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干式和准干式电火花加工分别采用气体和雾作为放电介质,与液中放电加工相比,具有放电能量和加工间隙小、对环境和操作者无污染、无火灾隐患等优点.介绍了干式及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干式成形铣削、干式线切割加工、气中抛光、超声振动辅助干式加工、雾中铣削和钻孔等.  相似文献   

2.
胡明哲 《机床与液压》2019,47(13):179-185
在切削加工中大量使用切削液,不但增加了加工成本,而且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甚至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干式切削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干式切削不使用任何切削液,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避免了对切削液后处理所产生的大量费用。介绍了干式切削技术的研究现状、干式切削工艺的特点和干式切削技术的应用,着重分析了实现干式切削技术需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比如刀具材料的选择、刀具几何参数的优化以及机床结构的优化等,最后指出了干式切削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技术,其加工介质是气液固三相流混合物。研究了其单脉冲放电过程,一次放电过程可分为电离、击穿放电、抛出电蚀物及消电离4个阶段。并对比了气中放电、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加工方法材料去除率依次升高,表面粗糙度值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干式、半干式切削的切削机理、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低温冷风切削加工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金属切削技术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高速切削,干式切削和硬加工切削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
静电冷却干式切削技术具有资源易取、成本低廉、低能环保等优势,在某些切削领域正逐渐代替切削液的使用。以镗削加工为例,设计搭建出静电冷却干式切削加工实验平台。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对比实验及DEFORM有限元工艺分析,得到镗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镗削过程中与纯干式切削相比采用静电冷却技术可显著降低切削力及切削温度,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并且基本达到了湿式镗削加工的标准;在镗削加工中采用静电冷却干式切削的新型工艺可以替代切削液的使用而投入到实际加工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能耗,满足高速、高效、高硬度、高精度及干式切削加工的迫切需求,日本住友电工硬质合金工具公司应用先进的纳米技术、独立研发的PVD涂层技术以及超硬材料技术,开发了适用于高速干式切削加工的超级ZX涂层硬质合金刀具、  相似文献   

8.
《模具制造》2003,(2):63-63
干式加工是金属切削加工发展趋势之一。切削液在加工中对降低切削温度起了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断屑和排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冷却液的使用、存储、保洁和处理等都十分烦琐,成本高,而且切削液对环境和操作者身体健康有危害。因此,未来加工的方向是采用尽量少的切削液,而耐高温切削材料和涂层使得干式加工变为可能。1干式加工刀具设计干式加工刀具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使用高耐热耐磨性的刀具材料;切屑和刀具之间的摩擦系数要尽可能小;刀具形状保证排屑流畅,易于散热;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因此,干式刀具设计必须考虑如下3个…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球环境是21世纪最优先考虑的课题。在机械加工领域,一些保护环境措施的研究开发及其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对节约能源和减少废物的主要加工方式,即干式、半干式加削加工技术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在铣削加工、齿轮的切齿加工等方面已实用化,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在铝件特别是铝件的孔加工方面,由于产生铝屑粘刀而导致刀具折断、  相似文献   

10.
0前言 用铣刀及端铣刀进行断续切削情形下,由于容易对刀尖供给切削油剂,象MQL等的半干式加工是有效的加工方式.这里就钢的车削加工阐述半干式、干式加工的问题及工具选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将超声波能量施与扩孔刀,使其产生一定振幅的超声频,以扭转振动方式进行干式扩孔的工艺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干式扩孔与超声振动湿式扩孔有相近的规律,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可达到或超过磨削工艺。  相似文献   

12.
PCBN刀具硬态车削的磨损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PCBN刀具用于高速切削、硬态切削、干切削以及加工自动化和难加工材料等先进切削工艺时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为了推动PCBN刀具在我国的推广使用,充分发挥PCBN刀具的潜能,有必要对PCBN刀具切削过程中的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旨在对前人已进行的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以期能得到PCBN硬态车削时的主要的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激振铰刀干式铰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将超声波能量施于铰刀,使其以超声频振动进行干式铰孔的工艺方法,试验研究超声波激振干式铰孔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模具工业》精彩亮相"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2014年6月4日至7日,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届展会以"精密加工与模具制造,模具与成形技术装备一体化"为主题,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机床和模具厂商参展,展品包括大批国内外知名模具企业及其精密加工设备企业,吸引了近10万名观众入场参观交流。  相似文献   

15.
超声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结合近年来超声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综述了超声振动系统的研究进展和超声加工技术在深小孔加工、拉丝模及型腔模具研磨抛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超声振动切削、超声复合加工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并阐述了超声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Dry Machining and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odern machining processes face continuous cost pressures and high quality expectations. To remain competitive a company must continually identify cost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in production, exploi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production processes. A key technology that represents cost saving opportunities related to cooling lubrication, and simultaneously improve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utting operations, is dry machining. The elimination of, or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ooling lubricants affects all components of a production system.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daptation of cutting parameters, cutting tools, machine tools and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s mandatory to ensure an efficient process and successfully enable dry machining.  相似文献   

17.
面向环境的绿色工艺设计是实现绿色制造的有效途径,是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向,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在切削加工中大量使用切削液进行冷却润滑提高了加工成本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消除这些与使用切削液有关的问题的合理措施是采用高速干切削方式。文章提出了干切削技术的新内涵,分析了高速干切削技术的绿色特征,重点分析了实现高速干切削的机床技术,刀具技术和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8.
硬切削是对高硬度金属材料直接进行车削或铣削的一种先进加工技术,随着硬切削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硬切削在高效、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正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从加工机理、加工设备、加工工艺三个方面分析了硬切削加工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硬切削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微磨料空气射流加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微磨料空气射流加工(MAJM)技术是对硬脆材料进行微细加工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特别是对复杂的三维微细结构的加工。微磨料空气射流加工技术是基于传统的喷砂技术发展起来的,通过由空气喷射磨料微粒形成高速气流冲击工件表面而去除工件材料。与其它的加工技术相比,微磨料空气射流加工具有环境友好、易于控制、无热影响区、切口质量好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此技术的基本加工原理、特点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论述了微磨料空气射流加工的材料冲蚀机理和切口特征。重点分析了一些主要的加工参数,例如空气压力、磨料材料、尺寸、供给率、喷嘴的形状和尺寸、喷射距离以及工件材料,对切削性能和切口特征的影响。并提出了微磨料空气射流加工技术中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