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试验(TRUST)、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检测11例HIV感染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肝抗体(抗-HCV)、乙肝标记(HBV-M)、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对其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TP总感染率为72.72%,合并感染HBV者6例(54.55%),无HBsAg阳性患者,合并感染HCV者6例(54.55%),合并感染HCV、TP者1例(9.09%);青壮年占90.9%;以农民、个体户、无业人员为主;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均非本市籍人;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无母婴垂直传播病例。认为由于HIV感染者易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应重视宣传教育工作,防止自身感染或感染他人,从而避免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柳州地区HIV感染者合并HBV、HCV及TP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确诊的184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进行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HIV感染者感染途径分别为:静脉注射毒品44.0%,性传播20.1%,母婴传播4.3%,输血或血制品3.8%,其他(原因不详)27.7%。184例HIV感染者中,抗-HCV阳性者36人(19.6%),HBsAg阳性者29人(15.8%),梅毒感染者21人(11.4%)。HIV、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4.9%。结论柳州市HIV感染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性传播有所上升,HIV感染正由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HIV合并HBV、HCV、TP感染较为常见。建议在性病门诊中常规开展HIV的筛查,对HIV感染者常规进行HBV、HCV的相关检查并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或/和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单独感染者、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及HIV-RNA载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260例HIV感染者中,60例为HIV/HCV合并感染(23.1%),29例为HIV/HBV合并感染(11.2%),8例为HIV /HBV/HCV合并感染(3.1%);男性的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P<0.01); HIV-1/HBV和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CD4+/CD8+ 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三组合并感染者的HIV-RNA载量与HIV单独感染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HIV/HBV合并感染率;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以HIV/HCV合并感染尤甚。  相似文献   

4.
陈丽  叶晓燕  汪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105-3106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的情况,为 HIV 多重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6年上饶市确诊 HIV 感染者400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 HBSAg、抗 HCV 抗体法检测,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TP 抗体)以及 RPR 实验检测(HBV)、HCV以及梅毒感染情况。了解上饶市 HIV 感染者的 HBV、HCV、TP感染率,发生重复感染的情况和特点。结果 HIV 感染合并HBV 感染104例,占26.00%;HIV 合并 HCV 感染20例,占5.00%;HIV 合并 TP 感染52例,占13.00%;HIV 合并 HBV 以及 HCV 感染8例,占2.00%;HIV 合并 HBV 以及 TP 感染7例,占1.75%;HIV 感染合并 HCV 以及 TP 感染3例,占0.75%,均为女性。无 HIV 感染合并三重感染者。结论本市 HIV 感染者免疫功能不同程度减低,合并 HBV 感染发生率较高,定期对HIV 感染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 HIV 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HIV感染者合并HBV及HC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和(或)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单独感染者、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及HIV-RNA载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60例HIV感染者中,60例(23.1%)为HIV/HCV合并感染,29例(11.2%)为HIV/HBV合并感染,8例(3.1%)为HIV/HBV/HCV合并感染;男性的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3组合并感染者的HIV-RNA载量与HIV单独感染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IV/HCV合并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HIV、HCV、HB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362名静脉吸毒人员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HIV抗体、抗HCV抗体、HBsAg;采用TRUST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结果:362名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4.14%,抗HCV抗体检出率为80.3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甲基苯丙胺滥用患者(非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32例甲基苯丙胺滥用患者和140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清进行HBsAg、HCV抗体(IgM、IgG)、HIV抗体及梅毒抗体的检测,统计感染率。结果 132例甲基苯丙胺滥用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15.91%、HCV抗体阳性率为22.73%、梅毒抗体阳性率10.61%、HIV抗体为阴性。结论甲基苯丙胺滥用患者的HBV、HCV、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人群,检测其感染情况可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浮地区吸毒人群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的感染现状,为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吸毒组样本120例,对照组样本50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HBsAg、HCV抗体、HIV抗体,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梅毒。结果 120名吸毒人员HBV、HCV、HIV、梅毒感染率分别为40%,60%,1.67%,4.17%。50名非吸毒人员HBV、HCV、HIV、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4%,4%,0%,2%,均明显低于吸毒人员。结论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病毒性肝炎、爱滋病、梅毒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尽早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加强对贩毒吸毒和卖淫嫖娼的打击力度,对高危人群实施定期体检,适时监测,早预防早控制。  相似文献   

9.
阮克琛  周昌静 《广西医学》2010,32(9):1059-106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TP)感染的情况。方法从HIV/HBV、HIV/HCV、HIV/TP及HIV/HBV/HCV合并感染率、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分布与HIV-RNA载量的关系等方面对92例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2例HIV感染者中,单纯HIV感染率为44.57%,HIV/HBV为14.13%,HIV/HCV为32.61%,HIV/TP为3.26%,HIV/HBV/HCV为5.43%;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单纯HIV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100/mm338例,其HIV病毒载量≥104cp/ml,100~400/mm320例,其HIV病毒载量为103~106cp/ml;〉400/mm334例,其HIV病毒载量〈104 cp/ml者占61.76%。结论 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可能加速CD4+T细胞的破坏及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唐友芬  杨锦云 《四川医学》2013,(12):1906-1908
目的 研究HIV合并HBV、HCV、TP感染的现状及其特点,为HIV/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406例HIV阳性血清进行HBV、HCV、TP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HIV感染者HBV、HCV、TP感染率.结果 406例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有68例(16.7%),感染HCV有210例(51.7%),感染TP有69(17.0%).同时感染HBV/HCV的有34例(8.41%),感染HBV/TP的有6例(1.5%),感染HCV/TP的有28例(6.9%),同时感染HBV/HCV/TP的有4例(0.93%).结论 治疗HIV应注意HCV、HBV、TP的多重感染治疗,并加强HIV、HCV、HBV、TP感染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市性病门诊中生殖器疱疹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市性病门诊HSV阳性血液样本266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HIV抗体。结果:266份生殖器疱疹人群血液样本中HBV、HCV及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1.65%(31/266)、2.26%(6/266),1.13%(3/266)。结论:HSV/HBV混合感染率高于HSV/HCV混合感染率和HSV/HIV混合感染率。HSV/HBV双重感染在通过性接触途径而感染HSV者中多见,性病门诊中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群可易感HBV、HCV、HIV,尤其易感HBV,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生化指标。结果戊型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1,年龄分布在11-79岁,以青壮年高发;老年组患者与其他两组非老年组患者比较,TBIL峰值、ALT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低值、AS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GGT峰值与11-40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1-60岁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乙肝感染组比较,TBIL峰值、GGT峰值、ALB低值、ALT峰值、AST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型67例(94.4%),重型肝炎5例,其中3例重叠乙肝感染,死亡1例,病危出院1例,转院3例。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以急性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重叠乙型肝炎感染及老年患者是造成戊型重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兰  白淑芬  杨立新 《现代医学》2014,(11):1297-12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婴阻断方法及随诊管理流程。方法: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的住院分娩病例数、母婴阻断方法及成功率以及随诊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间共收治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孕妇住院分娩8 127例,其中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365例,占4.49%;HBV感染孕妇7 252例,占89.23%;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治疗27例,占0.33%。近5年妊娠期感染梅毒螺旋体者早产发生率为12.02%(41/341),死胎、死产率为4.40%(15/341),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35%(8/341)。HBV宫内感染率为0.97%(42/4 310),分娩前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发生率为0%,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率为3.18%~10.34%。27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有13例放弃继续妊娠,选择流产或引产终止妊娠,有1例孕36周早产顺产,其余13例均孕38周以上行选择性剖宫产术。结论:制定合理的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孕妇的阻断随诊流程可减少婴儿的宫内感染,改善患者预后。HBV的宫内感染发生在分娩前病毒高载量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分析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结果:对健康体检中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的分析,2216人中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的总异常率为9.58%,五项全阴者65.16%,只是HBsAb阳性者25.27%。结论:有近65.16%的体检者未受HBV感染,且无保护性抗体,应加大乙型肝炎防治的教育宣传,提高人群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及时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该院治疗梅毒的患者16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该院健康体检患者402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30.72%,"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98%,"小三阳"的阳性率为39.22%;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17.91%,"大三阳"的阳性率为30.56%,"小三阳"的阳性率为55.55%。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越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55-56,59
目的探讨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肺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后其肝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对照组的75例肺结核患者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其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为阴性。比较两组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损害出现的时间及恢复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较高的肝损害发生率(P〈0.05);观察组肝损害出现时间较短,肝恢复时间较长(P〈0.05)。结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对其肝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查及肝功能变化的监测在抗结核治疗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