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改编是电视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中国电视剧诞生开始,这一创作方式已有了50多年的历史.其中,电视剧的改编观念受到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的深刻影响.文章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相互交织、多元融合的动态语境中,依据不同阶段创作者所秉持的价值立场及其改编原则的侧重点,结合一些典型文本的分析,逻辑性地简略梳理出电视剧改编观念由"宣教观"、"忠实观"、"趣味观"到"融合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献观取向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内外现代文献现在总体上归纳为广义文献观、解析式文献观、动态文献观、人文文献观4种,并对之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涵、内容、目标三个维度来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厚意蕴和践行其中的本质诉求,强调新闻媒体应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做好新时代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最具代表性的要属今日头条等,但主流媒体客户端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不管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还是闪电新闻、触电新闻等地方媒体,虽然经营发展战略各不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归纳出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观、运营观以及产品观特点。基于此,笔者以闪电新闻为例,并结合今日头条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发展观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探讨了图书馆学发展的思维观、研究观、理论观以及整体发展观。批判了发展观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强调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图书馆学研究,实现图书馆学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7.
在时尚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时尚观:作为符号的时尚观与作为社会过程的时尚观。这两种时尚观事实上呼应着研究者两种不同的传播观,即传播的传递观与传播的仪式观。两相比照后,可看清两种传播观的各自缺失。  相似文献   

8.
对信息网络技术的三点哲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佛教从根本上讲是出世法,但由于修行是在世间,因而又是入世法,具有社会功能。正确认识和利用佛教,借鉴其生命观与修行观的相关内容,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提出的两种传播观入手,以受众的视角分析对"传递观"的迷恋以及建立在权力模式中传受关系所导致的传播与社会模式中的某种紊乱,并强调传播的"仪式观"在建构民主理想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提出的两种传播观入手,以受众的视角分析对"传递观"的迷恋以及建立在权力模式中传受关系所导致的传播与社会模式中的某种紊乱,并强调传播的"仪式观"在建构民主理想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彩娟 《编辑之友》2012,(7):117-119
毛泽东的报刊现包括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观,以及报刊编辑观等方面.在他看来,报刊宣传既承担着具体任务,从根本上也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通过集合引导公众的正义舆论或揭露瓦解敌对阵营的非正义舆论,从而实现其功能;为很好地执行和实现报刊功能,从价值上党报党刊须坚持党性原则;为增强党的报刊宣传的有效性,从形式上须提升报刊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范式、学科本体论的双重视角对国内外广义文献观、动态文献观、人文文献观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公共事务进行评论、批评,表达意见和建议。我们的舆论监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民主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特殊形式,是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新闻工作的神圣社会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平  金宏奎 《东南传播》2011,(10):64-65
对于传播人们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即“传递观”和“仪式观”,前者强调的是信息在空间上的扩展,后者强调的是经验和意义在时间上的传承。“传递观”一直是研究传播学的主流观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的“仪式观”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研究和解释现代社会现象的有力武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的红色文化纪念活动就是...  相似文献   

16.
17.
档案文化“成果观”和“规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档案文化的两种学术观点"成果观"和"规则观"。围绕两种观点进行内涵分析和比较,认为"成果观"有外延和界限不明、目的和任务不清等诟病,相比较,"规则观"更易被档案工作者理解和掌握。最后提出,"规则观"的档案文化应该具有档案管理还原的文化和档案管理创造的文化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8.
党性观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上面提到,世界近代新闻事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早期近代报刊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后来又分别被没落的封建阶级和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用作自己的喉舌,因而形形色色的报刊又分别具有了封建主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1、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17世纪40年代,英国形成两个敌对阵营——维护封建贵族统治的保  相似文献   

19.
档案价值鉴定(以下简称“档案鉴定”)的“回溯”与“预测”,从形式和字面上来看,两者好像一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是完全对立的;但是从档案鉴定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它们却如一个圆上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能够统一起来的。对此,本文再作深入探讨。一、两种观点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档案鉴定实践和理念继承发展的创新过程档案鉴定回溯观和预测观的出现与论争,既是不同档案实践作用于档案学认识的结果,也是档案实践和理论发展过程中新旧理念的必然碰撞。首先,两种观点是对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档案实践的理论创新,反映了档案学人在档案价值取向上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观是对新闻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当代中国新闻观,就是当代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作为共同体拥有的新闻观.当代中国新闻观,特别是主导新闻观,并不是某一类型主体的新闻观,而是党、政府和人民共同拥有的新闻观,它集中反映了党、政府和人民对新闻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当代中国拥有自己的新闻观,在理论上主要继承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实践上主要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的新闻宣传、新闻舆论活动.当代中国新闻观集中表现在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中,体现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中,贯彻落实于广泛的中国新闻实践中.当代中国新闻观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时代性上,当代中国新闻观是现代性质的新闻观;理论性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观;观念结构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的新闻观.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新闻观是开放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