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及中医证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指标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是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符合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取足三里、丰隆、带脉、天枢、水分、中脘、上脘、梁丘穴,电针治疗30 min后再配合穴位埋线,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0周;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连服10周。10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的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腹围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改善血脂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较治疗前在降低TG、LDL-C、BMI和腹围方面效果显著(P0.01),TC也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在降低TC方面效果显著(P0.01),TG、LDL-C也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降低TG、LDL-C、BMI和腹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仅在降低TC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在降低TG、LDL-C、BMI和腹围方面均较血脂康药物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康调脂疗效差异及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所有观察对象予血脂康胶囊,不服用其他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其ApoE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血脂康治疗6周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肝肾阴虚证TC下降幅度最低,较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肝肾阴虚证和气滞血瘀证TG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余各证型未有明显降低: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HDL-C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和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和气滞血瘀证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含ε2等位基因型(E2/E2+E2/E3)者中痰浊阻遏证比例最高,含ε3等位基因型(E3/E3)者中气滞血瘀、痰浊阻遏证比例较高,含ε4等位基因型(E3/E4+E4/E4)者中气滞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比例较高.结论:血脂康对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患者调脂疗效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基于不同中医证型间AooE表型构成比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血脂检测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E(Apo E)的相关性。方法: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血脂指标,统计分析各中医证型之间血脂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共178例,其中痰浊阻遏证42例(23.6%),脾肾阳虚证27例(15.2%),肝肾阴虚证45例(25.3%),阴虚阳亢证9例(5.0%),气滞血瘀证55例(30.9%);TC、TG、Apo A1、Apo B、HDL-C、LDL-C、Apo E在各证型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LP(a)各证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脾肾阳虚证LP(a)显著高于其它症型。结论:原发性高脂血症以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较多见,中医证型与血脂检测指标TC、TG、Apo A1、Apo B、HDL-C、LDL-C、Apo E没有相关性,与LP(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康的调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方法:1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各90例,血脂康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五型:阴虚阳亢型、痰浊阻遏型、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治疗8周后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治疗前,TC水平以痰浊阻遏和气滞血瘀证型较高,与其他三证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水平则痰浊阻遏证型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0.05),HDL-C、LDC-C未发现各证型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TC: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型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TG:除脾肾阳虚证型组外,余各证型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LDL-C:各证型组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HDL-C:各证型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血脂康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Ⅰ有明显的降低。结论: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调脂作用,对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型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八味茶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八味茶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八味茶和脂必妥治疗,疗程均为4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及TG、HDI-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味茶可明显改善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和血脂指标,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症痰浊阻遏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高血脂症痰浊阻遏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降脂汤,对照组20例口服血脂康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中医证候情况。结果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能明显改善症状。2组治疗后血脂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症痰浊阻遏型在血脂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康胶囊,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口服降脂汤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总有效率77.6%,TC、TG、LDL-C、HDL-C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临床证候有明显改善。结论: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靳三针不同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优化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电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30例。宣教组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电针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30 min/次,每周2次;穴位埋线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穴位埋线,取穴同电针组,每周治疗1次。3组均连续治疗8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检测肥胖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体质量、腰围、BMI及TC、TG、LDL-C含量和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P<0. 01),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 01),穴位埋线组FB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1)。治疗后与电针组比较,穴位埋线组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 05),在肥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 0%(27/3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3. 3%(25/30),均明显优于宣教组的60. 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P<0. 05)。结论:宣教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电针或穴位埋线对高脂血症患者异常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均有良性调节作用,且穴位埋线疗法在降糖和改善LDL-C、HDL-C水平方面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0.
复方降脂茶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降脂茶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复方降脂茶组48例)与对照组(血脂康胶囊组4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调脂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试验组可显著降低血清TC、LDL-C、TG水平,升高HDL-C,其调脂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方降脂茶能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程度并可有效改善头晕头重、胸闷、呕恶痰涎、口淡、食少等症状以及舌苔脉象,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复方降脂茶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从脾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但临床观察发现,脾虚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脾位中央,脾虚则五脏俱虚。肾精亏损,脑髓不足,筋脉肢体失主而发为颤震;肝虚血少,阴虚阳亢化风,发为头摇、肢颤;脾虚痰阻、瘀血阻络也是本病发病的基本病机。脾虚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全过程。以健脾化痰,通络熄风为帕金森病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2.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煤工尘肺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规范其中医证候名称,研究其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现代文献检索,利用Excel软件建立煤工尘肺的证候类型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将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候由规范前的36个缩小到了15个。总结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虚证多为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阳虚证、肺阳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实证主要有痰热闭肺证、瘀阻肺络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肾水凌心证;感受外邪时,常见风寒袭肺证、风热闭肺证、表寒肺热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因病性主要为气虚、热(内)、阴虚、痰、瘀、阳虚、风(外)、寒(外)、湿(内)。结论煤工尘肺目前没有统一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现有文献采用的是自拟标准或没有标准,不便于疾病诊疗规范的制定,目前急需制定相对统一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煤工尘肺稳定期常可见虚实夹杂,以虚证多见;当感受外邪时也可以并见外感疾病。临床实践,中医当辨明同一疾病表现出的不同证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高脂血症分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痰浊阻遏证56例、脾肾阳虚证35例、肝肾阴虚证13例、阴虚阳亢证7例、气滞血瘀证9例.对可能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年龄与五证型呈相关性(P<0.01),性别、高脂血症临床分类、伴随疾病与五个证型未见相关性(P>0.05).高脂血症分型与中医证候有相关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与年龄、高脂血症分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6.
眩晕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立忠 《河南中医》2009,29(2):105-107
眩晕一病,病因多端,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常分为6个类型: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交阻证,分别施以不同的方剂。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掌握其辨证立法、选方用药的规律,有效组织,合理用药,灵活配伍,充分利用某些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药到病除。用药配伍规律大致有:平肝潜阳,清脑熄风;健脾祛痰,利湿和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滋阴补肾,填精补脑;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4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并观察各证候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方法:采集患者四诊信息,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纳入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获取相关临床指标,如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以脾肾阳虚,枢机不利为总病机,常见病机有:脾肾阳虚,寒湿格阳;痰生郁热,热伤气津;肝虚致郁,枢机不利。温阳法为该病的基本治法,同时需融合酸收之药,以收敛体内虚浮阳气、汇聚方中温阳之力;或生津、固精、缩尿、消积,可针对改善消渴临床症状;或柔养肝体,以助肝用,调畅枢机。在主导温阳同时,妙用酸收,能聚敛阳气,生津固精,养肝调枢,契合病机特点,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