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此基础上使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4幅"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对患者健康教育。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评分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FBG为(6.41±1.24)mmol/L、2h PBG为(8.05±1.46)mmol/L、Hb A1c为(5.49±0.65)mmol/L,对照组患者FBG为(7.67±0.43)mmol/L、2h PBG为(9.72±1.24)mmol/L、Hb A1c为(6.77±0.68)mmol/L。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SDS得分为(42.15±6.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DS得分(48.12±6.43)分(P0.05)。结论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缓解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其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间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FBG、2h PG、Hb A1c及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BG、2h PG、Hb A1c分别为(4.7±0.6)、(6.3±1.7)mmol/L、(5.9±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0.5)、(9.1±2.8)mmol/L、(6.4±1.1)%,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后,研究组饮食控制、自我管理、运动依从性、药物依从性、监测依从性、总部护理上得分分别为(5.26±0.95)、(26.42±3.61)、(6.95±1.82)、(6.89±1.96)、(1.08±0.62)、(5.93±1.48)分,与对照组[(4.87±0.97)、(22.53±4.72)、(5.22±1.79)、(6.24±2.16)、(0.81±0.68)、(5.28±1.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在维持稳定血糖浓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GDM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6例,未能完成全程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124例,均完成全程健康教育干预。评估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健康教育知识和依从性评分;检测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记录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控制有效率为83.06%,对照组为7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评分为(38.31±3.27)分,依从性评分为(37.54±3.85)分,对照组分别为(32.65±3.86)分和(30.13±3.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h PG和Hb A1c水平分别为(6.12±1.19)mmol/L、(7.32±2.26)mmol/L和(6.28±1.05)%,对照组为(6.43±1.02)mmol/L、(7.70±2.18)mmol/L和(6.90±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顺产率为60.48%,对照组为5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4.03%和8.87%,对照组为9.43%和1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G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和日常管理均显著提高,母婴不良结局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初发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初发糖尿病人院的患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后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96例)和对照组(71例),分别于人选后的1、3个月对患者服药情况和血糖情况进行随访对比.结果 出院1个月后系统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为81.2%(78/96),空腹血糖为(6.80±1.23)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64.8%(46/71)和(7.30±1.37)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系统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为71.9%(69/96),空腹血糖为(7.20±1.45)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47.9%(34/71)和(8.10±1.72)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初发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图教育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9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3例与对照组102例,在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以健康教育图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以传统的多媒体方式进行糖尿病教育。分别在教育前、教育后3个月末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教育前两组患者FPG、2h PG、Hb 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3个月末两组间患者FPG、2h PG、Hb 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图教育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糖尿病教育,能更有效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2012-10/2013-10门诊及住院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 C)水平以及两组患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实验组(5.1±0.4)mmol/L低于对照组(7.9±0.8)mmol/L、餐后2 h血糖实验组(8.1±2.2)mmol/L低于对照组(12.5±2.1)mmol/L、胰岛素使用剂量实验组(15.1±3.1)IU/d低于对照组(31.2±3.6)IU/d,治疗效果表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66 5,t=7.517 3,t=17.609 3;P值均<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对患者血糖实现良好控制,且胰岛素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对一结合"看图对话"互动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2013年的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采取一对一结合"看图对话"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个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的3个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结合"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起到很大的作用,使血糖控制的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初发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发糖尿病人院的患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后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96例)和对照组(71例),分别于入选后的1、3个月对患者服药情况和血糖情况进行随访对比。结果出院1个月后系统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为81.2%(78/96),空腹血糖为(6.80±1.23)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64.8%(46/71)和(7.30±1.37)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系统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为71.9%(69/96),空腹血糖为(7.20±1.45)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47.9%(34/71)和(8.10±1.72)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初发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互联网形式的同伴健康教育对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7月期间在郑州儿童医院治疗的66例1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与管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随访与管理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形式的同伴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并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空腹血糖[(4.89±0.67)mmol/L]和餐后2h血糖[(8.52±1.72)mmol/L]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5.67±1.33)mmol/L和(9.62±2.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82.69±14.36)分高于对照组的(70.63±1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互联网形式的同伴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并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病毒载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慢性HBV携带产妇168例,根据HBV-DNA载量,92例<1×103拷贝/ml为HBV-DNA阴性组,76例≥1×103拷贝/ml为HBV-DNA阳性组,另外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非HBV携带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娩前,采集孕妇清晨空腹血,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孕24~28周,所有孕妇接受75g口服糖耐量实验,以患者妊娠末期为观察终点,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 168例慢性HBV携带产妇中HBV-DNA载量<1×103拷贝/ml者92例占54.8%,HBV-DNA载量≥1×103拷贝/ml者76例占45.2%,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FBG(6.95±0.35)mmol/L和(7.03±0.36)mmol/L、2hPG(10.25±1.28)mmol/L和(10.15±1.11)mmol/L和Hb A1c(8.65±0.96)%和(8.90±0.8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0.33)mmol/L、(6.15±0.85)mmol/L和(5.12±0.56)%(P<0.05);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FBG、2hPG和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例慢性HBV携带产妇HBV-DNA载量与FBG、2hPG和Hb A1c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HBV感染会增加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HBV-DNA载量与孕妇血糖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早、中期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5例为观察组,同时期糖耐量正常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孕早期、孕中期的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观察组孕早、中期的以上各指标,并且分析两组孕早、中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SF水平与HOMA-IR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孕中期观察组的血清SF、Hb、HbA1c、FPG、2 h PG及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孕早期:(45.3±19.0)μg/L vs.(26.8±10.4)μg/L;(119.3±9.5) g/L vs.(105.6±11.2) g/L;(6.8±1.3)%vs.(5.1±1.0)%;(5.9±0.4) mmol/L vs.(4.4±0.7) mmol/L;(9.8±0.8) mmol/L vs.(8.0±0.6) mmol/L;(4.8±0.5)%vs.(3.0±0.2)%,孕中期:(47.0±19.7)μg/L vs.(27.2±11.0)μg/L;(121.9±10.9) g/L vs.(107.5±12.6) g/L;(7.1±1.4)%vs.(5.3±1.2)%;(6.0±0.5) mmol/L vs.(4.7±0.3) mmol/L;(9.9±1.0) mmol/L vs.(8.3±0.7) mmol/L;(4.9±0.4)%vs.(3.2±0.6)%,均P0.05]。观察组孕中期血清SF、Hb、HbA1c、FPG、2 h PG及HOMA-IR略高于孕早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早期的HOMA-IR与血清SF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孕中期的HOMA-IR与血清SF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HOMA-IR与血清SF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早、中期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并且HOMA-IR与血清SF呈正相关,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早、中期的血清铁蛋白水平监测,将其作为诊治妊娠期糖尿病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智慧化血糖管理平台模式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0例绝经后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T2DM合并骨质疏松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智慧化血糖管理平台模式。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采用汉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密度T值(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汉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总评分为(37.92±4.10)分,高于对照组的(34.38±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6.84±1.52)mmol/L]、2 h PG[(8.14±1.46)mmol/L]、HbA1c[(6.14±0.41)%]及PTH[(63.12±3.82)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BG(8.43±1.64)mmo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饮食疗法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管理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强化饮食疗法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18±1.43)mmol/L、(8.31±1.75)mmol/L和(5.12±1.5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26±1.58)mmol/L、(9.60±2.05)mmol/L和(6.17±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增加饮食疗法内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Plt参数、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并在采血前测量血压。分别测定Plt、MPV、PDW、FBG、HbA1c、TC、TG、HDL-C、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MPV、PDW、FBG、HbA1c[(12.2±1.2)fl、(16.3±2.9)%、(13.06±5.26)mmol/L、(11.4±2.8)%]均高于对照组[(9.5±1.1)fl、(14.0±0.7)%、(5.44±0.36)mmol/L、(5.4±0.3)%],而Plt[(154±52)×109/L]低于对照组[(195±47)×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81、5.392、10.007、14.772、4.465,均P0.05)。观察组TG[(2.05±1.69)mmol/L]高于对照组[(1.47±0.78)mmol/L],HDL-C[(1.07±0.30)mmol/L]低于对照组[(1.39±0.34)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5、5.540,均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130±18)、(81±10)mm Hg(1 mm 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119±14)、(75±10)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9、3.279,均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Plt参数、血糖、血脂、血压方面均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对今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凉州区村医对农村糖尿病患者强化健康干预的效果,为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选取凉州区4个乡镇8个自然行政村健康体检时检出的244例18~75岁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22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干预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饮食、药物、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不良生活习惯强化健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患者满意度变化。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患者FPG、PG、Hb A1C[分别为(10.4±1.59)、(15.6±1.81)mmol/L和9.8%±1.54%]与对照组[分别为(10.2±1.57)、(15.4±1.89)mmol/L和9.5%±1.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2、0.68、1.28,P0.05)。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FPG、PG、Hb A1C分别为(6.1±1.12)、(7.4±1.15)mmol/L和6.2%±1.01%)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8±1.26)、(8.9±1.21)mmol/L和7.6%±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2、8.58、8.93,P0.01)。两组患者健康干预后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1.81、39.01和16.96,P0.05)。结论村医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强化健康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T2DM患者(实验组)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8例。检测2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mU/L)×FBG(mmol/L)/2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Ghrelin水平。结果实验组FBG、FINS、HOMA-IR、HbA1c、C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四种指标分别为(9.5±2.0)mmol/L,(30±10)mU/L,10.8±6.4,7.8%±2.0%,(5.0±1.1)ng/mL,比对照组(4.1±0.2)mmol/L,(17±9)mU/L,4.7±2.0,5.5%±0.7%,(3.0±1.0)ng/mL,均P<0.01,实验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分别与FBG、FINS、HOMA-IR、HbA1c、C肽呈负相关。结论低Ghrelin水平可作为形成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可预见性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强化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中青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均联合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用量开展治疗,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值、低血糖与高血糖事件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FPG、2h PG分别为(5.4±0.9)mmol/L、(6.9±1.6)mmol/L,(5.6±0.8)mmol/L、(6.9±1.1)mmol/L均低于治疗前(P0.05),餐后2 h胰岛素(30.9±5.2)μIU/m L、(29.1±5.6)μIU/m L,空腹C肽水平(0.8±0.2)mmol/L,(0.8±0.1)mmol/L,餐后2 h C肽水平(1.9±0.3)mmol/L,(2.0±0.5)mmol/L及Homa-β功能指数(4.6±0.7)、(4.9±0.9)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餐后2 h胰岛素(30.9±5.2)mmol/L,观察组血糖波动值(5.3±1.5)mmol/L,血糖达标时间(4.4±1.4)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强化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治疗,使其在更短时间内更加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舍曲林对糖尿病抑郁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糖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糖尿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45例和常规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舍曲林治疗组加用舍曲林抗抑郁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进行评估。分别对舍曲林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并进行用药依从性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用药依从性、FPG、2 h PG及Hb A1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舍曲林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用药依从性和FPG、2 h PG及Hb A1C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舍曲林可显著减轻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糖代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病毒载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慢性HBV携带产妇168例,根据HBV-DNA载量,92例<1×103拷贝/ml为HBV-DNA阴性组,76例≥1×103拷贝/ml为HBV-DNA阳性组,另外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非HBV携带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娩前,采集孕妇清晨空腹血,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孕24~28周,所有孕妇接受75g口服糖耐量实验,以患者妊娠末期为观察终点,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 168例慢性HBV携带产妇中HBV-DNA载量<1×103拷贝/ml者92例占54.8%,HBV-DNA载量≥1×103拷贝/ml者76例占45.2%,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FBG(6.95±0.35)mmol/L和(7.03±0.36)mmol/L、2hPG(10.25±1.28)mmol/L和(10.15±1.11)mmol/L和Hb A1c(8.65±0.96)%和(8.90±0.8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0.33)mmol/L、(6.15±0.85)mmol/L和(5.12±0.56)%(P<0.05);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FBG、2hPG和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例慢性HBV携带产妇HBV-DNA载量与FBG、2hPG和Hb A1c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HBV感染会增加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HBV-DNA载量与孕妇血糖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教育管理的效果,以期建立更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33例为实验组,实施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在同病区住院的同病种患者33例作对照组,施行常规的教育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信念总分分别为(104.76±6.41)分、(104.21±7.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7,P=0.753);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吸烟状况等6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49±0.34)mmol/L、(12.42±0.70)mmol/L、(9.85±0.42)%,实验组分别为(9.58±0.47) mmol/L、(12.36±0.60)mmol/L、(9.75±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信念总分为(108.33±7.14)分,低于实验组的(144.27±8.96)分(t=16.009,P<0.001);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38±0.30) mmol/L、(12.09±0.53)mmol/L、(9.49±0.35)%,实验组分别为(8.68±0.40) mmol/L、(9.93±0.45)mmol/L、(8.56±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于糖尿病足患者能改善其健康信念和自我管理行为,可优化血糖相关指标、延缓糖尿病进展,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