预测表明,降噪效果明显,达到了设计要求。该系统的研制为我国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的设计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述了桥面防水层对桥梁结构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设计桥面铺装时应考虑的面层厚度、压实及水的影响等因素,并介绍了防水膜沥青体系及液态聚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防水技术的现状与今后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祖熹 《隧道建设》2016,36(10):1171-1176
在追溯盾构隧道接缝防水密封垫的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防水密封垫材质选用与加工方式,弹性橡胶、遇水膨胀橡胶及复合橡胶密封垫各自的功效及其在不同隧道类别、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应用,单道密封垫与双道密封垫设置的评价等反映密封垫防水技术的现状,进而提出劣质密封垫或受损密封垫取代、管片接缝密封垫的设计与应用等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种分析车内声传递特性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冶  蒋伟康 《汽车工程》2000,22(5):313-315,309
以电-声传递测量替代声-声传递或振-声传递测量的方法来分析封闭腔室内的声传递特性,尝试用该方法对车内部件的声辐射传递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分析方法对于确定产生车内噪声的主要部件,研究车厢内的声特性十分有效,并具有物理概念明晰、实施简便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盾构隧道大埋深、高水压的发展趋势,与规范标准不适用、防水设计型式多样、施工工艺粗放、隧道渗漏多发的技术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盾构隧道防水机制、技术标准与防水体系,管片防水构造设计,防水施工工艺等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并对我国高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防水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考虑随机性的弹性密封垫截面选取和设计方法、密封垫防水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接缝“动态”张开及错台对防水能力的影响等是管片接缝防水机制的研究方向; 2)新的防水技术标准亟待建立,包括对各防水等级渗漏水量及防水措施的考量,防水理念的转变,设计允许张开量、错台量的计算标准和取值依据的确定; 3)应加强外防水涂层、二次衬砌、接缝注入密封剂等防水措施的研究,防水构造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施工的合理性; 4)高水平施工管理队伍的建设与高素质产业化工人的培育,防水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引入是未来防水施工技术的革新方向; 5)隧道运营期渗漏水智能监测与综合防治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林福龙  张永生 《隧道建设》2011,31(5):639-642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生产的隧道防水板铺设机电气系统所采用的传统继电器控制方式稳定性较差、易于发生故障以及控制操作不灵活的现状,本文提出采用PLC以及遥控进行控制的方法。详细介绍新型防水板铺设机的机械结构、电气硬件及软件系统、无线遥控系统。采用PLC控制的防水板铺设机较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更稳定、可靠,查找故障更加方便、准确。采用遥控器操作为主的操作模式,有利于工作人员在更准确的位置进行控制,将会有改善工作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跨机场路高架桥桥面防水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防水层材料的选择、铺装结构设计及细部防排水处理方法等方面介绍郑州市跨机场路高架桥桥面的防水设计。  相似文献   

17.
高等级公路路面防排水系统综合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环城公路为例,遵循路面排水设计原则,从路面防水和排水2方面详细阐述石家庄市环城公路路面防排水设计。工程实践表明,对路面防排水系统进行综合设计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从1年来的运营情况看,石家庄市环城公路防排水系统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从阐述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概念设计出发,提出了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概念设计中应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特别是结构类型的导向性原则,强调根据结构的受力及重要构造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水设计,并将以上原则运用于上海铁路南站南广场地下空间A、B区的防水设计中,从目前运营的情况来看,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郑辉  陈端石 《汽车工程》1995,17(1):48-56
本文用混响室-消声箱法对具有不同几何和物理参数配置的弹性-粘弹性阻尼复合板传声损失(TL)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的分析,得到了有限尺寸阻尼复合板的结构参数变化对传声损失影响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低噪声汽车设计中阻尼复合板隔声件的结构参数优化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登峰  李俊明  陆小军 《汽车工程》2000,22(2):93-96,142
本文建立了因路面不平度随机激励所产生的车内噪声的数学模型,借助了测得的车身悬置连接点的导纳函数,各连接点到车内耳旁位置的噪声传递函数以及悬置和轮胎参数,计算了由路面不平度所引起的车内耳旁噪声的大小,并将其与道路模拟机上的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获得了较好的一致,还进一步分析了改变悬置和轮胎参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为车内噪声的分析、悬置参数的择优选取和汽车的声学设计提供了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